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得] 霍元甲
Fri Jun 16 20:07:04 2006
--



《霍元甲》的編曲真的太用心了,雖然我對國樂也沒有很熟啦,但也聽了個大概,若不算混電影裡面的大鼓、花鼓、鑼的話,周董還用了胡琴、古箏、笛子、琵琶,搭配大量電吉和爵士鼓、電子節點。bass我沒聽出來,理論上會有。古箏和電吉幾乎是拿來舖在曲子後面的,胡琴帶出曲子的雅怨之後,加上笛子馬上變的淒切,中間的琵琶則製造緊張感。

強調古典風,所以《霍元甲》也是一首由五聲音階組合的歌曲,不過,也許是因為裡面的HIP POP元素吧,並不會讓人覺得跟《髮如雪》、《東風破》是一個類型,反而是《龍拳》或《雙節棍》吧!但我覺得就因為那段仿花旦的假聲讓《霍元甲》的旋律更豐富。而且大量的電吉,其實蠻有HARD ROCK的味道,尤其中間有一段電吉的大刷solo。

曲子編曲一層一層疊上來,後面幾乎全上了,也發現有些keyboard做的小音效,全部有層次的混在一起,最後的副歌才那麼豐富。
(等等,我覺得他有用揚琴||||||也是鋪墊在後面||||||)

結尾用電子節點漸小在接回開頭混的大鼓漸大,並留下最先演奏的古箏結束。

也許那八個霍聽起來還真跟以前的曲子雷同←不過那本來就只有節奏,周董又愛切分,雷同正常|||||老實說《霍元甲》還蠻精采的。

--

[心得] 髮如雪
Fri Jun 16 22:05:09 2006
--

有點不服氣《髮如雪》沒有突破《東風破》的說法....

當然《東風破》是第一次用五聲音階搭國樂元素
特色是鋼琴和二胡的相互呼應,但這個呼應沒有貫穿整首歌
鋪陳在曲子下的是隨旋律而走的古箏
以及聽起來像是配合副歌意境的琵琶

不過就編曲的完成度來說,《髮如雪》出色多了....
整首歌徹頭徹尾的都在五聲音階之內
古箏的部份等於是另外一條旋律線和搭上鋼琴的人聲弦律“對和”
另外也用keyboard加強了副歌的古箏部份....
中間過度副歌到第二次主歌的rap也很合.....
兩次的rap有不同變化,後一次特別搭上音調
後面的“啦兒啦”和最後刻意壓扁咬字卷舌發音的句子
整首歌中國古典的意味更濃更厚了.....
還有很多音效做的很用心啊,像開頭和結尾的雨聲、風聲.....

如果《東風破》是典雅的現代混古典小品
那麼《髮如雪》更具詩意的中國夜雨觀景圖了....
光從音樂,不看歌詞,就可以勾勒出畫面來.....

其實聽到最後,覺得除了五聲音階,
還有都用了鋼琴當人聲後面的背景伴奏外
這兩首還蠻不一樣的|||||||

--

[心得] 一路向北&困獸之鬥
Mon Jun 19 02:10:26 2006
--

蠻喜歡蔡科俊老師的編曲
這兩首live band很棒!!
這種風格還是要真的玩band的人才能做的這麼道地......
標準的吉他、貝斯、鼓配備
頂多加keyboard的一些音效
或是車子聲音

私以為《困獸之鬥》蠻美式搖滾的.....

大概查了一下常幫周董編曲的老師們....
洪敬堯老師都編的蠻豐富的,洪老師涉獵的很廣啊*遠目*
林邁可先生的話好像蠻愛電子,節奏很清楚
鍾興民老師最近怎麼都好像在周董的抒情歌上......
(不過擱淺真的超愛!)

周董自己編的曲子
應該都會有鋼琴的吧哈哈^^""
(藉口和止戰之殤就編的蠻出色的......)

--

[心得] 精華區有感
Mon Jun 19 22:32:29 2006
--

欸,發現一件事情,試聽下來沒一下就很喜歡范特西的原因
就是那個金曲評審們說的,錄音的品質稍嫌粗糙.....
我覺得以創意來說真的周董還沒弄出超過范特西的東西
可是就目前手上有的七里香和11月的蕭邦
我聽到的是在錄音、編曲上面比較完整
有很多小地方小巧思.......

也許是我本人比較喜歡live band的東西
所以范特西的電子midi需要花一點時間消化

感覺周董每一張都有新意
目前真的很喜歡七里香啊←勝過11月的蕭邦
尤其喜歡藉口和擱淺這類的慢歌
而且整張專輯裡不同風格的曲子安排的很平均
聽起來順但又會有驚喜

而11月的蕭邦驚喜就比較少一點
但整張聽起來依舊很順
不過我不太喜歡頭文字D的歌附在後面的方式
要嘛就排進去變成整體的作品
不然寧可不要放在一張碟裡面......

希望周董的音樂能越做越好
其實我覺得他蠻辛苦的
畢竟現在的他代表的已經不是“周杰倫”這個人
而是“周杰倫”這個品牌,背後有龐大的團隊和商業機制
真的完全屏除雜務去追求一個單純的創作環境與時間是非常困難的
相信周董對自己音樂品質的堅持
能夠抗衡這之間的矛盾吧

--

[心得] 最近追周董的一點想法
Thu Jun 22 21:41:08 2006
--

關於“周杰倫”這個音樂品牌,還有“周杰倫”這個人....

雖然還沒有把所有Jay的歌都聽完←六張一下聽完也太多了|||||||
可大約聽的出來,沒錯,周董是一直維持范特西出來的風格
第一張同名是要探市場的,不能太搞怪
第二張完全就走實驗性質的路了
周董很成功
第三張算是個延續吧,雖然有點趕
到第四張沒有大改變
但因為錄音器材的進步←追一下新聞區,剛好新老闆幫周董蓋錄音室
編曲和唱腔上面,周董還是做了一些調整
但是真的在錄音和編曲上做的夠精緻的還是到第五張
第六張我只能說是個持平之作,而且感覺周董又實驗性的在“丟掉”一些東西

整個聽下來,曲子的大方向是沒變的
但是周董自己本身是有做調整的......
我不敢說周董做的音樂有多高竿,畢竟我想以他對音樂
想要“一手掌握”的想法,相信還有很多東西要學
周董也的確在做中學

之前在和朋友聊的時候
很多人對周董不務正業感到無法理解
說就是因為他不務正業所以音樂才回停滯不前.......
又說只有他和陶喆一樣專心想創新、做有品質的音樂,才有音樂人的誠意
否則只是一個商品.....

其實藝人本來就是商品
音樂人其實也只是在賣音樂而已
當然品質或是水準就是音樂人自己的良心事業
畢竟受歡迎和品質有關係但沒有絕對關係
這是pop music無法避免的現象

但我不會說周董就要和陶喆一樣那樣才算有誠意
周董畢竟小陶喆十歲,比力宏晚出道五年
就個人而言,爲什麼就不能嚐試做做別的事情?
這是他的自由,假如因此音樂品質下降了
聽眾不聽也是我們的自由
周董自己知道自己承擔什麼樣的風險
藝人多角化經營並不是他的錯

我一直覺得,周董不是愛耍帥才去演戲或當導演什麼的
artist要搞的就是藝術
我相信在周媽媽的耳濡目染下,周董會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全面的
聲音、影像、包裝,都要有整體的美感
所以周董的音樂是有畫面的

談到周董撈錢撈的很兇這事
廣告、代言、演唱會、拼盤演出、拍電影
賺很多但似乎也把做音樂的時間給瓜分掉了
除了拍電影是周董想做,演唱會是歌手回饋歌迷也是成果展現之外
其他的似乎很多餘?
「反正周杰倫也夠大牌了,不爲了音樂推掉一些雜事,那就是他自己愛現的問題了」
也有朋友這樣跟我說^^""

我的解讀是這樣的
看了那麼多報導、訪問、還有周董自己的文章
周董其實是一個蠻隨和的人
從出道開始配合度一直很高,也沒有很難搞
他絕對相信公司的安排
只要還可以負荷,周董不會輕易推掉任何公司接下的工作
因為他很清楚,這不只是端他一個人的飯碗,還有其他工作人員的.....
當然這樣彼此尊重,阿爾發也很保護他盡量給他創作的空間與時間
但是這個空間時間到底足不足夠,就看周董的音樂怎麼做來決定吧!

也許無法做出大躍進的改變,我知道周董也會慢慢的修改自己的方向
只是這些小改變若是太不着痕跡的話,墨守成規的罵名我想應該不會停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左‧岸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