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會想翻譯06年剛的MC,只是看到YOUTUBE上海外J-MUSIC飯的留言,詢問是否有英文翻譯。雖然大學使用的英文幾乎都是專業語的簡單式,我的英文也跟著還給高中老師了,但看到海外飯詢問的瞬間,突然一股熱血上來,想要試試看。當然成果慘不忍睹,拜託了kai從日文直譯英文之後,發現從中文來翻果然有很多問題呢,除了我的中式英文外,像詩句一樣的排比和譬喻也很難傳達出來。信、達、雅三者具備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能讓人看懂就不錯了(遠目)兩天熬夜將翻譯內容修改完之後,我想到在年初入手的DVD,也有一段我非常喜歡的文案。於是找出DVD也順手把它電子檔化了。看著螢幕上的日文,感嘆著原文比較美麗之外,仍然把中文字幕給打了出來。於是這成為了我最近少少更新的兩篇文章,還算是過時的。


今天因為排班的關係,並沒有上班,下午和母親聊天。最近母親借了兩本書,一本是的《下一個基督王國——基督宗教全球化的來臨》和《一條簡單的道路:德蕾莎修女的質樸之道》大概聊了一下關於宗教的現況,尤其是基督宗教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差異,為何北半球的教會感覺上較以前沒落等等。雖然感覺上這是來自西方的信仰,但實際上基督宗教和回教一樣發源於中亞,也就是兩河流域,包含了東方敬天愛人的理念。當基督宗教傳到歐洲之後,經過理性的辯證,西方拋棄了包含神秘主義的精神面向;但現在在第三世界興起的基督宗教,反而是以保守主義及神秘主義,成為人倚靠的信仰。

基督宗教其實是窮人和弱者的宗教,信仰來自於生活。可惜的是,對於物質化的先進社會,談到犧牲、奉獻似乎有只有痛苦,但在福音裡面,所有的苦痛與挫折,不過是生活的一部份,謙卑的寬容和接納,也不過是自然而然發自內裡的實踐罷了。

從達爾文演化論之後,人們漸漸知識傲慢,歐美國家的享樂主義讓人的慾望凌駕於需求太多,使人失去與環境和未知力量的共存感,對於精神感知的不安導致物質化的生活。資訊時代來臨之後過載的資料模糊了生存的焦點,借貸行為等等金融商品的過度膨脹,太多不是“真實”屬於自己的“財產”使人迷失,真正的感受被推到理性後面。

我並不是想聊這麼硬的話題,這些大家自己看看書,也會有些什麼感觸。我自己並不是律己嚴的人,雖然像清教徒那樣並不覺得痛苦,卻太過隨心所欲,沒有讓自己回到所謂“質樸”。像這樣和母親分享,我常覺得她有些觀念非常好,她是真正把基督的生活內化的基督徒,而不是我這種很會說、卻沒有在愛在行動上的偽善者。

我聽我母親分享自己在生活上的實踐和喜悅時,我也會蹦出一些疑問“她是否犯了傲慢?”我想她跟自己女兒說話,並沒有炫燿的成分,只是在這樣的社會中,我們都習慣了先去猜忌吧,就像說著愛的堂本剛,會被有心人士攻擊一樣。當然是人都會有缺陷,堂本剛不是聖人,我母親也不是,但在這個時代,人就是很矛盾的想要從別人的分享中得到方向,卻因為自我保護下意識的先否定,反而不能單純的相信、接納。

我印了幾回雨滴san翻譯堂本剛在FINE BOYS的專欄給母親看,因為那些都是她曾經和我說過的:動手去實踐生活、減少對網路手機的依賴、重視人和環境的交流互動、學會獨處、不停止的進修和自我充實、每一步決定都要自己不後悔。看了堂本剛的文章,理所當然,她認為她自己就是這樣生活。原本我以為那是母親的年齡累積讓她能夠如此,但她否認了我,說在中學時代就該思考生命與生存,經過反覆的自我辯證之後,才能確立自己的價值觀,而不是隨波逐流。我的確缺少挫折,自己沒有經歷過,因為別人的忠告避免了一些,如今可能是遲來的反動吧。

『沈默的果實是祈禱;祈禱的果實是信仰;信仰的果實是愛;愛的果實是服務;服務的果實是和平。』這是《德蕾莎修女的質樸之道》一書的目錄,我想,一切從沉默的行動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