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zuru Hanyu ICE STORY 3rd “Echoes of Life” TOUR
さいたまスーパーアリーナ
2024/12/7、9、11
Set List:
1. First Pulse / 平松建治
2. 産声~めぐり/ 高木正勝 「おおかみこどもの雨と雪」
3. Utai IV ~Reawakening / 川井憲次「攻殻機動隊」
4. Mass Destruction-Reload-/「ペルソナ3」
5. ピアノコレクション
5-1. 6Pieces for Piano, Op. 118:No.3,Ballade in G Minor.Allegro energio
5-2.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Book 1:No2,Prelude and Fugue in C Minor, BWV 847
5-3. Keyboard Sonata in D Minor,K.141
5-4. 12Etudes, Op. 25: No. 12 in C Minor "Ocean"
5-5. 12Etudes, Op. 10: No. 4 in C-Sharp Minor "Torrent"
6. Ballade No.1 in G Miner,Op.23
7. Goliath (2024Remix) / もっぴーさうんど
8. アクアの旅路(Piano Solo Ver.)/ もっぴーさうんど
9. Eclipse/blue / Nosaj Thing
10. GATE OF STEINER-Aesthetics on Ice / 阿保剛 「STEINS;GATE」
11. Danny Boy / Keith Jarrett
12. 全ての人の魂の詩 /「ペルソナ3」
END ROLL『Nova』/ 高木正勝
EC1. Let Me Entertain You
EC2. 『阿修羅ちゃん』 or 『MEGALOVANIA』
EC3. SEIMEI
finale.私は最強
--
12/7 埼玉公演 Day1 高雄威秀live viewing
花太多時間跟英文導覽APP奮戰了,英文聽得懂6成,日文聽得懂4成,兩個混在一起就是:啊、好亂!導致影片跟表演曲目的連結沒能快速建立(明明羽生君的表演服、妝容和表情和影片中一樣,就代表他是Nova桑惹>"<),只能憑自己是個攻殼老粉、大概能猜到世界觀的邊邊角角去欣賞。單就曲目本身,尤其古典鋼琴組曲那一大段加上六練、完整敘一,花滑傳統的美感詮釋與技術難度就堪稱一絕。
至於新曲目,跟ELEVENPLAY的合作(應該是兩首電玩曲?)有注意到羽生君和舞者的差別只是人在冰上跳,那動作強度跟精準度和專業舞者的差距又拉近了,肉眼可見羽生君在肢體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另外,我當然是在攻殼的曲子上驚艷嘛、畢竟是愛歌啊! 而AQUA的旅途(?)能看到live版本超級開心,有種許願成功的感覺(AQUA 的表演服超美!)
本番完全感受到羽生君充分準備好的絕佳體力與細緻表演,即使敘一有小小的落冰失誤(好勝的羽生君在後面場次還是會把本番clean掉吧XD),觀者基本能夠信任羽生君有足夠能力駕馭Nova桑這個角色,不會因為擔心表演者而從故事的世界觀剝離(這種安心感是我去年看RE_PRAY 埼玉Day2沒能有的心情QQ)。
不過接續的安可三首加上最後謝幕,羽生君還是非常有誠意的把自己的體力榨到一滴不剩XD
本番看完,能理解羽生君希望大家先看故事書、也理解本番結束他MC時的緊繃:這種哲學性的命題能不能即時被觀眾所吸收了解?所以我決定9號的埼玉現場不要開APP了,先聽羽生君的旁白感受氛圍,10號快速讀一下故事書的內容(希望我9號來得及買書QQ)11號應該就能夠完全投入進去(?)
以上簡短(?)心得。
--
12/9 埼玉公演 Day2
趕到會場時已經開放進場,GOODS除了書之外想買的也都切了,所以先買要惡補的故事書。
雖然語言的障蔽還是不能完全跨越,但配合現場的氛圍和影片,大概可以理解。
看了現場,察覺到live viewing的割裂感,並不是製作團隊的問題。畢竟電影院會放大影片的細節,弱化了影片2.5次元跟現場3次元的連結,影響觀眾的融入程度(現場不會察覺CG不夠精緻XD )。舉例來說,房間的案內人其實用了三種以上不同的方式呈現,live viewing完全看不出來!所以製作團隊為現場準備的舞台美術設計,還是要親眼看才準啊!
關於影片中羽生君的演技⋯就是客串的等級。這部分我無法彩虹屁無腦誇,二、三天就拍好的所有的串場影片,是要怎麼要求演技?對羽生君來說,磨滑冰時的演技,要比磨影片的演技更為重要。媒體就不要再問了,要不是寫腳本的人是他自己,他是不可能班門弄斧跨界當演員的好嗎?
至於羽生的體力,當然沒有第一天那麼好,就、血條短了一點(哭)。鋼琴組曲開始出現高難度的跳躍,已經發現他軸沒有很正,靠黃金膝蓋救回來。後面包含敘一幾個跳開始出現失誤,可是他真的好拼!雖然狀態不是頂好,但能給的還是盡力去做了(敘一的3A就跳得超漂亮、大家掌聲超大)。由於鋼琴組曲加上敘一,一下子把血條吃到快見底,上半場最後的歌利亞完全就是羽生君和自己見底的血條戰鬥,直接與故事主人公Nova的戰鬥同步了。
上半場表現不盡理想,以至於本番結束後的MC,羽生君的情緒超低落,連我這個日文一知半解的人都感覺得到他的自責和不甘心。後面勉強打起精神安可帶動跳,和觀眾互動情緒才慢慢好一些。二安準備的驚喜是MEGA,全場大歡呼。我也很訝異,怎麼選MEGA這種滿滿旋轉的曲目、到底要整誰?為了大家不放過自己……果然滑完太累他還自嘲到底是誰編的(喂)
長邊正側A席可以完整看到團隊對冰面及觀眾席光影的應用,以及羽生君滑行軌跡與投影的深度結合。尤其在降下的布幕上,把2D的平面往3D的縱向延伸,整個埼玉體育館的空間都拉進了羽生筆下Nova所在的異世界。
缺點是想看大螢幕的正面特寫就看不了結弦滑冰。相較上次RE_PRAY的A席坐在長短邊交界處,看冰面的同時眼角餘光可以順著視線看到對側螢幕的特寫⋯本次一些羽生在冰面和舞者「齊舞」的曲目,就無法那麼直觀的欣賞。比如live viewing時很驚艷的Eclipse/blue ,9號從A席側面看,就沒有7號影院時透過長邊低位鏡頭讓羽生與舞者同時入鏡的衝擊感。
另外,冰面前三分之一上空的投影布幕降下的時侯,從高處俯視會被布幕擋到視線,看不見羽生一部分的滑行軌跡……果然不管坐在哪個位置、哪種觀看方式,都有那一種方式特有的醍醐味。
好了,我要繼續來惡補故事書了。以上(沒講到什麼重點的)心得。
—
12/11 埼玉公演 Day3
由於本人(?)會自己聊設定,所以故事設定我就略過了⋯畢竟身為攻殼老粉,涉及存在主義很容易先入為主用攻殼世界觀啊(遠目)但羽生並不是攻殼世代的吧?(目前我還忍著不看電玩迷的解析,因為感覺女神異聞錄的設定對Nova的世界觀有一定的影響。總之巡演結束請出公式設定集!中二最高啦!)
我很感激自己利用前一天把兩個語言的故事書讀完,一個語言不懂,有另一個語言可以對照,甚至使用手機進行中文翻譯,總算大致理出冰上故事與曲目之間的邏輯。現場觀看的時候,盡力放大一切的感官去接收整個空間帶給我的訊息,我感覺羽生與MIKIKO老師為首的製作團隊,又把冰上故事提升一個層次了。
Gift從羽生君自己的滑冰人生出發,以感受性極強的旁白串聯曲目,到RE_PRAY以遊戲體驗思考人生的表演架構,再到Echoes 建立完整世界觀,明確有一個主角「Nova」。雖然這些故事皆出自羽生君筆下,「芯」是不會改變的,也有一些固定表現的模式,但每一年進化的過程中又試圖打破一些框架。
我觀察這所謂固定的模式,主要考慮了觀眾的接受度,以及一個完整作品要如何分段表達。比如至今三次的冰上故事都把完整競賽難度的曲目放在上半場結束前,除了表演者體力的考量,也是為了在中場整冰前帶給觀眾一個衝擊的高潮。而從RE_PRAY及Echoes這樣主人公非羽生本人的腳本開始,由於故事發展及衝突轉折點落在中場之前,以至於節奏強及具有攻擊性的曲目也會放置在上半場。即便Echoes選用了古典鋼琴曲目、展示傳統花滑的美學,但選用段落本身速度也都偏快,除了代表Nova自省時活躍的思緒,同時堆疊了觀眾的情緒。
對應上半場「戰鬥」般高昂的情緒,下半場則多是情感纖細的曲目。RE_PRAY下半場以過去的作品重新詮釋來貼合故事,到了Echoes再發展出新的形態,比如跟著音樂的氛圍及唸白,透過現代舞的肢體表達詩句中的情感。Echoes能做到這個程度,結君必然在肢體上進行了相當的訓練與開發,讓自己有接近職業舞者的能力。
綜觀Echoes的選曲,12曲之中有8曲是本次冰上故事的新創作,尤其本番開頭及最後的曲目,不論服裝也好、舞台設置也好,都緊緊扣著故事主人公Nova,本番的一體性比起RE_PRAY又提高一個層次。我本人嚴格來說不是陪著羽生選手從競技時代走過來的觀眾,所以並沒有意識到整個set list只有「蕭邦敘事曲第一號」是競技時代的短曲,其餘都是羽生君轉職之後的作品。這的確幫助觀眾對競技時代歌曲附加的感情做了一個適當的切割,使觀眾更能沉浸到Nova的世界觀中。而敘一在這之中反其道而行,透過與現實的連結,在另外一個層次上表達了「命運」這一主題:畢竟對於大部分看羽生君滑冰的觀眾來說,平昌敘一是走上奧運二連霸的開端、構成「羽生結弦」命運的重要作品。
特別一提的是上半場的ピアノコレクション(鋼琴組曲)和下半場的Eclipse/blue(羽生暱稱poem)及GATE OF STEINER。這兩個部份的編排都不是傳統冰演、或是過去兩次冰上故事的呈現方式。脫離了設計好滑冰內容的單一曲目,改成由冰上故事主角的旁白,貫穿整個表演曲目。上半場的鋼琴組曲是原先六練的再進化,由分成5個小段落的技術動作編排組合而成,但由於是正式表演曲目,所以羽生甚至要藉著旁白時的暗場快速進行調整。下半場的poem及Gate,羽生的滑冰大部分是跟著唸詩與音樂即興演出,尤其poem,動作隨著旁白的情緒在流動,所以能明顯在羽生的表情及肢體上「看見」Nova;而「即興」的表達,最切合「當下」的主題。
我在《Echoes of Life》中感受到的訊息,除了對於生命存在的意義等哲學性的探討之外,其中也反映了社會/世界的衝突。故事中顯而易見的是人類與VGH的對立,而夾在中間的Nova,在人類世界中被拋棄、在VGH之中被視為工具,不論能力弱小或強大,渺小的個體似乎都只能隨著洪流身不由己。羽生君的故事總有一種悲傷的基調,但最後都有一個共通點,我認為那就是他的「芯」:一片黑暗中總有微小的光,是希望,也是奇蹟。在《Echoes of Life》中,妄想改變宿命/大環境/政客主導的世界是蚍蜉撼树,硬碰硬終究避免不了受傷;但是再怎麼渺小/陰柔/不起眼的力量,我們都可以改變當下的自己、改變自己對事情看法、選擇不一樣的路徑達到終點。誰也不知道哪一次的偶然會產生蝴蝶效應,最終改變了結局。
羽生的作品讓人感動,就是他從來不否定那些痛苦的生命經驗,大到外在環境的不可抗力如自然災害,小到內在衝突如失去自我價值。他總是在承認、擁抱這些經驗之後,還願意鼓起勇氣往前走。其實我不知道他哪來的信念,走過荒蕪之後仍相信未知的未來會有光,但他的觀眾會因為他的信念受到鼓舞,產生回響。如同之前自我流文本分析最後寫到會場中感受羽生君與觀眾之間的關係,也與羽生君在會員廣播中選的漢字「巡」不謀而合。這樣的來回往返,無形中累積的正面力量是非常驚人的。
接下來Echoes還有廣島及千葉場,一方面期待著《Echoes of Life》的進化,另一方面,也祈禱羽生君能健康平安的走完整個巡迴,再放鬆吃甜點、喝碳酸飲料犒賞自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