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0225_1.jpg - blog

【噗浪迷妹閒聊收集】

每一次發現喜愛的歌手,從一開口聲音就跟著空氣振動送出,到必須先提氣設定好位置聲音才跟著出來;從直入人心的簡單純樸,到無奈沉重的成熟洗練;無所謂好壞,都是一個既歡喜又憂傷的過程。 這種哀傷不限誰,所以還是需要光碟唱片檔案這些紀錄下來啊!因為那個聲帶、在那個瞬間的振動,配合歌者身體的共鳴,都是獨一無二的。 有時候不想再整理單獨寫一篇討論唱腔的改變,或是寧願多說改得好跟漂亮的地方,並不是溺愛,而是說了就跟回憶一樣,只能懷念從前。

140225_2.jpg - blog

雖然我不是信控,但五板眾一直緬懷(?)final home、離表輕鬆的高音,還有清晰的咬字,我真的有淡淡的哀傷啊(遠目)

油的部分可能是經典慢歌結尾的戲劇化嗎?
比如知足、假快樂這一種;或是突然好想你、我不願那一種。

不過大陸萬里狂奔的過程真的會加重歌曲的戲劇性……
在異地不先設定好一個情緒沉進去的話,真的很難把歌唱好。

只是被說油啊、造作啊……有種傷心感耶,雖然我剛開始聽到現在的唱腔咬字也花了一點時間適應。私以為那是他聲帶隨年齡變鬆之後、為了維持穩定和音準力度不得不做的改變,只能說好好把握當下每一個美麗的聲音……

140225_3.jpg - blog

【p大浮水之前】

數字版雖然很妙的很正面,但真的覺得好沉重。
小九的肩上要扛多少東西啊?然後,一直在消耗而沒得沉澱的狀態下,還得背著這麼多的期許、聆聽這麼多的聲音,不忘抓住初心,再用作品去回應....

臺灣之光真難做。

140225_4.jpg - blog

【p大浮水之後】

說曹操曹操就到(倒)
什麼可以釣到人真是完全不可掌握……不過路人批評蠻善意的
(雖然那些評論本人肯定虛心接受而迷妹我只會胡亂哀傷心疼哈哈)


我覺得很妙,因為我是站在五月天是搖滾樂團的起點上去看他們對流行音樂與流行音樂聽眾的影響,所以他們當然不需要浪費時間「證明」自己是搖滾樂團(他們本來就是)。

不管在怪獸還是椰風搖滾的阿翊社長留言、或是後來團員們與李宗盛大哥的對談(怪獸家點名書中),他們組團、做音樂很重要的理念,除了做「能獲得最多共鳴」的曲子,還有為時代發聲的使命感,不只是自己爽。這份初心我想他們一直沒有遺忘,所以一般流行音樂聽眾很容易感受到他們傳遞的訊息。但這些訊息需要好的載體、那就是好的音樂。

我不說他們偽搖,因為在這個世代,音樂已經不能用單一的形式去界定,搖滾已經是一種精神,而他們有沒有搖滾的精神?這個讓聽眾自己去判斷。不過,既然五人是用搖滾樂團的型式組成,那麼對於樂團音樂的基本要求,我覺得是樂迷會在乎的部分。一組好的音樂人,技術和內涵兩方面的追求必然不可少、而且必須並重。

那麼五月天的音樂在通俗化、大眾化(也就是一般酸民愛說的商業化)的過程中,真的犧牲了技術嗎?我個人覺得他們沒有,而且竭盡所能的做出他們能力所及的最好,但他們不是神。


我還覺得他們花了很多心力在追求錄音室作品的技術層面上,只是雕琢多了相對靈性減少。而我們都知道他們在忙碌的現實下刻曲刻詞的,其實沉重大過於靈性(第二人生……遠目)一般聽眾沒有認真聽過五月天,每次舉例都拿藍三B面比近年的商業企劃或POP主打,小七小八那些二十代末、三十代聽眾被打中聽得會哭哭的歌都被遺忘、實在很無言。

推文中我回應有提到組團理念,音樂人期待他們更跳tone、更奔放,帶給普羅大眾新刺激,但我覺得他們是反過來先考慮傳唱度、做一般聽眾容易聽、好接受的通俗化流行音樂,再一點一滴納入不同於台灣市場主流的音樂元素進來--雖然對樂團界來說還不夠非主流。某個程度團員會壓抑自己的音樂喜好來成就五月天。若把團員個人的品味放進來或許會增加實驗性,但這對推行樂團的理念有幫助嗎?這個問題他們自己應該思考過……

但我又充分的感受到五月天團員會這樣潛水,其實很渴望聽到一些中肯的建議……誠如瑪莎在Bark magazine三月份《樂評越評越貧》那篇,所謂盲點。路人善意的批評經常是在不清楚創作理念或是顧慮下面的直覺感受,而音樂人對他們有更多音樂上未知領域和潛力的期許。我這種樂迷看太多他們講出來的東西和顧慮實際操作營運,反而會自動幫他們找藉口XD

就比如說雙吉他,早期的live混音和編曲真的是把兩把吉他推得很前面、也常讓兩把吉他交互solo,但現在多是怪獸主石頭節奏,混音層次也沒讓吉他衝這麽前面。這種變化我會理解石頭不走速彈路線,愛藍調的他比較重氣氛的塑造;再考慮到組團初心所謂通俗化,的確不需要每首歌都吉他開最大聲、搖滾做到滿;這是建構在我知道幕後的故事,所以接受這種改變或妥協,但對一般樂團樂迷來說,會不會是一種背離搖滾基調的退步?

他們現在混音軌數超多的,吉他不是solo部分,不會特別拉到最前面,有些歌甚至讓它舖底去加強曲子的厚度。當然如果你用好耳機開大聲是很清楚,但是對只聽的到中頻的爛喇叭、一般電視轉播,就只能糊成一片背景(話說我覺得小八超偏心節奏隊、2012吉他真的比鼓和貝斯還不起眼囧)。當live收音回來盡量往錄音室作品的細膩度去混音的時候,那麼的確聽不到如十萬青年那樣野性的吉他了。

--

【p大浮水後於相關討論串與音樂人r大的對談】

音樂圈想藉著華語流行音樂擴大一般聽眾的聆聽習慣,進而引起一些新的討論。我想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有越多接受多元類型音樂的聽眾,才有更多空間讓百家爭鳴、台灣的音樂環境才能真正健全起來。

一般大眾沒時間各類型的音樂都一項項靠自己的視聽經驗挖掘,這時候流行音樂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入門,從這裡去探索,絕對比漫無目的還有跡可循。我想起自己因為堂本剛認識funk和techno,他找過他的偶像sly and stone family的bass手合作,也曾請pole來幫他混音跟母帶處理,這些都是我平時不曾接觸、甚至有所誤解的音樂類型(我本來不喜歡電子合成而傾向於原聲樂器)。這是我從J-POP轉過去聽其他類型的經驗,那麼C-POP呢?

五月天身為華語主流流行樂界最成功的獨立樂團,自然逃不過這深深的寄望。只是社會與樂團界的期許,老實說也蠻沉重的。更不用提五月天一個方舟巡迴兩、三年,根本是內耗吧?而每次都在技術上不計成本的做大製作物,比如《第二人生》那張首首上百軌,唱片公司能接受所謂商業不成功的實驗性嗎?

當然以樂迷本身來說,想聽什麼從不執著於特定樂團或特定音樂人,但也會期待自己喜歡的音樂人能給一份聽覺上的驚喜。雖然我也很期待五月天帶來新的刺激,但不忍苛求。總覺得時機到了他們想做、覺得該做,那作品會說話;只是我真的不知道他們第九張要怎麼做、會做多久,才能滿足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又足夠回應外界的期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左‧岸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