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0609_1.jpg


前幾天和友人聊五月天音樂上的變與不變,雖然是老調,我還是整理起來。

「弦樂和鋼琴從《人生海海》開始大量使用,所以聽起來比較像常見的流行歌?」老闆要哭哭啦!人家小一《擁抱》編曲就開始用弦樂、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五月天還是很五月天味的。POP ROCK、糖衣苦藥、紀錄時代的核心依舊沒變,友情愛情生活的主題也沒怎麼變,在不離開中軸之下去做實驗性和探索。藍三和後面幾張最大的差別,是真正踏進流行音樂工業。這不是說變世俗什麼的,而是從業餘進入到職業的門檻。別忘了他們出道時還是類比時代,類比時代錄音室錄音的門檻是很高的⋯搞懂樂團錄混音這些專業技術,從類比轉到數位,並且知道怎麼靈活運用,那都已經是第五張甚至第六張之後的事了⋯前面就一直做中學啊。

像小四就是玩音訊工程玩脱的一張,導致那張的某些歌曲很難現場演出。小四玩脱,所以小五又回到band sound修正過來,然後小六開始全面數位,又想要加beat、做體育場搖滾。小七回到band sound著眼詞曲本身;小八錄混音工程成熟期、加重節奏隊的比重(他們真的有在回應外界感覺不太搖滾這件事XD) 。到了大九,又重新思考一次雙吉他的角色,改變石頭從小四開始、小六實踐個性稍退做配角的定位⋯⋯

他們很重視專輯的完整性,每一張都紀錄了當下的氛圍,甚至他們本人的狀態。樂團本身不論編曲、演奏、錄音隨著時間越來越成熟,但相對都是這五個人,固定成員的慣性也越來越難改變或突破,所以老闆們一邊帶後輩進來當技師、製作助理,和年輕音樂人協作,一邊找不同的編曲家/音樂家合作,團員也各自向外發展,以求帶給團內新的刺激。

大九之前曾經結集了一些聽眾意見po文建議,老闆們編曲除了加法,應該試試減法。但大九一出來,明顯他們用力用到捨不得減法,覺得不夠好就一直加一直改,放空反而難度高⋯畢竟要空的恰到好處而不是空白、達到老闆們心中認為製作物該有的工業水準並不容易。幸好還有一首《好好》,以及後面重編版本的《後來的我們》,作為減法的代表。



190609_2.jpg

這幾天看了佼心食堂,有預感等老闆們一陣忙完、休息夠了,大十開案,恐怕又是一個新的低潮、新的瓶頸在等著他們(遠目)

關於佼心食堂。

我很喜歡佼心食堂主唱大人的狀態,在熟人面前才能有點疏離有點厭世的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視情況自行決定要不要加入話題(反正另外四個人會補、佼哥也不會一直把注意力放在他一個人身上)⋯既放鬆又真實。

我贊同主唱說「外界對五月天有正面積極的印象,是因為勵志歌曲功能性強、容易被人記住」的論點。我團實際上是一個苦中作樂的負面樂團啊(喂)。近十年這三張專輯,除了寫末日的《2012》,老闆們一路以來寫生活都沒啥開心的。外界不會提庸庸碌碌的《生存以上生活以下》、《三個傻瓜》、《人生有限公司》,不會注意實際上是厭世發洩、及時行樂的《春天的吶喊》、《爆肝》、《派對動物》,也根本忽略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的《歪腰》、《兄弟》⋯總歸日子都要過下去,跟兄弟一起打屁練肖威,可以假裝比較好過一點。

最近也對主唱大人說想做「老師」越來越有感,尤其音樂方面。在佼心食堂本來團長想一貫垃圾話打鬧帶過,主唱一句「你讓他說」又默默感動到我。不管是前年犀利趴冷不妨一句「把原先打fusion和Jazz的鼓手找來打rock」、或是這次讓冠佑好好講他在演唱會上打鼓的狀態⋯更不用說自傳以來,他分享多少創作故事、製作過程,這些都是在引導聽眾和歌迷了解做音樂這件事的實質是什麼。

ATMOS版本的演唱會電影也讓我感觸很深⋯平素他們再怎麼交代檔案格式,總是無法標準化這一頭的聽眾所使用的輸出工具,對於聽眾「木耳」的自嘲他們也無可奈何。但電影有其特殊的觀賞情境,配上杜比全景聲的硬體,讓一般聽眾對音場有了全新的體驗⋯原來一首流行搖滾的歌曲不是只有主唱在唱歌,還有這麼豐富的編曲元素才能構成⋯於是一般歌迷也紛紛掉進了耳機機材的大坑XD

(我自己用了7-8年的BOSE QC15還沒退役,目前覺得小花展用的Sennheiser MOMENTUM系列聲音很棒,但也是屬於高階耳機、價格上不怎麼便宜就是了。)

p.s.永遠的大雞腿製作人回喵星了,謝謝牠來過。

--

回顧2017.6.27的文字:關於『世代交替』的解讀

190609_3.jpg


不要被媒體的誤讀陷在『世代交替』的這個詞彙的負面觀感,而是穿越它、看到愛樂者在這個詞彙後對產業的深層焦慮與對未來的期許。

光從做「以大腦思索吸收」的音樂,轉換到「用身體感官接受」的音樂,就是一種世代交替。這是因為聆聽方式的改變,同時也改變了聽眾對音樂的需求,以及創作者對音樂的直覺……你很難否認這不是世代差異。

而成功抓住律動的元素,並創作出引起所謂悶世代共鳴的音樂,甚至顛覆了流行音樂宣傳散播的途徑,或許對業界來說,就如同千禧年周杰倫的雙節棍那般,看到了一個新的方向。

我們當然不能否認,也許它會夭折,但鼓勵它、讓大眾聽到它、進而認識它,就是金曲獎的評審所做的事。

很為小玲老師抱屈,因為金曲評審團對五月天的作品評論:儘管「世代交替」……那是一種深切的疼惜。六年級的五月天,要跟得上時代,是非常吃力的……他們真的很努力,才能成為一個跨世代的樂團,不被時代所淘汰;也因此最佳國語專輯的殊榮,五月天實至名歸。

同樣是樂團,老將力求精緻厚重,而新血躁動辛辣,當然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音樂的好與壞也無法簡單用絕對值來比較。

只是,噬血媒體已習慣操作世代階級、營造對立氛圍……媒體標籤化的標題看來聳動,實際上草東未必魯蛇厭世小確喪,而五月天也未必只有積極勵志熱血。

到底是誰誤讀了「世代交替」,扭曲了評審團對老將的肯定和疼惜?輕視了評審團對新血的鼓勵與期許?

至於金曲獎本身結構性的問題,它的複雜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說清楚、講明白的。每個人都可以理性的討論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左‧岸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