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8屆金曲獎頒獎典禮結束之後,下定決心,把寶哥的《口是心非》的實體專輯收回來了。上週電視台又播了張雨生的特輯,我的音飯友人也立馬訂了《口是心非》來研究。
可能是年紀偏小的關係,當年他走的時候,雖然仍被社會氛圍感染到英年早逝,天妒英才的悲傷,但那時還不能真正理解損失的是什麼。隨年齡增長,越來越明白音樂的趣味之後,迷妹嘛,基本上也是偏執的,沒特別被打到就不會特別去聽,總是透過別人、隔了一層距離隱約知道他詞曲的難度和深度。
直到今年,認真打開樂迷耳聽這張專輯,才切確感受到興奮又生氣(?)的不甘心。
興奮的是這樣的音樂。不只是雨生的獨一無二、少見天生中高音域的金屬嗓,以及他充滿人文關懷,具有詩意的歌詞;更重要的是他和他的音樂夥伴們,包含樂手、編曲、錄混音,融合了搖滾、古典、放克、爵士、南美非洲民族音樂等多種樂風,做出了一張與當時的國際接軌的流行音樂專輯,並且還能讓今時今日的聽者感受不到20年的時間差。
也因為這張專輯在流行和藝術的結合如此成功,不但可窺見他下一張想做藍調的端倪,加上寶哥身後留下大量包含他創意雛形的demo小樣,讓後人不禁想像,如果張雨生能繼續他的音樂生命,跨到現在以數位製作,絕對精彩可期。
對樂迷來說,生氣的就是,這一切都止步於此、止步於1997年……不但沒有機會看到artist和樂手們在live上激盪的火花,再後來,不管發行了多少demo專輯和致敬的製作物、又是和他多麼契合的夥伴所製作的,也都不可能是出自artist本身的完整概念去表達的作品了。
年輕一代如果聽得下今年2017年金曲獎的最佳國語專輯《自傳》,可以試著聽聽看19年前,1998年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唱片《口是心非》。我的意思不是說它們很類似,而是如果聽者可以接受band sound為核心又豐富多元的編曲,接受節奏隊為重點的混音層次,或許也能聽明白《口是心非》在華語流行音樂的特殊位置。
Trash the Pride
本家。
備份blog尋找中。
備份blog尋找中。
- Sep 05 Tue 2017 00:45
[聽音樂] 張雨生&口是心非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