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般聽眾(笑毆)聊56
是說也不用那麼一直強調他們不怎樣啦
因為是真的不怎樣啊XD
我又沒有要洗腦洗到對方說喜歡為止|||||
不過我想說的是
也沒有爛到一文不值嘛XD
可能是因為本人我一開始也事先設想的很糟很糟
所以後來一聽,反而覺得,喔,比想像中的好很多嘛XD
當然也要感謝某位朋友
他給我聽的果然都是挑過的,兩位主唱的部分絕對佔70%以上
而且是展現唱功與音質的慢歌和雙人合聲
後來自己找了一些試聽才發現.....(無語)
但是聽CD也不見得準啦,我更重的是現場實力。
(因為CD有音準校正啊,還可以修聲波咧XD)
本來我覺得小孫的現場應該比小甫穩
後來發現,那是因為小孫的聲帶可以ㄍ一ㄥ比較久XD
就單歌的穩練度來說,小甫其實不錯耶.....
不過小甫的sign in早期是有不穩到啦,現在好很多囉
我是很喜歡第三張的編曲的,曲風很豐富,然後編曲很有誠意
呂先生功力又進步啦,然後維克特的旋律寫的很舒服
詹姆士很用心喔,和聲配的很棒啊~
不過第三張跟前兩張明顯比起來就是。。。。56本人的配唱時間過短||||
大概除了參予比較多的小孫之外
(不過參予比較多那也是後面和聲跟填詞的部份吧....)
我覺得前兩張可以聽到很棒的雙主音特色
在第三張沒有顯現出來
一方面情感性極高的抒情歌幾乎沒有(唯一有的應該是回到我身邊吧)
另一方面,缺乏時間磨合也是
好的合音或是段落分配,其實在配唱的時候還要根據歌手本身來調整
但第三張的配唱時間,根本也沒空磨合吧
製作人怎麼安排,歌手就盡量做到那樣的效果......
還有crying in the rain比起四人合唱
我還比較想聽到跟A-HA一樣的雙主音大量合音咧~
至少A段嘛!漂亮的合音整首歌馬上質感提高N倍XD
昨天跟一般聽眾(再笑)討論
我們都蠻贊同大孫在唱片的輔助定位
它的消費者群本來就沒有鎖定在非粉絲的族群
在製作上面也必須有部份滿足粉絲的需求.....
(就像某兩人其實不太應該碰旋律性的樂句,在他們完全準備好之前|||||)
所以當然很難吸引非歌迷的一般聽眾跟它接觸
聽歌主觀感覺很重要
對一般人來說,跟粉絲不一樣,他們沒必要了解歌手本身的背景
只著重在對歌有沒有感覺.....
那麼就56的狀況來說,很多歌,聽第一次還蠻沒感覺的....|||||
就是很偶像啊,很粉絲取向、市場面R&B情歌,或是動感的快歌....
唱功說深嘛.....有小范、曹格、安哥那樣的聲音特質與實力嗎?
至少56選的歌大多沒辦法一聽就體現出來....
可我也不覺得這樣就選錯歌喔....
團體本來選歌就不容易,其實他們還蠻有心的
最保守的路子就是像第一、第二張那樣繼續情歌下去
再加上一些快歌來跳舞,增加專輯豐富度
但是第三張....真的是有野心啊XD
雖然團員參予的部分似乎沒有第二張多...←第二張王仁還玩了點製作的東西
專輯主題跟方向往另外一個領域跨過去了....這個我喜歡XD
只是在成團的時候就是以唱片當作五人或四人合體的憑藉
所以團體出輯會掩蓋掉個人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做商業定位的音樂就是這樣啊,不全是為了音樂而音樂的....
喔....
但我也不會說“那王仁跟孫協就單獨出”這種傻話
因為經濟效益就不符嘛XD
希望歸希望,理想還是要跟現實結合
雖然是四人出一張,但是裡面要怎麼配是他們的自由
而且製作的時候還是可以學習到一些事情啊....
另外,看到三立喬家討論區一片希望由不同的製作人來製作一張專輯....
喔!不!!!這不是什麼好意見!!!
越多製作人來弄,就好像弄了一堆單歌到一張專輯裡面
整體性被拆散了,那這張專輯還叫專輯嘛?叫合輯還比較適合|||||||
主要由一位製作人來統籌,幾首跟別的製作人合作
這樣的模式還比較OK,不是到處找什麼金牌製作人來分食就會是好專輯的||||
Trash the Pride
本家。
備份blog尋找中。
備份blog尋找中。
- May 05 Sat 2007 12:40
[56] 唱片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