close

161204_1.jpg - blog

12/3蘇打綠故事未了音樂電影首映演唱會@台北小巨蛋

演唱會曲目:

彩排:
1.煽動
2.飛魚
3.不甘寂寞

本番:
1.日光
2.狂熱
3.快樂頌
4.包圍
5.彼得與狼
6.御花園
7.近未來
8.莖
9.百年孤寂
10.Everyone
11.無眠
12.Believe in music
13.I don’t care
14.小宇宙
15.暫時失控
16.四季狂想
17.控制狂
18.一起喔喔

彩蛋:三天三夜

--

161204_2.jpg - blog

前面1.5小時音樂電影、後面1.5個小時演唱會。

我想說的是,電影就是電影,不是演唱會DVD,所以只要能把概念和音樂本身(包含樂器樂手和創作氛圍)表達出來就可以了。這次蘇打綠的音樂電影我覺得很完整,在選曲和情緒串聯上都是OK的。

音場部分,大鼓有點太重了,貝斯我覺得沒問題,但吉他聲音,不知道是否需要讓中高頻給弦樂,慣例不是很清楚……當然最沒問題的是主唱。管弦樂團部分,木管相當吃虧,聲音還是偏小。總之聲音後製似乎是保留現場收音的狀態,沒有做太多額外的修正或調整。

鏡頭部分管弦樂團因為樂手位置固定,特寫該抓的都有抓到。蘇打綠團員的話因為會移動,兩位電吉他手(家凱和小洋)經常是背對或側對鏡頭,加上身體偏向舞台中央或隨音樂晃動,攝影師被舞台卡住,沒有空間可以轉機台過去拍攝指法…這部分的取鏡有些可惜。雖然音樂細節的鏡頭都有帶到,但是切換上面的邏輯有點怪怪的。有些冬專的歌比較懸疑緊湊(比如《痛快的哀艷》),配合歌曲情緒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不是這樣的情緒、畫面也做快速切換,就顯得太零碎;比如管弦樂發揮的部分,在兩種樂器的畫面之間插入主唱沉醉的臉…我認為一體感不需要用這種方式呈現,有些多餘。

對看過冬控現場的我來說,當然電影比不上現場。看電影的好處是可以冷靜地聽音場和音樂上的細節(尤其是管弦樂樂手的部分),聽到定音鼓時畫面上也出現定音鼓,輕鬆地視覺與聽覺結合,不會眼睛忙亂找樂手。另外看電影也比較能體會《小情歌》和《你在煩惱什麼》管弦樂團伴奏編曲版本的精華之處。管弦樂團和搖滾樂團一起演奏,某個程度會互搶音頻,所以合奏的編曲勢必會犧牲一方的某些部份。在這兩首抒情歌中,能聽到完整的管弦樂表現;而且青峰的聲音穿透力很強,和弦樂或鋼琴這種撥弦或是擊弦樂器一起也不會被吃掉,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現場版本。


下半場演唱會,首先注目的是蘇打綠的影像和燈光,對我來說大概是潮水箴言加強版(喂)我很喜歡影像燈光跟著音樂和節奏閃動的方式,觀眾可從視覺感受到音樂的流動,甚至也很適合聽障朋友觀賞。前幕的做法比我看潮水時的投影布又更近了一步(五月天2016 Just Rock It戶外場巡迴也有使用,但因為場地大、光點密度低,效果不同)不過這種投影方式,當前幕往上拉和後幕同時顯影有一個空間差,兩側的觀眾會比較吃虧(有感受影像設計藉前後幕落差使用巢狀切割及螺旋/圓弧動畫,讓缺點轉成優點)。

曲目選用較多夏專的歌,整體氣氛偏躁,剛好和上半場冬專的電影一靜一動,相互輝映。試音讓觀眾點歌彩排,我個人覺得觀眾太吵+選曲關係,吉他沒有試足,貝斯聲音也有點小聲。直到正式來家凱電吉他衝出來才再細調。音場整體讓我覺得蘇打綠是很重爵士鼓和主音的樂團;電吉他效果器開蠻大的,回音大的結果做出來感覺比較像是音牆,聽不太到細節,另外家凱solo推前的時候有點刺耳。

一連串夏專的搖滾曲之後,回到蘇打綠特色的弦樂與樂團融合,少不了弦樂四重奏的加入、並翻唱了椎名林檎《莖》…因為這首原曲我很喜愛(有聽加爾基、也看過惡女花魁的我…這個翻唱應該是平成風俗的版本?),一開始主歌頭兩句沒認出來,後來聽出來非常開心!(雖然弦樂四重奏比起原先的管弦樂團編制還是弱了點XD)。唱《無眠》也很感動,只是回來和朋友爭執了,因為我是黃妃聲音飯,不能接受「黃妃姐唱的少一味、沒有青峰有趣」的說法,黃妃的甜嗓音無敵!←腦粉護航XD

我是從春專後淡出的路人飯(冬專回歸),所以這場演唱會上不少夏專的歌是第一次聽,此時影像幫了大忙…畢竟,蘇打綠的歌曲單純以聆聽的方式,幾乎很難抓到歌詞內容(一是歌詞的量和深度、二是青峰的共鳴及其個人化特色的咬字)依稀在《包圍》看到了笑臉男、《彼得與狼》的結尾看到了葉永誌同學、而《御花園》看到了這片土地上的各種議題。我覺得蘇打綠的態度是很普世的,我個人不喜歡新聞和觀眾把焦點跟呼聲放在特定的一個議題上,我感覺那縮限了蘇打綠甚至在場觀眾的格局…但沒關係,有人願意關心總是好的。我喜歡蘇打綠用作品說話,在聽眾心中種下思考與行動的種子。

當然,選宇宙專跟美麗專演唱,對於早期路人飯的在下而言,只能說開心和沉醉。只是《小宇宙》和《暫時失控》的電吉他solo部分又打架了…不知是否這次演唱會編制的緣故,其中一首連阿福都拿電吉他,三把電吉在solo橋段刺到讓我摀耳朵啊(遠目)最後三首以電音編曲收尾,配上雷射光束…整個小巨蛋變成大型舞廳,除了舞動感還有種瘋狂的失控感。雖然這種風格不是我的菜,但帶出了這個樂團的某一面的特質,也很有趣。嘛~最後放ABBA的《Dancing Queen》作為散場音樂有嗨到、第二首瑪丹娜的《Hung Up》又取樣ABBA的《Gimme,Gimme, Gimme!》,應該是阿龔的選曲吧?開心!←我個人對ABBA比較有感啦XD

彩蛋部分是三天三夜…但我累了(喂)其實大概在兩首出道前作品的時候,就出現了想確認時間的感覺,一看10點,果然2.5個小時過去了,我的精神每次都是這個時候開始渙散,屢試不爽…所以3個小時大約是極限了(遠目)

--

聊一些別的。

看完演唱會、趕回南部參加一個長輩的飯局,
飯局上有人說蘇打綠罰款繳了30萬,對藝人來說是小case吧。
我回答,他們很窮的,做上一張請到兩個歐洲的管弦樂團參與錄音錄影
去年演唱會還請整個德國樂團來台灣演出....

嘛...其實我只是個喜歡音樂的路人....
我很不喜歡愛音樂的努力和堅持是用金錢去衡量
但這個世代,似乎不講錢,就無法評量價值.....
今天不是30萬的罰款很少,而是音樂人不願意遷就爛場地讓演出打折
那是對音樂、對聽眾/觀眾的尊重....
而我們、這個社會,又給音樂人多少尊重了呢?

突然有感而發。



一個成熟的樂團需要休整喘口氣,我覺得是很正常的。
一邊宣傳演出,一邊做音樂,實際上是很壓榨創作人腦汁和精力的事。
蘇打綠在韋瓦第計畫,就把想做都安排進去了,爾後迎來的才是樂團生命的考驗。

謝謝蘇打綠讓我這個路人音飯陪你們走休整前的一段路。
期待你們回來帶給大家更好的音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左‧岸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