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GLAY在福岡舉行的「Glay Expo 2001 Global Communication」尾場,邀請了台灣、香港、泰國及韓國的音樂人參加,五月天就是其中之一。作為友好的回禮,福岡Expo結束一週後的五月天「你要去哪裡 暫別樂壇演唱會」台北場,則由GLAY的TERU和JIRO來擔任特別嘉賓。
GLAY EXPO 2001 in 九州ダイジェスト
G團官方精華影片,最後可以看到一點點大合唱。要買BOX才能看到完整的控XD
--
對五月天來說,在2001年8月11日的福岡能和一群亞洲樂團一起唱《I'm in love》,當然是美好而難得的經驗。而對GLAY來說,2001年8月18日能在台灣唱這首歌,除了挺自己的外國友人,也把當時專輯《ONE LOVE》的理念Global communication推向海外,以《I'm in love》見證音樂無國界的一瞬間。
五月天 Mayday&GLAY【I'm in love】Official Music Video
那一次的合唱,是GLAY成員第一次來台灣公開演出,對台灣的灰團飯來說,同樣意義重大……所以多年後喜歡五月天的我,手上唯一留有的當年新聞剪報,就是因為GLAY。
--
記得上一次GLAY在中國大陸唱《I'm in love》,已經是2002年10月13日「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週年紀念 ONE LOVE IN BEIJING」了。
這一次TERU在上海當五月天演唱會的嘉賓,我作為一個「前G團飯」雖然不能親耳聽到合唱而感覺痛不欲生,也完全理解TERU和五月天選《I'm in love》的意義。
MAYDAY五月天 [ I'm In Love ] feat.GLAY TERU
就像《憨人》的啦啦啦一樣,《I'm in love》除了給聽眾溫暖的鼓勵,副歌以簡單的英語跨越國界,讓全場觀眾在音樂中合而為一。
這,就是歌曲本身的力量。
TERU在IG上說G團已經16年沒去上海了、阿信在演唱會上讓TERU下次帶其他成員來上海開GLAY自己的演唱會……
我相信選唱《I'm in love》,不只是重現那年的美好夏日而已。
--
至於,為何五月天3月到GLAY的台灣主場當嘉賓,卻沒有選擇唱《I'm in love》?
GLAY / I'm in Love (Live ver. / 2009.8.16)
這首歌在GLAY的專場中,就像五月天的《憨人》,是屬於現場觀眾/歌迷和樂團的歌。
以我本命拉團來說,大約就是現在繪夢的地位吧……
這類型的歌能在專場和嘉賓一起唱嗎?當然可以。
但我想起某些五迷對歐開在螢火晚會跨年場參與段落頗有微詞的事。
一首歌選擇唱或不唱,用什麼形式表現,都有各種不同的因素要考量。
當然聽眾歌迷有個人的喜好和情緒反應,這很正常。
但是在表達情緒和感受的時候,是否能多一點同理心?多一份溫柔?
--
我不想每次寫到最後像在說教,都是大人了……但有些人就是很不像大人,在本命團前面任性的像個小孩=”=
五月天接受(?)這種任性我也不好說什麼,但扯到其他前輩樂團的作品我真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