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0301.jpg - blog

五月天《勇敢》
2015.12.31數位發行

--

因為入手了Shopping Design 2月號,仔細看了【馬世芳X瑪莎】實體雜誌的內容,又想起《勇敢》這首歌去年底發表剛出來時做的功課。那時也是為了好「歹」(pháinn)v.s.好「䆀」(bái),查了一些資料。

後來覺得是不是因為我們都沒有用臺語正港的漢字來寫作,所以才會有這些爭議?這兩天重新找一些資料,發現MV下面的評論,有好心的網友W.b. Chen提供了臺語漢字版本。讀了標準的臺語漢字,不論「好歹」、或「彼个」都毫無懸念了。

--

五月天《勇敢》
作詞:阿信 作曲:怪獸

敢講這是失去希望的時代
敢講這是失去期待的所在
敢講咱一世人只有忍耐 只有憤慨 只有無奈
只有目屎無人知 吞落腹肚內

看著心願慢慢變做(變成)毋甘願
才知期待袂當恬恬仔(恬恬咧)等待
毋管咱是天才抑是奴才 只有拚著 所有氣力
挑戰無情的世間 一工一冬一世人到永遠
一擺閣一擺

毋知影 誰咧安排 命運好歹(好䆀) 一人攏一款
有時陣 想欲放棄 想欲怨嘆 想欲流目屎
等一工 烏暗過去 苦盡甘來 人生滋味才了解
為著彼个將來  愛自己 勇敢再勇敢

若有一工若阮(我)消失咧世間
若有我的故事予啥人熟似
毋管阮是成功抑是失敗 我的名字 號做勇敢
唱作美麗的歌曲 一字一句 一世人到永遠
一擺閣一擺

毋知影 誰咧安排 命運好歹(好䆀) 一人攏一款
有時陣 想欲放棄 想欲怨嘆 想欲流目屎
等一工 烏暗過去 苦盡甘來 人生滋味才了解
為著彼个將來  愛自己 勇敢再勇敢

風無情 雨無情 命運也無情
若有膽 若有心 風雨算啥物
飄浪一生 著愛盤過 上懸的海湧

毋知影 誰咧安排 命運好歹(好䆀) 一人攏一款
有時陣 想欲放棄 想欲怨嘆 想欲流目屎
等一工 烏暗過去 苦盡甘來 人生滋味才了解
為著彼个將來  愛自己 勇敢再勇敢

※括號內是王識賢唱的版本。

製作人:五月天
編曲演奏:五月天+Cola Kai
和音演唱:黃士杰+Cola Kai
弦樂編寫演奏:李琪弦樂團
管樂編寫:怪獸
錄/混音:黃士杰 @五月天錄音室
鼓技師:余璨宇
吉他技師:陳俊豪
製作助理:江昆餘+柯弗奇
母帶後期製作:Brad Blackwood @Euphonic Masters

--


聊一下關於五月天寫台語歌這件事。


寫作台語流行歌曲,若受眾是新世代,在用語上勢必要和現在的時代結合,所以「新台語歌」大多會融合東西方多元的音樂風格,不然還沒機會強調台語歌的主體性就先被年輕聽眾淘汰掉了(喂)。但這不是說要摒棄傳統的特色,如果「新」與「舊」可以適當做結合,讓長輩和年輕人都可以聽得懂、聽得下去,擴大受眾的範圍當然更好;而江蕙之前的作品就是往這個方向努力。(偷偷推薦一下陳建瑋的【古倫美亞】XD)

在編曲上採用了流行音樂的元素,那麼保留台語韻味或許就像馬芳老師提到林夕填粵語詞一樣,盡量不倒音、讓人聽得出在唱什麼。當曲調的走向經過詞曲咬合的調整,自然有特屬於台語歌的韻味,而不是非五聲音階、非特定曲調編曲不可。


去年因緣際會聽了武雄老師因【南面而歌】邀請的台語歌詞創作講座之後,我對於五月天的台語歌大概就是一個隨緣的態度。

五月天的台語歌其實就有一些詞曲咬合的問題,歌曲的旋律本身無法配合上台語語言的韻律,所以蠻大一部分的台語愛好者/台語歌作詞人不是很喜歡五月天的作品,認為《志明與春嬌》不是、更不可能成為經典。不過,我覺得《志明與春嬌》如果是經典,原因不在於它是很漂亮的台語歌,而是它是模糊國語&台語年輕聽眾界線的新台語歌,並且以流行搖滾樂團的形式呈現。

彼時的青年們(?)憑著一股燃燒殆盡的衝勁堅持藍三的一半台語,一半國語。但是,當他們開始真正以音樂作為一生志業之後,從專業的角度去考量台語歌、台語詞作……我能想像主唱的卻步。

主要是台語並不是他日常生活所用的語言,更不用提文讀在年輕一輩消失的速度(連漢學功底都談不到,光歌仔戲七字調或俚俗諺,也快消失囉~)。當主唱的國語詞都無法信手拈來,開始進入精雕細琢的階段,更沒有心力去累積台語詞彙的廣度和鑽研台語詞的深度。


現在五月天出台語歌的精神意義遠遠大於音樂上的實質意義。從唱腔、歌曲旋律到歌詞,台語歌的創作和詮釋是另一個世界。已經在業界混這麼多年的他們,就是因為太了解,所以才這麼謹慎的在發表台語歌啊!

詞曲咬合的重點之一在於「避免倒音」,由於臺語的聲韻比國語多,因此要寫出倒音少的台語歌並不容易。以《勇敢》來說,同樣段落的「所在」、「等待」的簡譜是21,「熟似」卻是56;配唱時還特別標明在歌詞單上提醒歌手,以避開倒音。但《勇敢》有些倒音有點難圓……我回去看我的南面而歌講座筆記,有個詞當時被武雄老師特別提出來,說能避盡量避,因為重音很容易被旋律給帶歪掉(遠目)←來不及了主唱早填完詞惹TAT

當然,並不是說倒音的問題有嚴重到絕對禁忌的程度。連《望春風》都有小小的倒音(因為作曲者是客家人啊XD);《落雨聲》倒的亂七八糟,江蕙還是一樣把它唱得很感人。只是,創作者就要去思考是否能被聽眾所接受了。


好啦,上面談論的其實都是技巧層面,回歸到創作本質,寫歌不是賣弄學問,而是傳遞感情。我記得在武雄老師的講座最後特別語重心長的叮嚀,創作要從台灣在地出發,「不管是最近比較紅的董事長、閃靈、滅火器,甚至是五月天、蘇打綠,核心都是我們自己的這塊土地。」(可能對老師的職業歷程來說,這些團都是「最近」比較紅啦XD)

所以,只要聽眾有被五月天的這首歌感動到,主唱的咬字標不標準、演唱的口氣到不到位、有沒有倒音導致容易被聽錯詞,相較之下都不是那麼重要了。


(只是如果這次的倒音是作品發表後才被抓出來,那麼離「完美主義的主唱」下一次發表台語作品,恐怕要等更久了吧QQ)

※倒音:指詞的音韻和旋律互不相干,甚至互相衝突。例如:Elva 蕭亞軒《愛的主打歌》


--



回到《勇敢》本身。

初聽印象「很五月天」、「這是國語歌的曲調吧?」。主要是五月天不常寫台語歌,一方面用字不夠地道,另外詞曲兩人在填詞後微調的旋律也不足以把八音表現好。比如入聲用附點、去聲旋律走下行等等。雖然如此,阿信的詞意仍然幫這首中規中矩的曲加了一些分數。

王識賢的演唱當然比阿信多了點台語味道,除了阿信本身不擅長講台語,另一方面是他現在的唱腔。主唱的咬字大概國台語都會有人不滿意吧?會有「以前的咬字比較標準」的錯覺,我認為只是單純主唱現在這個發聲位置,低音輕唱時多用氣音、表達樂句易連黏而已(我覺得很溫柔、很萌欸XD)。不過《勇敢》副歌,包含最後的「喔~」,需要有力道的高音,還是搖滾主唱比較合拍。

《勇敢》從旋律到編曲都是一首中規中矩的歌。弦樂編的相當好,也分別留了地方讓每個團員發揮。與五月天的前一首台語作品《出頭天》放在一起聽,明顯感受到音訊工程(錄混音/母帶後期)的質感提高了不少。主歌vocal有些音比較乾,工程師留下了未修飾的痕跡……我很喜歡這種自然樸實的感覺。




相信音樂官方公開的完整錄音室版本只有五月天的《勇敢》(王識賢超犀利趴的版本是抽了live的音軌,再和錄音室Vocal音軌重新混音,因此器樂演奏具有空間感。)不過怪獸吉他solo的部分,live版本的混音感覺比較自然。以耳機聆聽錄音室版本,副歌人聲結束後,左聲道的EG銜接solo,拾音器切換同時立體聲切到中間的部分還算自然;直到solo段落結束,最後一個長音再次切拾音器同時推回左聲道,卻顯得落差大、有點突兀……可若改以開放式的音響聆聽,又覺得還好。


2016.3.1

--

我先問了之前認識的日本樂迷大哥,覺得混音突兀是我自己的問題嗎?還是那樣處理很正常,只是為了公放出來的效果?他沒有正面回答我,只說可能是網路音源壓縮的關係,音訊工程的部分要等CD音源來才能再討論。

當然我們還有多聊一下這段EG solo加上後面的D段。大哥誇讚了一下弦樂進來的時間點很巧妙,也提到D段前vocal選擇後半拍進來是為了讓EG收尾;但他覺得怪獸EG solo進D段之後延續太長,晚了兩秒收掉接近弦樂,顯得後面的編曲有點雜亂。(不過樂迷大哥又說目前空耳聽是這樣,還是要等到CD音源來拆了再聽才準←這位先生、迷妹我只有空耳欸!)

後來想想,這個立體聲的處理也有可能是母帶後期做的,於是開始查找這次的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Brad Blackwood……媽呀!!!!應該很貴!(喂)

上網研究了一下大師的經歷,Brad Blackwood參與製作的專輯入圍葛萊美獎十幾次,也曾得過2012葛萊美的最佳非古典專輯策劃(Best Engineered Album, Non-Classical),是2014第一屆Pensado Awards 的「Master of Mastering」得主。找了一下Brad Blackwood入圍及得獎的作品,曲風蠻廣的,基本上不太Heavy,前述得過葛萊美專輯策劃的作品就是當年藍草音樂的最佳專輯。

難怪覺得音訊品質和平衡怎麼好像level up(呆)而且前幾張的單曲網路公佈都沒寫母帶後期處理,偏偏《勇敢》有寫,該不會新專輯…(彷彿看到鈔票滾滾的流走,為了作品好,幾位老闆真是燒錢不手軟啊~~)

2016.3.8補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