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sh the Pride
本家。
備份blog尋找中。



醫療不是萬能,自癒力不是奇蹟。

因為不是當事人、不可能幫他代言,但一開始就明白出院只是類固醇打到上限,現代醫學常規治療到這裡什麼也不能再做只能出院、只能用其他的輔助治療幫助神經修復。但全部的治療療效如何都無法預測,而神經修復至少要三個月到半年才能確認結果、甚至可能無法完全修復……

這類疾病對當事人來說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尤其他喜愛的工作又需要用到聽力……可是,也不能因為生病了就什麼也不做,因為生活和生命都還在繼續。

不要說周圍的staff、經紀人了,飯們也是聽他這麼誠實的以親身經歷為例,才明白病人的痛苦。有些飯因為無法處理自己情緒上與之共鳴的痛苦,所以轉而去追究發病當時的責任……

要我說,不是當事人,不要隨便去評論、去介入這裡面的關係。因為認真追究起來,不是他者的『愛』或是病家的『病』,就可以擺脫身為『人類』對自身健康該負起的責任--包括最初對疾病的意識不足、與關係者的溝通不良--雖然這的確不是『誰』的『錯』。

透過FMB,我欽佩他已經冷靜下來,注視自己的情緒反應,並且誠實的作為一個『人』與飯們交流……請珍惜他的這一份真誠。至於飯疼惜他而產生的各種負面情緒,不管傷心難過不甘心都可以,但請放下憤怒吧!除了怪老天為何讓他生這個病之外,憤怒這種情緒,太容易造成二次傷害了。

我們飯能做的,除了祝福祈禱早日康復,更重要的是陪伴他走過這段時間,持續的支持他、應援他,接納他未來的每一種可能。

畢竟,能給他正面能量與殘酷現實搏鬥的,就是我們對他的愛啊。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79381937-3715979571_n.jpg - blog

原來抽票沒抽到已經打算放棄了,但幸好朋友k君貼了票通網址過來並協助代購事宜,讓自己在武道館行前兩周突然靈感大發決定買票;也感謝同是五月天歌迷的光一飯d君一起同行,畢竟我們看完午場後立刻接五月天傍晚的演唱會,時間相當緊湊。

早上先和d君約到大手町看讀賣新聞的「SHOCK紀事展」,其實就是新聞剪報和新聞照片,雖然對我而言看不懂日文(咦)但也跟著一回一回想著那時的座長做了些什麼。自己大約是2008年開始入Endless Shock這個坑、而2012年左右漸漸淡出…剛好在觀劇之前,喚醒之前的記憶。

中午左右到帝國劇場準備入場,我們的位置是在一階P列50番左右,算是中間後面的位置,面向舞台右手側(戲稱拉團肯側、MD石側XD)

雖然每次都說Endless Shock是舞台劇,但嚴格來說是屬於音樂劇(Musicals)的劇種。自2005年之後確立的Endless Shock的故事劇本,往後就是在這個基礎架構上修正進化。自己比較熟悉的影像收錄版本是2008年(對手役:屋良朝幸),2005年(對手役:今井翼)、2012年(對手役:內博貴)、2013年(對手役:屋良朝幸)也大致看過,因此雖然聽不懂日文對白,對故事的理解倒是沒有任何障礙。
 

一幕
Overture
Scene1 SHOCK OPENING
Scene2 Off Broadway show
Scene3 劇場後台
Scene4 劇場屋頂上
Scene5 Broadway大街
Scene6 Broadway裡小路
Scene7 World Adventure
Scene8 後台
Scene9 Japanesque Show

二幕
Prologue
Scene1 莎士比亞劇場
Scene2 Owner的劇場後台
Scene3A 帝國劇場舞台
Scene3B 後台
Scene4 It’s A New World On the Earth
Scene5 Finale
Curtain Call
Chaser




以下說說幾個印象深刻的點。

爵士樂團live band及打擊樂部分:一開始交響樂池出來的其實是演員而非真正演奏,真正的爵士樂團在兩側翼幕內進行live演奏,序曲是將整個舞台劇使用歌曲的主要旋律串連而成。整齣劇大概有超過一半的歌曲是live,尤其今次殺陣部分,兩軍對戰使用了爵士鼓和打擊兩種類型,從音樂的對陣搭配演劇,在視覺及聽覺上做到了一致。打擊部分,除了以前就有的石川直,傳統大鼓加入了其他鼓手,打擊與演劇的結合我個人覺得更自然,而不是刻意的感覺。

演唱:很明顯這次更替的演員在演唱上有比較高的要求,在群唱以及和聲上整體質感都提高很多。演員本身也是,YARA這次的演唱讓我非常驚艷,穩定度提高,聽得出來下了苦功去練。當然KOICHI和RIKA(松浦雅)的演唱沒什麼大問題(我個人覺得這次的RIKA比較是輔助角色),OWNER前田桑也是實力滿滿。特別讓我感覺更往音樂劇邁進的部分是後臺KOICHI、YARA的衝突以《Missing Heart》邊唱邊演,而不是芝居來表現…我個人覺得可以再更融入一點,但不失為一個好的嘗試。

芝居(演劇):這次的演劇我非常喜歡。整體都相當自然,沒有過度用力的感覺。YARA讓我最驚艷,我想也是千回2013年底到紐約和阿光拍了那個短片之後,屋良詮釋對手役更深更內斂了,不再只是要贏過KOICHI或是追求不到女主那樣的中二對立心理,而是在繼續前進的同時,看不清前方了而已。感覺到他其實也深愛KOICHI,比起對手更像兄弟。後臺YARA除了追RIKA之外,和其他角色以及OWNER的互動,可以看出整個劇團跟座長的關係;不單純是KOICHI帶領著眾人,而是感情很好的company各司其職…只是最終夥伴們對前進的方向有了歧異。RIKA的部分我覺得稍弱了點,也許是KOICHI和YARA之間的火花增加導致弱化了RIKA也說不定;但由於本次的RIKA役年齡較小,和OWNER之間母女的氛圍反而較前作更加自然與切合。另外,前田桑多年和光一合作下來,情感的流動更加自然,已經與我在千回DVD中看到的略有不同了。

舞蹈:雖然光一在最後Curtain Call說換了一半的成員,但舞蹈方面完全沒有這種感覺。光一自身的舞在這幾年越發輕巧,燃燒感相對減低了,但仍然維持一定的精緻度(我想也是一日兩公演,需要平均分配體力的關係吧?)而YARA的表現在SHOW中也有一定的份量與存在感;早期SHOW部分,光一獨挑大樑,對手役僅是後輩點綴;如今展現了屋良君舞蹈的魅力,那份自信的確能劇中的KOICHI分庭抗禮…這樣的安排不論在芝居或是SHOW上都是加分的。這部戲現場看讓我強烈感受到不是演劇角色粉絲也能享受的瞬間,其實是在第一幕第四景演唱《One Day》的劇場屋頂上。大部分的粉絲都會把專注力放在KOICHI和RIKA的對唱,但以我想要把帝劇整個舞台盡收眼底的一般觀眾來說,比起在屋頂芝居的「文戲」,屋頂下、舞台上專業舞者以精妙的肢體語言來傳遞歌曲情緒,我反而被他們的「舞動」所吸引。

布景:我是第一次到這麼正式的劇場看劇。之前在台灣雖然也看過屏風的戲,但是這麼深的景深、加上前面的交響樂池,實體布景、旋轉台、大型LED的交替運用,還真的是初體驗,也讓我期待高雄衛武營的開幕(廣告一下衛武營也是類似的正式劇場)。演員除了主角在天上飛來飛去、或是從觀眾席後面出現之外,其他角色也會應用兩側翼幕前的走道演劇(這個部分讓人目不暇給,雖然沒有台詞,但他們的肢體表情再再豐富了這劇的立體感,尤其我的位置不是正對舞台,有時翼幕演劇的演員反而離我較近,被他們的芝居給吸引住了…)現場看才能感受到舞台轉換的精妙之處,也能感受到道具以及布景華麗精緻卻沒有一絲多餘…我想LED大螢幕的運用是很重要的里程碑。
  

整體來說,是觀眾只看一遍無法看「好」的劇。就算我已經看過DVD了,但DVD只著重在主線劇情的推進,而現場的戲劇張力和大量的訊息(包含視覺以及聽覺上的)都無法被影像完整記錄下來。更可怕的是,每一年隨著角色的變化(如RIKA役)或是演員本身對角色理解的改變(如YARA役),整個劇角色之前的情感流動也會微妙的不同。

2017的RIKA演員實際年齡小、演藝歷也相當年輕,雖然劇本上RIKA這個角色本來就是點綴,之前的RIKA役中,也有存在感強烈、個性堅毅的例子,在點綴中加深兄弟間的衝突又不會不討喜。今年的RIKA某方面讓觀眾把焦點完全放在KOICHI、YARA之間…只能說各有利弊。不過演唱以及舞蹈方面,明顯看的出來小姑娘跟的很辛苦啊…相較千回的RIKA根本筋肉人,動作確實、舞蹈精彩XD

整齣劇讓我流淚的部分是在第二幕。第二幕一開始就一直累積對手役的愧疚。個人非常喜歡現在莎劇的處理方式,第一是拿掉無關緊要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雖然有死亡,但殉情跟KOICHI的意外沒甚麼聯繫);另外從OWNER的夢境轉換成對手役的夢境,加深了YARA役內心的煎熬與悔恨。莎劇段落中KOICHI和YARA的表現也讓人感受到莎劇本身的魅力…也因為這段夢境,第三景的後台、YARA向眾人坦承意外真相時,加深了整個劇團情感的拉扯,帶出RIKA揭示KOICHI真實身分的高潮……讓我不禁流下了眼淚。(也稱讚一下YARA口條真的進步很多…08年第一次演對手役的屋良君,這段邊哭邊講,所有的字句簡直是含在嘴裡說的囧)


這次的觀劇,我很明確的感受到ENDLESS SHOCK越來越往正統音樂劇/歌舞劇的方向走。以光飯身分或許很難接受光一以外的人演主角役,但以一般觀劇觀眾的心情,我得說,這齣劇發展到這裡,特技雖然是看點,隨著劇本、音樂、演唱、舞蹈的進化,我漸漸覺得哪天不再有特技,它還能繼續下去。若非要特技不可,或許也能交由後人去詮釋了吧?因為故事本身就閃閃發亮了。不過,即使演員交棒,大概導演、編劇、製作還是光一吧,總之不可能沒有堂本光一的存在,只是幕前或幕後的差別而已。


明年還有機會的話,還想去看啊!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lahk.jpg - blog

2017 徐佳瑩 是日救星 巡迴演唱會


一杯咖啡,一陣及時雨 ,一個香汗淋漓,一個你,
一個口誤引發的文字遊戲,一場寵物的逆襲,
一次冷門的共鳴,一個發現「這樣也不錯!」的奇蹟,一個荒謬的巧合
在無聊的這24小時裡,一定會發生甚麼可以復活我的吧!

是日救星 You Made My Day!
地球太過神經質,大家都在真人秀!
看似完美,我卻在等 某一秒, 不必再撐,終於可以鬆口氣!
今天爆炸前 快救自己出來!
資訊氾濫的時代,我們都在網上求生存。想『完美』多天真,談『理想』又嫌遠。
人生,何需活得如此高談闊論、官腔官調?
乾脆收起批判爪牙,幽默看人生,療癒再進階,
因為無法太偉大,自我校對比較快。 德智體群美,早就無關乎有夢最美。

彈指之間,你就是全宇宙。 能拯救你的,永遠只有自己!

--

5/6徐佳瑩是日救星巡迴演唱會@高雄巨蛋

1.是日救星
2.莉莉安
3.圓舞曲
4.辣椒
5.極限
6.不痛

7.懼高症
8.出口
9.兒歌
10.哼情歌
11.明天的事情
12.尋人啟事

13.不安小姐
14.現在不跳舞要幹嘛
15.拉拉隊
16.香水 feat. A-lin
17.一想到你啊 feat. A-lin

18.失落沙洲
19.不怕慶祝
20.浪費
21.不難
22.修煉愛情
23.記得帶走
24.身騎白馬

安可

25.你敢不敢
26.突然好想你

--

IMAG1165-1.jpg - blog

新生代(?)我最欣賞的男聲是韋禮安的話,女聲就是徐佳瑩了,因此友人說要一起去看的時候,立馬就答應了。由於不是死忠,是路人兩枚,友人選了五樓綠區516的位子,剛好正對舞台正中央,雖然前面有鐵鍊(?)稍稍阻擋了視線,但還可以接受。整體來說算是不錯的演唱會,以下稍微分幾個部分談一下觀看心得:


音樂:高雄巨蛋的音場調的相當清晰,Live band的部分我自己很喜歡,尤其中間段落類似不插電的做法,弦樂四重奏加上木吉他的編排,特別適合LALA後期文青向的空靈聲音。整體來說聲音的控制相當細膩,穩定度也高,少數搔不到癢處的部分算是先天障礙,一來LALA的低音本來就比較弱,聲音亮度出不來,有些硬壓下去唱;另外現在文青向的選歌,副歌都比較綿長,技巧變化多,高音轉假音或是強假音的部分顯得氣息略有不足,選歌上面的確會因此受限。尤其不同風格的A-lin做嘉賓出場,強度較大的快歌A-lin的Vocal甚至可以壓過電吉他,不經意襯托出LALA的弱項。


舞美:香港設計的舞台,日本設計的燈光,台灣設計的視覺。舞台用了很多三角形元素,視覺影像則是善用三片大螢幕做交替呼應,不過用三角形的缺點也很明顯,一些壯闊的影像容易因為三角形的連續面不夠而削弱震撼感。燈光在雷射和白色閃光的部分似乎沒有考慮到舞台正面的看台觀眾?利用這些效果的幾首歌,比如辣椒、中後段EDM part,我幾乎都是抬手擋著舞台燈光看完的。服裝部分除了出場之外,似乎有些太素?尤其舞蹈part,整體來說服裝和華麗燈光不怎麼搭配啊。


節目編排:整個演唱會主體分為四個段落。大概最不感冒的就是第三段的樂旗隊和DJ部分,這段進來有點像是成果發表會,給人「很努力、很用心的偶像」的感覺,也許對死忠粉絲來說是福利、也是驚喜,但對路人來說,就是滿頭的問號。近年LALA的確有些電音或是EDM的作品,我個人覺得把場地變成大型夜店並沒有錯,安排舞群或是專業DJ加入也可以,畢竟串場影片有往這個方向引導,但LALA可不可以好好唱歌就好?專心做好她擅長的事情,而不是業餘才藝表演(LALA唱跳的肢體還要加強、自己下海DJ的部分我認為蠻雞肋的囧)。樂旗隊的部分也讓人覺得悶,中間一大段像是看樂旗隊表演互鬥,但我認為團隊必須要思考怎麼和演唱會節目扣的更緊密,而不是天外飛來一筆。自己看過KinKi Kids在2控的樂旗隊,除了作為段落的切換、進入歌曲來運用之外,和伴奏樂隊之間的互動也是看點,並不需要歌手進去打鼓或甩旗才叫融入。

或許有人認為把這些部分拿掉顯得演唱會太沒有變化,但我認為將拉拉本人的個性極端的部分放大去「演」,其實就可以增加演唱會的轉折及高潮。我不知道歌手本人有沒有意識到,這並不是叫歌手「裝」,比如利用talking順著曲序加強情緒曲線的流暢度,畢竟俏皮、古靈精怪的一面,或是關注人與人之間情感流動的細膩,都是LALA的特質。但這次演唱會我感覺歌手自己對演唱會的結構掌握得還不夠,有些較為安靜的段落中間,雖然安排了talking ,但歌手與台下對話的情緒是展現熱情和親和力,反而破壞了演唱會的張力。


寫完心得仔細看似乎有點太嚴厲,好的部分反而沒有特別說(汗)雖然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但不至於覺得票價不值啦,歌曲部分聽得很開心(除了鄰居唱太大聲又頻頻走音之外)表面上看起來票房沒有太好。我自己覺得宣傳不夠是一個問題,高雄本來就不是那麼好賣得動,死忠粉買搖滾區、路人粉買低價看台,在口碑還沒出來之前,中間價位就比較難賣。但LALA心態算還不錯,有感受到她對觀眾和歌迷的熱情和感謝。我也要感謝她讓我有完整聽完《突然好像你》的機會(?),台上的人沒遞麥給台下唱真的超‧感‧動‧啊!(斜眼某主唱)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732098_1298983506834900_5915971493329829645_o.jpg - blog

高雄的氛圍無可取代,而香港可以看到一個巡迴演唱會精煉出來的樣子;背水一戰的姿態固然壯烈淒美,只是身為樂迷,還是想看他們遊刃有餘。

--

20170522 人生無限公司 @ 香港體育館

家家暖場:家家酒

VCR昨日歡樂街頭戰

1.派對動物
2.最好的一天
3.OAOA
4.終結孤單
5.入陣曲
6.後來的我們
7.超人

VCR今日魯蛇唱片行

8.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9.好好
10.乾杯
11.兄弟
12.人生有限公司

VCR長官重新召集大家

13.成名在望(瑪莎鋼琴開歌)
14.在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15.孫悟空
16.知足
17.少年他的奇幻漂流
18.黑暗騎士
19.頑固

VCR重新訓練與迎戰

20.Do you ever shine(中文版+樂手solo)
21.凡人歌
22.離開地球表面
23.如果我們不曾相遇
24.任意門(團員輪唱版)
25.轉眼
26.人生海海

VCR人生海海+彩蛋

一安

27.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feat.任賢齊、梁漢文
28.對摺(任賢齊、梁漢文)

二安

29.突然好想你
30.最重要的小事
31.倔強

三安

32.聽不到

--

IMAG1257.jpg - blog


香港分社出差報告。


位置52段23行,大約是舞台正對偏石側三階左右。

主唱聲音是真的很好。大概是平時的世運Day1(不是三月這次的Day1,5/22比三月狀況還要好)除了成名高音還是不免需要假音之外,其他都水準之上。我想,從去年底小巨蛋的復刻,到今年的紅磡十場,主唱只要雜事(?) 不要太多(?) ,體調基本上是沒問題的。(可惜主唱不只是主唱,哈。)

這場樂器平衡還不錯,雙吉他是清楚的(這很重要);第二首最好的一天簡直貝斯主場,冠佑通常運作的穩定。不過兄弟中段似乎有小凸槌,不知道是節奏還是programming 的問題。人生四段樂器都有出來,安可小事的新編版是四大件版本。

FOH 我唯一有疑惑的地方是黑暗騎士,比我印象中三月聽到的樂團音壓小,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避免樂器糊在一起,還是為了銜接前後的關係,氣勢較弱,感覺聆聽情緒有點怪怪的……(話說最後安可的聽不到音壓都比黑暗大wwww)


舞美方面,覺得必應很拼,大概除了成名的幾個視覺設計沒有等比縮小外,其他部分都依據場地調整過。我注意到的部分:

1.大屏的範圍不夠,便善用地板來延伸,提高豐富度。如少年他。

2.崩壞用的是兩側不需要哥德式塔尖的影像版本;而且瑪莎和冠佑的舞台位置向中間靠攏後,視覺設計的地點也從迴廊改到了教堂大廳。

3.由於室內場少了開闔的 LED大門,孫悟除了更動團員走位外,即時視覺效果的投射位置也做了調整;知足影像部分只能透過後方大屏,於是太空人與玫瑰的故事性又再加強了。

4.有些之前設計的意象較內斂,比如頑固各行各業所舉的字牌,香港場也改的較為淺顯易懂(比如一開頭的拳擊的畫面、後面加入電影組工作人員及五月天本人舉字牌等←網友提醒高雄場就有,可能是香港場整體音樂讓我很放心才有餘力多注意螢幕吧XD)

5.消滅剛烈怪獸的計畫手繪說明,增加啦啦啦音源來自人生海海(但其實我還滿喜歡原來五個小人搔大怪獸腳的手繪www)

哦,還有,去年看完打綠曾經感嘆打綠在音樂和視覺的結合很棒,沒有太花俏的視覺設計及即時影像,僅用圖形、色塊及燈光表現音樂。嘛,這次五月天也有一部分這樣處理(開場派對到終結孤單)。透過室內場地更能深切體會。


走到5/22香港第九場、人生巡23場,製作團隊一直在濃縮整個show,比起首演曲目稍減及曲序調整之外,有些歌曲也改成精華版(比如少一段間奏,或少一段副歌重複)。總的來說節目進行更緊湊更有連貫性,核心概念也更好理解,不需太多語言解釋。

如果期待大場地的磅礡震撼,的確室內小場無法做到;但人生無限公司並不只能用萬人體育場來表現,紅磡特有的親近氛圍和縮小而精緻的人生巡舞台融在一起,要我來說,這就是『香港』了。

雖然個人仍然鍾愛首演。首演特有的曖昧及解謎感,加上比較多的曲目帶出第五分隊內在的衝突與複雜的心境,讓我特別著迷。當然,也不排除自身對首演的新鮮感以及地元觀眾的共情導致情感上的美化。

看著五月天和香港歌迷的互動(嘴也太甜XD),我沒有嫉妒他們每年都飛香港欸……這個地方對五月天以及整個演唱會團隊來說,太重要了。身為台灣人,很為整個團隊感到驕傲,尤其看到這套show的精緻度和完整度又再提升,以及五月天們掌控全場自信又自在的樣子。


預祝香港Day10,圓滿順利。
明年五月再見。

--

IMAG1252.jpg - blog


今次在紅磡感受到的是一個準備好的商業巡迴演唱會。我前面說香港場無法取代的地方,就是在一個穩定、支援充足的場地,進行多次演出。不管對artist或是團隊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從相音開始有演製部之後的巡迴、在小巨蛋和必應真正準備好之前,選擇紅磡開首場。(當然檔期和主辦贊助商的金援也是考量之一吧,而且台灣場地沒有比香港更好訂啊顆顆)

我自己覺得最微妙的是,他們對台灣場都是不計成本的以逼近極限的態度在做。不管是帶動產業、或是挑戰觀眾。而台灣歌迷理解這件事,支持之外,標準也會相對高,演唱會的氛圍就比較像『我們一起去做到一個什麼』的感覺。那種酸甜苦辣各種滋味充滿台上台下的特殊空氣,大概只存在於地元。

相較起來,他們在香港的演出,感情上的負荷小很多。以人生巡來說,老闆們的情緒濃度,大概只有世運的一半吧(喂),但這也代表了台上對台下的精準掌控。香港多場練兵下來,不但穩定了演奏和舞美,更有餘力針對表訂之外的部分來豐富細節或增加趣味性。而且紅磡舞台離觀眾很近,既可以獲得即時的回饋,歌迷又保持著基本的禮貌和秩序。


好,只是我個人沒有感受到禮貌。我左邊是一個超嗨的香港男歌迷,螢光棒晃動的幅度大到一直干擾我的視線,但這可以接受,至少他真的碰到我的人會抱歉一下,然後收斂一點(雖然隨著時間越來越投入就忘了XD)

可怕的是我右邊那位大陸口音的女歌迷。我是不介意她從頭跳到尾、連倔強主歌都跳啦,但請不要用高八度接近尖叫的方式跟主唱合唱好嗎?而且她超愛和台上尖叫對話,連台上talking時也要參與,頻率很高(不只是台上冷場或問台下的時候,連團員之間在對話的中間也是)。更討厭的是,像知足尾聲,主唱才剛開始拉高音,她就跟著一起尖叫……干擾我聽主唱之外,還要被她的尖叫驚嚇(因為在你沒預期要跟唱的時候尖叫跟唱)

另一個重點是,她跳的時候時不時把手舉起來,再甩下來……我大概被肘擊了5-6次,其中兩次還是我坐著,她敲到我的頭。但她‧一‧點‧表‧示都沒有!這導致我無法投入看演唱會…時不時被人打一下是要怎麼投入?絕對不是節目不夠精彩,老闆很棒!只能說倒楣遇上了只顧自己爽的鄰居。朋友說我人超好怎麼沒推她下去(喂),但我其實只是不想浪費看老闆的時間跟別人生氣爭執而已。

以上參戰抱怨XD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6s1Z4iU0AEvA1O.jpg - blog

L'Arc-en-Ciel『25th L'Anniversary LIVE』東京Dome

01.虹
02.Caress of Venus
03.the Fourth Avenue Cafe
04.flower / Vivid Colors
05.Lies and Truth
06.fate /真実と幻想
07.forbidden lover
08.Shout at the Devil
09.REVELATION
10.Voice /風の行方
11.X X X
12.花葬
13.浸食 ~lose control~
14.HONEY
15.MY HEART DRAWS A DREAM
16.NEO UNIVERSE
17.STAY AWAY
18.Driver's High
19.READY STEADY GO

(Encore)
E1.Don't be Afraid
E2.Blurry Eyes
E3.Link
E4.あなた / 瞳の住人


自從台團本命(?)開啟的我的遠征之路,真正的日團本命25周年當然是怎樣都不能缺席!因為老團都是「看一場少一場」啊!感謝友人幫忙抽到海外票,看到友人為了票務搞得焦頭爛額,能親臨一場我就滿足了,也幸好有電影院轉播,第二日也二話不說決定轉戰新宿電影院看生中繼。

4/8一早的飛機從小港到成田,旅社check in完和朋友立刻前往東蛋,沒什麼多餘時間買周邊,加上海外票必須等到開場才能領取…幸好進場還能再買周邊(除了快速完售的拉熊系列之外)。開場前還幹了蠢事打翻我的薯條嗚嗚嗚嗚←

這次海外票的位置感覺很不錯,散在FC票的中間,我和貼飯友人以及旁邊兩位台灣飯連四個位置是海外票正對舞台的一階,稍微偏貼側一點,對主舞台是全景視角,而且離小舞台相當近!


初日開場音樂下去的時候基本上是傻掉的狀態…到了副歌才反應過來是《虹》。串場影片內容+hyde第一段MC炒氣氛的人體波浪,我只能說滿滿中二感/綜藝感(不忍說讓我想到台團本命),既可愛又覺得脫線,我團不是高冷團嗎我是哪裡誤會了←

《REVELATION》則是少見的透明移動舞台(四周的日飯馬上說,是傑尼斯嗎XD)移動時主唱君蠻認真在打鼓的,不像吉他手打沒兩下就想休息了,在旁邊喘。到小舞台之後,準備給老魬的驚喜曲目是《Voice》。

個人非常喜歡暗黑系列,從《fate》一路到三枚同時,黑到底再轉白。雖然浸食hyde唱的不夠黑加聲音狀態稍差(還好轉白新世界有救回來)。live前幾天才和朋友聊台團的黑暗系,台團飯友人都覺得台團不敢黑到底,日團本命立刻滿足我嗚嗚嗚!不過說到串場影片,最後外星人(Ellie Cranc)哽揭曉之在你心裡,不就等於某台團的方寸之地嗎?剛看完一團20周年的、再來看一團25周年(實際上是26周年),某些情緒還蠻相似的,但日團就是比較含蓄一點(?)這點還蠻好的、感性talking不會太多太滿XD

《blurry eyes》那裡到底是怎樣?公開團練哦,還全部停下再來一次(大笑)友人的友人說根本「總彩」,我是沒有直接這樣感覺,因為staff蠻謹慎的,包含音場,現場導演,大銀幕特效等等。但團員的部分,的確有『嗯?之前看一天到晚混一起的團,和這團果然有差←』技術是OK(?),但團員好像還沒融合好,邊彈邊形成團感,不知道該說太鬆散還是太緊張呢?


音場部分,Dome打回來的聲音溫暖而且清楚,低音很舒服,吉他和主音也會比較圓潤。但鈸會削弱太多。到後面小舞台的時候,原聲的鈸音會直接傳過來,跟音響送出擴大的聲音有時間差,有種yukki打錯的錯覺XD

很愛ken的花花琴(心)不過相對小紅,這一把聽起來攻擊性稍弱。至於te chan的琴一開始有點糊,聲音稍悶(貼飯友人覺得是入場數太多的關係),但後來調整越來越好。這次鍵盤音色也和以前不同,乍聽之下有點怪怪的,另外我團一直讓我很驚豔的是中高頻的弦樂不會吃到吉他,這點蠻神奇的(台團吃很兇XD)

至於hyde的聲音嘛……我覺得狀態不是說非常好,暗黑系列有消耗到,後面聽的出來疲倦感和假音稍微虛虛的。不過控制力和穩定度還是一等一的強,所以聽來還是超放心。


舞台的大銀幕設計安排蠻有趣的,但開場只有中間黃一塊覺得有點俗(喂)水裡來火裡去的效果+餘燼雖然中二但和特寫鏡頭結合感覺蠻棒的,也是一種善用LED的方式。不過拉團選結合美式的做法,比較大方;台團新巡雖然細膩,但超級複雜,staff執行上困難度太高。Dome內的爆破有嚇到我,喜歡雷射的水幕效果,不過這樣打犧牲掉2階正中央的位置。

美國風的舞美搭上主唱君的選曲,個人覺得這種相當「主旋律」的爽快作風,比起15、20周年兩日曲目不同的細膩做法有些差異,可能有的飯會覺得沒誠意(?),但以一個一年半沒有辦過live、長達四年沒有新專輯的樂團來說,一場「經典」的盛會,我覺得或許更為重要。



貼在座位上的LED控制手環。毫無意外的被我猜到可以控制排字,因為手環和座位邊有一個一致的編號,感覺能精細的操控,而且官方開場宣導影片還特別叮嚀觀眾要戴手環。果然、官方自主的紀念字體太美!不用飯應援操心,整個貼心啦!

說實在話,拉團難得表現「總彩」,讓人感受到團員的年紀都有一把啦!沒有那麼ㄍㄧㄥ,願意把這種差一點點的感覺呈現給大家看。初日MC我雖然半懂不懂,但老團的週年live就是一股捨不得結束、因為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的淚目感。附帶一提,站了快三個半小時,這些老頭子都不會累嗎迷妹腰快斷惹!

--

4/9東京下雨打亂了我和友人原本的高尾山行程,改成去明治神宮雨中賞櫻兼獲取能量(雖然台團那邊發生一點小事讓人不爽←)。感謝貼飯友人一早去排周邊,於是我也有拉熊惹!!!到東蛋面交之後前往新宿,沒有在二手CD店補到想要的CD(哭)只能盡速找到電影院入座(話說電影院也有賣少量周邊欸,手環和提袋,貼心!)



曲目和初日沒有差很多,只有四首不一樣…但我只能說,我團上線!經過總彩(大誤)終於我熟悉又自豪的拉團回來了!前一天觀看的困惑在第二日完全得到感動和釋放!

《虹》一下氣勢就不一樣,《真実と幻想》讓我大叫,沒想到會選這首;《REVELATION》從鏡頭可以看到主唱還特別墊高好邊打鼓邊唱歌(話說他的立麥也設太低XD),小舞台改唱《風の行方》泛淚,但情緒被下一首《XXX》打斷……根本惡趣味。移動回主舞台丟球互動的時候,整籃丟下台的yukki、把簽名球放在扶手邊吹下去的ken醬,這兩人調皮的可愛!

雖然有些歌曲銜接還是有卡,但整體完成度很高。戲院成音貝斯稍悶,但主音和吉他很棒!yukki先生兩日都正常發揮,是最穩定的。主唱聲音居然比初日好,暗黑系夠暗黑!超安心!hyde第二日的講話才是拉團的hyde,即使一樣用光波中二哽、質感完全不同(喂)最後一段MC講到前輩後輩那邊,我已經開始掉眼淚,下一首接《瞳の住人》直接大哭QQ 至於ken chan帥到不行,感覺超投入超享受,謝幕還少見的環場致意,下台前比good又把我弄哭惹QQ

陛下不可以食言喔!一定要辦30周年!



--

4/14業界著名的母帶工程師Tom Coyne去世了。



陛下在4/15在IG貼圖紀念Tom大師。貼飯友人找到拉團、陛下solo和Tom大師合作的作品有:Real,The Best Of L'Arc-en Ciel 1998-2000,The Best Of L'Arc-en Ciel 1994-1998,Quadrinity: Member's Best Selections (tetsuya),Suite November(TETSU69)。在TETSU69的製作紀錄影片中,可以看到大師的身影。

話說QUADRINITY 〜MEMBER'S BEST SELECTIONS〜合作的四位,其中三位都是拉團專輯母帶後期曾經合作的大師,member的挑選也很符合他們的品味。

陛下是做REAL的Tom大師、yukki是雙子碟的Ted Jensen(這兩位都是紐約Sterling Sound的高級母帶工程師)。ken醬則是04年活動再開後較常合作、現在在LA開獨立工作室的Howie Weinberg。至於hyde是在倫敦的Ian Cooper大師,這位作品有點太傳奇,早期做過David Bowie、Iggy Pop,確定是hyde的菜!(在日本合作過花火師,DC這邊有做過MUCC……不過Ian老爺2013年底退休囉!)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到1997.3.29 > 7號公園第一天

 

有星空、音樂、還有你們,這樣就夠了。

打開任意門,回到7號公園音樂台,坐上時光機,回到1997年3月29日。

while we were so young, we’re stupid but strong.




--


321當晚離開世運之後,周邊的客戶同事朋友一個個都問我329有沒有要請假。

問的人多到讓我忍不住在社群網站的朋友圈直接發文:


  就說了,各人該幹嘛就幹嘛去,

  留在自己的崗位上『改變世界』不是很好?

  樂團都貼心開直播了。

  有空的當地人再去晃晃就好,所以不要再問我會不會請假去看啦XD

 

328的夜晚在線上陪著夜宿安森的信控友人,回想人生巡的點點滴滴;

329當天是晚班,直播都結束才回到家,買了罐沙瓦,配著影像和音樂:


  下了班,開啟水管,趁官方撤下直播之前,將兩個多小時的回放看完了。

  看完,329的這一天也結束了。

  有點像在看別人的感人故事,又有點像自己的;

  隔著螢幕,

  一邊有著疏離情緒,倘若廉價的隨口祝福,似乎太矯情;

  一邊又覺得,是該敬我們共同存在的20年,

  當我聽到破銅爛鐵、我愛夏天或是吉他手的時候。

  
  這的確是一場很普通的演唱會,但誰說平凡不偉大呢?

  一起走吧,再一起走一段路吧。





其實,比起我個人的情緒,我更想說的是樂團的用心。

一開始有些人認為,回到20年前有必要搞這麼大陣仗嗎?回不去什麼的....

我覺得,20年後的這場紀念音樂會,更像是成果發表會.....


329當晚,一位發燒友同學的社群網站回應著:「阿信的聲音控制進步很多。」

昨晚一位已經是人父、不再追團的日搖飯同學,也突然開口跟我說,

與這幾天的各種回顧影像一比,他覺得阿信進步好多....


也許只是主音狀況較容易為人所注意,也可能是大家都明白這個團的弱項

但我想說的是,不只是歌迷朋友,更是曾經與他們走過一段路、聽過他們音樂的所有人,

在2017.03.29的那一刻,見證著這個團20年來的努力與軌跡

所以,又怎麼能不拿出全力來演出呢?



謝謝導播和影像團隊、成音的士杰和聲音團隊。

因為你們的努力,讓無法到場的線上歌迷,也能夠毫無距離感的參與這一刻。


尤其想謝謝成音的士杰。


比起2015.01.01的再創新高封街義演,這次的成音又明顯進步了,讓人相當感動。

當然,小地方要挑還是有,比如崩壞的底噪,或是聲音略小的石頭吉他

(沒彩排的嘉賓更不用說,完全靠臨場調整...還好國璽的吉他solo後段推了出來)

但整體來說,可以聽清五月天每一個樂手的聲音,並且在正確的空間位置上

這樣的效果真的好到超過了我對直播的預期。


更重要的一點是,有好的成音,才能忠實的呈現主唱的努力。


我想起人生巡高雄場結束後,被媒體流出的一段自成名到孫悟空的片段。

雖然影片本身由官方提供,但明顯是給媒體做即時新聞所用,

音頻的狀況有相當程度的失真...


幾乎所有在演唱會現場的朋友,看到那一段影片都非常生氣,

因為現場聽主唱的聲音真的不是那個樣子的,他們不能理解官方的「自黑」

當然我只能盡力解釋這不是誰的錯,就是跟著影像普通的錄一錄現場的聲音

而非內場送出來的訊號去處理的...失真是必然。

沒有天生神力如家家、老蕭可以超越爛機器收錄的主唱大人,當然比較吃虧。


而這次的直播洗刷了主唱大人的冤屈啊!←喂

即使在緊密的演出日程下,還無法完全消除聲帶的疲累,

但演繹歌曲的狀態是穩定而舒服的

(除了我不願因為歌曲配合綺貞調整成女key真的音太高...但那是非戰之罪好嗎XD)

(而且老大吉他上好大一個移調夾,我不願中間的吉他solo也不得不改掉啦XD)

 

爾後,與到現場聆聽的朋友聊過,才發現這麼好的聲音品質,就專屬於線上的我們了!


在外圍草皮區的獸控友人,說大螢幕旁的音響聲音實在不大

除了五月天的四大件和主唱的麥克風還算清楚之外,其他都幾乎聽不見。

綺貞聲音被吃得很慘、團員talking也一度很想請主唱把他的麥遞過去XD

而另一位在舞台區正中央後方草皮的信控友人回報的外場狀態稍微好一點,

主唱跟鼓是最沒問題的,吉他偏糊而bass更糊,不過至少都聽得到。


雖然外場聲音不盡理想,

但我們都明白,在安森的夜晚舉辦這樣的音樂會,必定有許多音量上的限制

況且,已經是這麼收斂的狀態下,仍被周邊住戶投訴、也確實快歌音量超標了....



最後,這場圓滿落幕的紀念音樂會/演唱會,

我感受到的是與五月天一路走來的朋友們的愛.....

是「愛」讓大家願意多發揮一點公德心,多一點體貼、多一份包容


那是溫暖,而不是驕傲。


如果這些「愛」可以實行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刻、每一個角落

是否就能讓我們在乎的人更依賴、更信任我們一點呢?:)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雷觀賞建議:心態請歸零

用最大的專注力和感知力去感受影片、曲順、舞台之間的關係,
你會看懂這中間乍看之下無關卻又環環相扣的緊密聯繫。

不要預設會聽到什麼歌更好,那麼每一首都是驚喜。
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五月天演唱會,不是JRI。
主題與其說明確,其實題目更大更難具體表現。

主唱,我服你。

--

20170318 人生無限公司 @ 高雄世運主場館

家家暖場
1.看透
2.塵埃+命運
3.家家酒

頑固MV
VCR 昨日歡樂街頭戰

1.派對動物
2.最好的一天
3.OAOA
4.終結孤單
5.入陣曲
6.2012
7.我不願讓你一個人
8.超人

VCR 今日魯蛇唱片行

9.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10.後來的我們
11.好好
12.乾杯
13.兄弟
14.人生有限公司

VCR 長官重新召集大家

15.成名在望(瑪莎鋼琴開歌)
16.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17.孫悟空
18.知足
19.少年他的奇幻漂流
20.黑暗騎士
21.頑固

VCR 重新訓練與迎戰

22.Do you ever shine(中文版+樂手solo)
23.離開地球表面
24.如果我們不曾相遇
25.任意門(團員輪唱版)
26.轉眼
27.人生海海

VCR 人生海海動畫+彩蛋

安可一
28.你說C和弦就是
29.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30.瘋狂世界
31.倔強

安可二
32.軋車
33.愛情的模樣
34.憨人

--

恭喜五月天!恭喜必應創造!你們做到了!人生首場,對我來說,不亞於1314JRI首場的感動,以及超越螢火首場的新鮮感。


撇開比DNA精緻細膩場面大更多(也更中二←)的串場影片不談(…畢竟團員演技正常發揮的僵硬(喂)讓迷妹看得好害羞←)移動式屏幕的交替重疊運用,特效和音樂的準確結合,以我首場北一區獸側看舞台,真的很爽!!!

話說我忘記是崩壞還是孫悟空,不清楚兩側是要特寫還是不要特寫,只切瑪莎一個特寫,或只有瑪莎+冠佑感覺還蠻怪的;另外抓拍瑪莎手的攝影師和導播是不是沒講好?有兩次特寫還沒拉好就切換。

不過對兩側看台來說,因為看不到控台後漫遊區前的皮特導演版剪輯畫面(?),有些歌曲特效必須用到舞台整面含兩側螢幕,就無法看到團員演奏的細節了(吉他控有點傷心,但這個犧牲是值得的!);特別喜歡舞台頂上鏡頭、以及懸在天空中可三維移動的蜘蛛(?)…只是前面幾首對於鼓的特寫還不是抓很好的感覺……2012的小鼓可以從上面拍啊!!!!那裏不拍冠佑太可惜了!!  


本番大部分的舊曲都是新編,既有誠意又充滿驚喜;情緒曲線部分有順好歌詞意義,但曲風的切換上還不夠順暢,有的地方還蠻突兀的。大概是曲子和曲子,或是串場影片和歌曲之間的銜接磨合的還不夠的緣故(比如2012接我不願…感覺空白秒數有點不夠?)、OAOA和入陣曲配合第一趴改編成快板,聽來是功能性的作法,細節好不好我還不能確定…

雖然這次開場音壓感覺不大不刺耳(也許是在看台區的緣故?)但這在團員talking之前的弦樂、鍵盤、主音吃吉他吃得蠻兇,除了solo之外,吉他控迷妹表示聽得有點辛苦(掩面)一開始貝斯也沒有推得很出來,所以樂器組的焦點都在又穩又好聽的冠佑身上。我個人比較喜歡再硬一點的tone,但友人覺得這次鼓收得蠻軟Q,是她的菜~
(p.s.主唱MC第一次講成人生有限公司....很可愛XD)

以我這個慢熱的人來說,居然聽到假快樂、才第二趴開頭而已就整個進入狀況!!!非常享受這一次的重新編曲!

兄弟這邊聽得出來老大嚴陣以待,第一段solo有點小歪,還有踏板放太快嗎?延音斷掉?但馬上穩住,沒有讓緊張感影響到後面的演奏,很明顯的進步!(這次緊張感比較嚴重的,我怎麼感覺是瑪莎XDDDD)

人生樂器solo的部分層次分明,非常驚喜!!比較可惜是崩壞和孫悟空都覺得雙吉他糊糊的,可能是場館本身回音的關係吧?老實說我要聽到vocal比較細部的音質,也需要把手放到耳邊做反射才行。

主唱的表現真的很棒!但是首唱的歌還是要加油!!成名和少年都有可以挑的地方……尤其成名,我感覺比原曲是不是已稍微有降key?不管有沒有降,主唱的主旋律比起樂器給的和弦稍稍的低了一點(沒頂到?)有點類似兄弟人生首唱時的問題…

其他團員也是,包括成名鼓和主音進來拍子就亂掉(不知道是瑪莎開歌起的拍子太快、主唱亂掉、還是冠佑真的沒跟上?)、還有少年樂手的穩定度似乎沒那麼高←或被弦樂壓掉?

感謝318的全場觀眾,知足最後的空白屏息以待,好美。我甚至覺得主唱唱回原版低音的心痛,類似無奈地嘆息會更美。其他可愛的跳躍版、臨時玩起來的偽(?)組曲,都非常有五月天的本色,就不再贅述了。

額外一提,很喜歡這場主唱結尾幾段說話的方式,有心照不宣的默契。(我猜,等到終於結束的起點加進歌單時,情緒上會很慘XD)


套一句只能看318一場獸控友人的話:「新歌都差一點,想要聽巡迴回來成熟的版本。」整場演唱會完成度很高,即使有不順或是不夠好的地方,反而讓人期待他未來的樣子。

以上首日簡短心得,明日因兼差需請假一日,周一、周二再打卡上班。
老闆們與各位同事,晚安。

--

20170320 人生無限公司 @ 高雄世運主場館

暖場鼓鼓

1.瘋狂世界2017
2.可以唷
3.為愛而愛

頑固MV
VCR 昨日歡樂街頭戰

1.派對動物
2.最好的一天
3.OAOA
4.終結孤單
5.入陣曲
6.我不願讓你一個人
7.超人

VCR 今日魯蛇唱片行

8.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9.後來的我們
10.好好
11.乾杯
12.凡人歌(feat.蕭敬騰)
13.兄弟
14.人生有限公司

VCR 長官重新召集大家

15.成名在望(瑪莎鋼琴開歌)
16.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17.孫悟空
18.知足
19.少年他的奇幻漂流
20.黑暗騎士
21.頑固

VCR 重新訓練與迎戰

22.Do you ever shine(中文版+樂手solo)
23.離開地球表面
24.如果我們不曾相遇
25.任意門(團員輪唱版)
26.轉眼
27.人生海海

VCR 人生海海動畫+彩蛋

安可一
28.垃圾車
29.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30.OK啦
31.倔強

安可二
32.軋車
33.憨人

安可三
34.突然好想你

--



昨天太累開著燈就昏倒了←
(還好今天是下午兼差,希望晚上上班打卡不會遲到>"<)

突然覺得第一天就把看台票用掉有點可惜。想再看一次遠距離視訊特效啊啊啊啊!

音場部分,完全能體會0319超嚴厲獸控友人那一篇的心得。重複的部分就不說了(←)我自己從後半場開始大量更新腦內存檔的新巡視覺特效,所以只要沒有明顯歪掉,就放心讓聲音在後面跑(←)

不過B2區的重低音強度剛剛好,不會過震(A區)也不會過小(看台),鼓聲只能說:超級優秀,加上這次導播鏡頭帶的很好,根本是替冠佑吸粉啊>////<(感謝劉導和攝影團隊,頭頂上的鏡頭除了拍地板特效外,也給了鼓座很多特寫);瑪莎與初日相比,則是恢復了又調皮(?)又安定(?)的貝斯。吉他部分沒辦法聽到細節的確是蠻傷心的(掩面)但solo部分很爽也無庸置疑…

再聽一次所有新編,才意識到這次新編吉他的邏輯大多是『雙吉他』,solo經常看到老大和石頭站在一起的畫面,有種時光倒流感←喂……雖然老大拿tak還是強勢了點啦←(也可能我站獸側,外場上是以這一側的吉他為主)

前篇獸控友人誇獎老大的部分不得不認同啊(←)維持適度的緊張感的鬆,傳遞給聽眾的是揮灑自如的琴音…回程和信控友人聊天的時候,兩人還感嘆1314跨年那天歪整晚的老大←喂(……怎麼有種孩子長大的感覺←大誤)對了,乍聽之下孫悟空副歌後solo在銜接上感覺怪怪的,不知道是觀眾和主唱互動拖到的問題還是怎樣,我末場再好好確認一次…

主音部分,高強度的演唱會唱到Day3,聲帶不免出現疲憊。拿掉2012改成凡人歌…雖然首唱主唱有把它做到(必須和老蕭勢均力敵咩)但後面的狀況就讓人開始擔心了(遠目)也毫不意外的,難度高、演唱經驗還不足以利用各種技巧cover過去的歌,會聽到聲帶狀態不夠好導致的沙啞、不得不切換成假音或尾音無法完成而中斷的情緒以及特定段落大量和聲的協助……但這並不是歪(初日的成名才是真的歪,雖然聲音狀態比較好XD),整體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嘛~No.3這場我有兩個眼眶濕熱的點。

一個是頑固,一路確認並更新我腦內的視訊特效存檔到這裡,感動於必應團隊的頑固。一個是最後三安的突然好想你……

主唱唱得很好、非常好。但我知道這是他在疲憊狀態下也能表現水準以上的曲子。每句開口的瞬間、還有略帶沙啞的音質…真的覺得五月天很寵歌迷啊,能給的都給大家了。(當然台下一群任性想無限制加班的神經病小笨蛋也很可愛就是了←旁觀者角度)


視訊和電影就不多說了,大家自己進場去體會←喂

我的感覺,這次的演場會希望將深沉的內涵用幽默的方式帶出來,在演唱會收穫了滿滿的訊息量之後,觀眾自己回去慢慢消化;至於什麼是人生的有限與無限,也是留給觀眾自己去定義的…但,可能表達稍微隱晦了些…所以talking阿信貼心的多講了兩句XD

對最重視歌迷意見的五月天當然是無可厚非啦!我個人覺得稍稍破壞演唱會的歡樂氣氛,有點帶回JRI系列的情緒曲線(遠目)只能說幸好初日揭開謎底的時候團員還不知道要補這幾句,也沒什麼垃圾話;我比較喜歡滿滿糖衣的派對動物感(?),所謂大人的幽默…喔,還有五月天想說的話,想證明的事,從大九到人生巡,有陸續接收到了。

關於觀眾,首先感謝旁邊鄰居都是好觀眾,沒有人嘶吼走音大合唱!只是知足屏息之後看台區尖叫的女性觀眾…又讓我罵髒話了(掩面)然後,我個人覺得紙飛機這個哽雖然很棒,但是觀眾特性導致場面荒謬…台上都在謝幕了結果四周都在抓紙飛機是怎麼一回事、我只好趕快拍手歡呼XD


第二日參戰,再次感受到每一場的獨一無二。雖然初日難免臨場狀況較多,但這次的首場以觀眾角度來說,仍維持了一定水準。而初日五萬人「接住」五月天及演唱會團隊的感動,也是後續場次無法複製的。

期待今日高雄末場,也祝福人生巡會越來越好。

--

20170321 人生無限公司 @ 高雄世運主場館

家家暖場

1.看透
2.塵埃+命運
3.家家酒

頑固MV

VCR 昨日歡樂街頭戰

1.派對動物
2.最好的一天
3.OAOA
4.終結孤單
5.入陣曲
6.我不願讓你一個人
7.超人

VCR 今日魯蛇唱片行

8.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9.後來的我們
10.好好
11.乾杯
12.兄弟
13.人生有限公司

VCR 長官重新召集大家

14.成名在望(瑪莎鋼琴開歌)
15.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16.孫悟空
17.知足
18.少年他的奇幻漂流
19.黑暗騎士
20.頑固

VCR 重新訓練與迎戰

21.Do you ever shine(中文版+樂手solo)
22.離開地球表面
23.如果我們不曾相遇
24.任意門(團員輪唱版)
25.轉眼
26.人生海海

VCR 人生海海動畫+彩蛋

安可一
27.相信
28.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29.OK啦
30.倔強

安可二
31.戀愛ing
32.溫柔+天天想你

安可三
33.憨人
34.志明與春嬌

--



有點佩服自己,18:20離開兼差公司,18:50到達世運捷運站,途中吃完一顆肉粽、買礦泉水、領實名票、進場排廁所、找到座位坐好…19:20,還可以全身汗濕聽家家唱組曲←

既然要求老闆準時打卡上班,當員工的再怎麼趕也不能遲到啊XD

高雄場次全數結束了。仔細回想起來,還是最喜歡首場,那種與整個團隊一起揭開未知的緊張感與興奮感。

表面上是歡樂搞笑的影片+視覺特效令人驚豔的演唱會舞台,但將虛實串聯起來之後,訊息量大到無法當場消化,也沒有給人任何感動落淚的空間。只能說果然是CPU過載的團隊做出來的作品,逼著觀眾也跟著CPU過載。

0318當天看完我非常開心,這的確是一個與以往五月天演唱會截然不同的感覺,雖然核心理念是沒有改變的,但他們換了一種說故事的方式。樂團20年的鄉民歷真不是蓋的,太多太多哽是批踢踢的使用者能會心一笑的;也有太多太多的明示暗示,相信有看進去的人都會知道他們想表達的。

不過,累積一年多製作出來的內容,訊息量真的爆量…首次觀看很容易因為目不暇給而忽略掉某些重點。比如火箭上所乘載的噪音炸彈,那個噪音就是人生海海的「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影片最後打敗宇宙怪物的關鍵並不是第五分隊的英雄們,而是在螢幕這一頭的我們…這聯繫到0321的MC中,主唱大人所說的話:)(←他們真的怕我們看不懂XDDDD)

這幾天看了一些觀眾的反應。我開始思考,我們是不是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習慣了標準答案?因為生活的疲憊忘記動腦解謎的樂趣,或是不知如何欣賞曖昧的朦朧美?

五月天很貼心,0321他們誠懇的講了很多…雖然沒有拆解串場影片和視訊特效的細節,但幾乎把創作核心概念直接講出來了。我個人是覺得,幹嘛破哽啦!!不好玩!!這和1314有什麼不一樣啦(翻桌)超享受0318看完和友人大喊「超心機的這群人要死啦好煩好討厭!!」←稱讚意味

除此之外,0321倒是想誇讚主唱大人的「干我屁事」,好舒爽的一句話!(陳先森最好說到做到喔呵呵="=)

高雄末場的音場要再次給松永桑一雙膝蓋(跪)要吉他有吉他啊!雖然有時還是被主音或弦樂壓著打(喂)但吉他控迷妹表示,終於可以完整感受到石拔的帥氣了!!(老大昨天誇過了,容我放置←,而且他末場比No.3緊張一點點,不知道是不是台下有重要客人XD)

A7區果然重低音就是要震到心臟、鼓手一貫的優秀、貝斯也很早就出來上班!←這個巡迴真的不是在幫冠佑吸粉的嗎?XD中間一度放置花道上的吉他手主唱們,專心盯著天才貝斯手看!(雖然成名的鋼琴有點點歪,但還是要送瑪莎100個心<3)

至於主唱,迷妹心疼之外也覺得他變聰明了!知道怎麼樣在生理條件不夠好的狀態下,做到一定水準。該果斷放棄的就果斷放棄,選擇重點句來達成歌曲情緒。迷妹表示感動!至少聽下來算是享受的。(趕拍的地方佑拔有盡力拉住,陳阿信你自己知道就不講了XD)


本番之外末場最愛的部分,除了一安選唱的相信、把五月天音樂團隊默契嶄露無遺的彩蛋「天天想你」,最後硬加的志明與春嬌,我自己也有被感動到(?)感動於某位腹黑主唱的不按牌理出牌←(二安用溫柔結尾,用膝蓋想也知道三安是憨人啊XDDDD)

最後,想和所有影片、視訊特效、現場即時影像的整個影像團隊致上最高的敬意。(陳主唱在謝謝團隊成員的時候我忍不住歡呼了←全場幾乎很冷靜都不跳的死迷妹)

就我三天看下來,當然中間可能有一些臨場狀況,除了老闆把音樂穩定控制好之外,讓大部分觀眾幾乎難以察覺的享受演唱會的當下,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話說0321崩壞開頭我真的擔心到差點哭出來....)

但你們還是盡力做到最好。繼續加油喔。



這次不想講感性的話了←死迷妹就是矯情哼哼。
南部社會人遙祝329某團20周年生日快樂嘿!

以上心得XD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譚詠麟 & 五月天 -《脫胎換骨》


這首的確是寫給校長的歌,旋律的走法基本非常80年代。初聽我甚至認為冠佑給了一首能唱粵語的懷舊香江歌曲,寧願夕爺寫粵語吶!

編曲和配唱很好的襯托了校長。感覺五月天做了個溫暖的平台讓校長表現。也顧及校長提到自己是溫拿出身、想和樂團合作的意願吧?因此以單純四大件減法的編曲,回歸樂團音樂的本質。所以我認為五月天並不是克制,而是在該有的曲風上恰如其分。

只是若一開始就搖滾團、重節奏下去,會吃到校長的vocal……而突出校長是主角的辦法,就是林依霖所做的進歌方式。開頭和鋼琴搭配的programming,不過是讓此曲的年代感不要過於復古。

有人說這首歌聽來像是《勇敢》2.0……雖然《脫胎換骨》和《勇敢》都是行板勵志抒情曲,但《脫胎換骨》實際編曲往《頑固》風格靠,樂曲的推進是在節奏隊上。當然也有了令聽眾無法忽視、給貝斯走旋律線的空間。

吉他部分,除了石頭以tele一貫擔任氛圍塑造的角色,間奏吉他獨奏的編寫邏輯則和《頑固》類似,以稍成熟的韻味發揮雙吉他的特色,而非過去習慣怪獸擔當如《自傳》前作《勇敢》的模式。另外,在最後副歌重複段落,怪獸吉他和vocal分別走旋律呼應也很有意思。

建議可以連著《勇敢》→《頑固》→《脫胎換骨》聽五月天在編曲結構上的變化。

p.s.Vocal控可以多注意一下,阿信的配唱有好些個小地方放入他個人標籤化的技巧;整體運用和聲來豐富歌曲厚度,取代以往五月天愛用弦樂去填塞的空間。



有朋友初聽《脫胎換骨》覺得過於保守,和校長其他幾首合作曲相比實在不出彩。

我也因此試聽了其他地區披露的歌曲,的確如校長報紙專訪所說、預計往月球去的作品,多是合成器基底、電子節奏的類型。而五月天完全不同方向的往火星去啊(大笑),強調live band的復古減法歌曲……

我有點好奇校長這專輯的曲序要怎麼排了。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0207_1.jpg - blog

特別感謝AMUSE和A-Sketch,和我們家這麼一個任性又龜毛的團跨國合作,還願意這麼照顧他們…希望以後還繼續多多指教。

170207_2.jpg - blog

2017年2月3.4日 MAYDAY Re:DNA ~2017復刻版~@日本武道館
歌單:

1.軋車
2.Do You Ever Shine?
3.HoSee
4.DNA
5.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6.生存以上,生活以下
7.人生有限公司
8.瘋狂世界+候鳥
9.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10.知足
11.人生海海

12.春天的吶喊
13.離開地球表面(樂器solo)
14.Dancin' Dancin
15.孫悟空(團員輪唱)
16.乾杯

17.約翰藍儂+我
18.最重要的小事
19.天使
20.倔強/憨人

一安
21.Buzzin'
22.入陣曲
23.頑固
24.Song for you/Song for you feat.岡野昭仁
25.OAOA(日文ver. 團員輪唱)

二安
26.抱きしめて/突然好想你
27.戀愛ing/最好的一天

--

170207_3.jpg - blog

【0203即時repo】

位置在石側ARENA。
第一次看DNA的影片,感覺好中二(喂)但很可愛就是了wwww

進入正題(?)

主唱人生的開頭key起低了嗎?切分掌握可以再穩一點;不要趕,慢一點,好好完成句子啊。節奏組很認真在穩了說。吉他聲音聽不太到,solo 1-2個小節後才推出來。

我有點怕聽新專技術性很高的曲子。一歪我就很難投入,會一直處於擔心狀態,尤其主音……明明派對和後來日文版以及頑固都可圈可點也無法蓋過人生的擔心。陳阿信,你要加油啦嗚嗚TAT大概是我位置太前面,客席反射太遠顯的回音大。所以吉他聽不清楚?明明在石側,有時要聽清楚石頭吉他,反而把手放耳邊直接用手反射才聽的清。

離表貝斯solo有踩效果器?我看不到但聽起來像。吉他solo都有小變化,不過阿石到定位忘了拿匹克(五迷補充:石頭不是忘了拿皮克,是在就定位時掉了。)急call小花上,小花匹克還掉到地上,差點來不及www春吶小花幫拋一個警示帶,沒拉好整卷丟出去也超好笑www

話說OAOA主音也在趕,還好有背景programming的vocal一直在拉慢速度。DYES開頭,感覺鼓先拖一下避免射手三人衝過頭。不過老大慢歌的solo頗穩,沒趕,聽起來蠻舒服的;老大在入陣曲尾奏在石頭穩定旋律下玩了一點速彈,蠻有趣的~

糟糕金魚腦快忘光…吉他琴換得兇可以聽到不同tone開心是開心,但後半有陣子石頭銀黑tele太大聲,反而老大獨角獸聲音小……老大人明明在我前面彈卻聽不太到有悲劇感。但後來石頭換start一下音量又太小wwww

結論慢歌大概都算穩定,後期(小八大九)快歌層次多編曲複雜小問題就比較多,考驗內場反應。

p.s.Song for you昭仁桑填的詞感覺比較好唱欸wwww日文歌雖然唱起來有台味,但主唱有練好給個讚~

好啦今天作業先交到這裡。
可能擔心過頭了,感動程度就……

當然,要復刻完整又要插入新曲,這套秀時間長,但週五平日晚開場又卡武道館時限,日本演唱會又不習慣像台灣時間拉那麼長(罰金www)導致五月天沒時間講垃圾話,只好拿感性時間來講(喂)也是一個原因啦wwww

以上。

p.s.射手三人在我前面時……
1.石頭整體都帥,然後他手都不會面向我,整個太活潑。
2.老大我就盯他手看,我不看他耍帥臉,因為太耍帥有點中二(喂)
3.主唱壯但不胖啦,萌萌的,不過我喜歡他不看我,因為我旁邊的人一直在犯規拍照…所以不用看過來我OK!!!!!

莎莎太遙遠,但他聲音太有存在感。
節奏組不用看,因為我都在找漂浮的吉他(爆)
話說冠佑小錯有被老大糾到又來相視而笑了wwww


170207_4.jpg - blog

【0204即時repo】

東一階石側。

抽票兩天都石側,前年也是兩天東南一階石側,可能武道館不想讓我看獸哥吧XD

因為個人關係,看控情緒總是慢熱,加上下午剛看完舞台劇趕過來,視力嚴重疲勞,所以…我承認我是到昭仁桑的趴才熱,不過也是聽完人生整個放鬆之後就開始放空(喂)

和0203相比,0204好很多,雖然武道館的先天不良還是難克服…這次FOH是松永桑,其實很用力做了。前年用MSI他們家的MLA系統搭曾我桑,感覺較優,但成本太高吧?而且小巨蛋復刻本來也都給松永桑控(遠目)……好,離題。

開頭還是聽不清吉他,有幾首吉他開頭伴奏(知足、藍儂),貝斯一進馬上被貝斯吃光光,直到solo吉他音量推出來才明顯。

假快樂石頭換小白strat回音很大,但崩壞之後,終於可以聽清兩把吉他的交互作用。派對和入陣我這邊聽雙吉他是OK的,0203沒聽到的0204都再重新check。頑固ES345+小白strat,個人覺得這組很搭。只是這首雙吉他配合得很緊密,鏡頭主要特寫怪獸有點可惜(我用肉眼盯石頭看哼哼)……兩側螢幕有部分特寫鏡頭會延遲。

對了,老大生存生活是用epiphone嗎?兩把小紅遠看根本分不出來,但人生不用『高貴』小紅不可能(喂)

瑪莎莎通常運轉地我很愛,比如假快樂小事的驅動、崩壞春吶最好一天的旋律線等等。離表最愛瑪莎的動感跳躍,動次和冠佑一起對重拍也可愛。這次冠佑有上方鏡頭拍小鼓欸!!小事主歌為何獸哥要特別盯冠佑?是抓錯嗎wwww

主唱0204狀態很好,又雪恥了,沒什麼令人特別膽心的,速度控制也有進步。0204雖然也是2.5小時,但在節奏掌握上莫名鬆很多。和昭仁桑的合唱,覺得主唱低音真是強項,主歌昭仁桑開口有點下不太去。但中高頻換人被碾壓(?),昭仁桑每一句的尾音都拉到足夠啊陳阿信你加油←

突然好想你最後一段『最怕突然,聽到你的消息』的主音漸小轉到後面『最怕此生』的重音,這段情緒阿信處理很細膩啊,我的喜愛度遠勝過後面戲劇化的『聽到你的~~~~消息』。

然後,我真的受不了在奇怪的地方尖叫,是叫屁哦。假快樂和知足最後是怎樣?真要人尖叫,主唱就會像突然好想你那樣拖長音炫技…頑固沒亂尖叫還真是「太感謝了」←翻白眼。

好,大概是和0203對比,所以我0204聽的還蠻開心的,尤其最好的一天終於使我離開地球表面(咦),不想雞蛋裡挑骨頭……所以讓給別人挑(喂)

以上。

170207_5.jpg - blog

【後記】

第一次一個人自助行跑東京看演唱會,也感謝五月天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在時間上剛好能看另一個本命的舞台劇。

也許是離上一次看五月天的時間過於接近,加上這套歌單的走法並不新鮮(DNA live CD聽到爛,加入的曲目則是在JRI系列聽到爛XD)所以感動閾值自然提高了不少…這不是五月天的問題,是我個人的問題。

雖說是Re:DNA,但整體來說應該是取DNA live的精神(堅持播完的串場影片XD)。從台灣的復刻場就知道,時光不可能倒流,再怎麼復刻都不會是當年的DNA,當然武道館復刻也不會是去年底的小巨蛋復刻…別忘了每場都有每場的獨一無二。

參戰完0203,能明白五月天的倉促。畢竟被限制在2.5小時就必須結束的演唱會,考量日本聽眾,前段必須插入日文ver.無可厚非,還得播完串場影片,抽換刪減曲目又不能影響原先設計的情緒曲線…真的不容易。

而到0204,一方面沒有21:30後場館必須靜止無聲的壓力,一方面經過前一天演出,大概能掌握整體節奏,所以團隊少了一些緊繃,多了一些放鬆和享受。不過,0203和2015年的武道館初日比起來,我認為台上仍是準備好應戰的狀態,至少我個人喜歡0203離表吉他solo的部分,聽得到兩位吉他手的企圖心,即使…好像有點衝過頭(笑)

對吉他控而言,武道館對我們太不友善了(苦笑)0203中高頻被主音輾壓、0204被貝斯吃光光,solo音量推多了又會太刺…我想我大概是被年底的小巨蛋給寵壞才變得這麼挑吧?中國友人說他覺得武道館沒什麼不好、很有live感,反正live house也是糊成一片…但這樣不可惜嗎?細節無法被傳遞出來。

我個人是不能接受「要聽細節就去聽CD」的這種說法,聽細節並不是原音重現,而是想聽清楚樂器間聲音的化學作用。因為知道五月天的聲音團隊以及製作協力──不管是台灣的必應,或是日本Amuse旗下的Intergroove Production,可以並且願意去做到盡善盡美,觀眾挑剔才有意義。

這也是為什麼聽完0204,我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畢竟以不到21小時的時間能修正到這種程度,再挑就有點過分了;但有資深老五迷叫我雞蛋裡挑骨頭←充分感受到五月天的歌迷真的很難搞XD…只好派出只聽0204一天的樂迷G君來挑了(喂)



離0318還不到兩個月,老實說,我有點擔心新巡欸。大九的歌曲難度都好高,也好需要時間磨合…真的練得好練得完嗎?(倒)

無論如何,三月見。

--

然後補充一點大家比較想看(?)的0204repo:
(垃圾話還是有佔了一點腦內記憶體的空間啦XD)

1.除了豬排飯、小雞雞哽大家都知道之外,就是瑪莎用日文說招待大家『五月天的吃到飽』,一群人超幼稚的爭論誰要給別人吃,然後阿信超壞的冒出一句怪獸的不夠吃,怪獸聽到氣到把琴拿下作勢要罷彈跟主唱理論,阿信又自己摀嘴竊笑改口說是怪獸的錢不夠,怪獸就又笑著默默把琴背回去。乾杯時阿信湊到怪獸那邊,可能想到剛剛鬧怪獸的哽,就笑場漏字沒唱,然後像幼稚園小孩求和好,抓著怪獸木吉他的琴頭晃來晃去="=

2.話說昭仁桑的搞威也超可愛,而且他耳機似乎有即時翻譯,他知道阿信說五月天聽到色情塗鴉的時候還是大學生(雖然是事實但根本在糊弄觀眾啊主唱裝嫩),才上來特別說兩團是同年出道blabla,台上阿信一臉問號汗+不知所措,瑪莎一臉慌張+驚恐(臉上表情像是內心OS昭仁桑你話說太長我們聽不懂啊嗚嗚嗚),然後文青組都退一步轉頭過去看團長,團長趕緊湊到麥克風前對昭仁桑說謝謝……一開始整團都專心看昭仁桑講話,也努力想要聽懂,忘記後面有翻譯機,後來本人們才開始瞄大螢幕...這裡真的超可愛的XDDDD

(以上內容證明昭仁桑上台之後我就醒了←喂)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0130.jpg - blog

Mayday『自伝 History of Tomorrow』リリース記念特別企画
いしわたり淳治が考える、Mayday対訳詞の面白さと難しさ

原文網址:http://realsound.jp/2017/01/post-11089.html

--

※譯文僅提供BBS批踢踢實業坊Mayday板板友參考,嚴禁轉載。
非相關科系,僅靠線上翻譯軟體及辭典,有錯誤的地方請協助修正,謝謝。

--

Mayday『自傳 History of Tomorrow』發行紀念特別企劃

石渡淳治認為翻譯五月天歌詞的趣味及難處


五月天──來自台灣的五人搖滾樂團,他們最新的原創專輯《自傳History of Tomorrow》即將發行。如同專輯名稱所示,五月天的自傳正是專輯的具體內容。從《成名在望》描寫樂團大紅之前的奮鬥開始,既是面對他們自身的過去、現在、未來,同時昇華了傳遞共同訊息的樂曲;這樣壓倒性的感染力,除了他們的歌迷之外,初次接觸他們的音樂的人也同樣有所共鳴。

除此之外,五月天以體育場相對應的動感搖滾為基礎,融入爵士、節奏藍調、電子舞曲等各種類型的音樂,聽眾也能感受到其與日本流行樂之間強大的親和力。

這次,為了更進一步了解五月天歌詞的魅力,我們訪問了五月天日本出道至今參與歌詞翻譯的詞作家、也是製作人的石渡淳治先生。珍貴的訪問除了實際的翻譯工作,也誠實的談了關於翻譯有趣及其困難之處。(黒田隆憲)


五月天歌詞「視角」的趣味

──首先,想聽您談談聽過五月天的最新作品《自傳》的印象。

石渡:無論如何,從第一次親手翻譯開始就感受到,他們歌詞的「視角」很有趣。日本的歌詞,比如「因為你今天發生了什麼,所以我產生了怎樣的情緒」,就眼前發生的事開始描寫的歌詞相當的多。但五月天的歌曲是,一邊俯瞰著「過去、現在、未來」,一邊用力的唱著那些事的感覺。現在,比起描寫一個有序事件的發生,或創作一個故事,他們的歌詞更像是同時包含了時間空間。因此歌曲同時有回顧過去與和警醒未來的部分。這種俯瞰時間軸的感覺相當厲害。

──雖說是俯瞰,但並不是「上帝視角」,本質上還是「個體視角」才能蘊含如此熱度。這次的專輯名稱為「自傳」也是以最大限度活用了「俯瞰時間軸」的這個方法。

石渡:沒錯。對五月天過去作品的印象是愛情歌曲,特別是失戀的歌曲比較多;但這次的作品將近一半的內容是寫他們的自傳。唱著自己的成長、與朋友有關的歌曲增加了。「原來如此,這樣的主題也可以用音樂做出來。」。但在日本,至今為止直接以「自傳」當作主題的事幾乎沒有。

──以日文歌詞直接訴說「人生」的話,不是變得太過誇大,就是反而太過私人。

石渡:我也是這樣想的。像《成名在望》這樣直接演唱著誠實吐露自己大紅前的心境及樂團發跡史的歌詞風格,在日本也是相當困難。尤其是作為樂團,一邊是「勿忘初衷」,一邊是「從此積極向前征戰」,筆下充斥著兩種心情交互掙扎的壓力。設定好欲傳達的主題或訊息之後,又如何擁有說服力,使聽眾不論哪首歌都能感受到傳遞過來的強烈思想。

──從這個角度來說,跟以前的作品比起來,有看到什麼變化或改進嗎?

石渡:以前的話,就跟歌曲的主題一樣,一開始「砰」的投出直球的狀況比較多。比如《離開地球表面》這首歌,讀了前半首的詞大概就能明白想唱的是什麼,但感覺上這次的作品以故事展開的曲子增加了。雖然說翻譯一向都是從頭開始照順序進行,但走向到底是往哪兒去,在到達歌曲高潮之前並不清楚的曲子變多了。確切的說,變得更戲劇性了。

──五月天歌詞的翻譯,具體是如何進行的呢?

石渡:我並不會中文(笑),首先拿到大致上的直譯,看著鬆散的直譯再去調整用語。以一邊聽音樂,一邊閱讀歌詞,能夠迅速的進入詞意為首要前提,再來盡量接近他們口語的韻味。經常抱持這種意識進行翻譯。

──(翻譯時)特別要注意、或是辛苦的地方是?

石渡:對日本來說是比較陌生的表現方式,所以我很小心,避免「意譯」太過瑣碎。

──在做歌詞翻譯的時候,也會投入您自己原創性的部分嗎?

石渡:嗯,該怎麼說呢。我自己並沒有非要投入不可,但無意識的會產生「像(石渡)」那樣的東西。舉例來說,自己在書寫歌詞的時候,檢視排列好的文字若感覺「哪裡怪怪的?」就大概真有其事。視覺上也有「怎麼會這樣?」的不協調感,翻譯歌詞時也會有同樣的感覺。確實有「目光的韻律」這樣以眼睛看的時候需要講究的部分存在。

──當您修正(不協調)之處,石渡先生會選用具有個人特色的詞句或表現方式投射在作品之中嗎?

石渡:或許吧。然而,這是事後諸葛。不論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原創性而選用詞彙,或是改變(詞作)的表現方式,我在翻譯歌詞的狀況下並不會刻意去做。

──這次的作品中,有什麼特別令您在意的詞句或用法嗎?

石渡:有幾個日本語彙也通假的部分,一下子就能用上。比如,《人生有限公司》,<如何使用生命,就叫「使命」是嗎?>這樣的歌詞。中文也用「使命」這個詞彙,這 種解釋方式讓人感到新鮮。

──《人生有限公司》切入的角度相當獨特。以小嬰兒的誕生,對比剛出社會的上班族。

石渡:這是取「人從誕生的瞬間,就是社會的一份子,與屬於某間公司是相同的事情。」之意。日本人比較難想出這樣的對比和譬喻,這恐怕與民族性有關。還有,以《任意門》(哪裡都可以去的門)作為切入點的歌詞也是很有趣的視角。中文世界普遍都知道機器貓哆啦A夢的道具,但卻寫成「任意門」等等。(笑)

──以日本人來說,反而太過切身而難以作為主題呢。在《任意門》中,有很多台灣的地名,就像日本人的歌曲出現「涉谷」、「台場」這樣的印象吧?

石渡:的確是這樣。有關地名,因為對地域沒有概念,所以進行了苦戰。還有,這首歌曲最後有<獸媽準備…>這樣的歌詞,可是一開始我並不知道團員怪獸(Monster:吉他手)的事。「這是在說什麼呢?」感覺相當的混亂。原文雖然用<獸媽>,但並不是「長相兇惡的大嬸」那樣的印象(笑)。

──歌詞中讓團員母親登場的情形也很不一般。以日本人的感覺來說,就會猶豫歌詞是否太過私人。其他您在意的詞句呢?

石渡:大概,每首歌至少有一個「嗚!」刺入內心的句子。以《終於結束的起點》來說,就是<幸福的回憶,是追求幸福的天敵>。

──啊,我個人也被那句歌詞所刺中。以這樣的風格來表現「因為太重視過去,所以更難往前進」的訊息。還有,以「作曲」為主題的《你說那C和弦就是……》也同樣有趣。

石渡:是啊。只有這首歌是切實的描寫「現在、眼前發生的事情」。我也很喜歡這種雖然拿掉了魄力卻很可愛的作品。<學長好棒棒>之類的(笑),這與目前為止五月天「直接熱切的信念」完全不同。《最好的一天》也是,怎麼也想像不出來〝地球〞和〝銀河〞一言不合吵架、〝宇宙〞插嘴進來,或是<把相親對象組成球隊,去奪下那世界盃>之類的(描寫),相當有趣。


行文尾端的省略使日文詞的意義變得不連貫

──因為親自處理他們(五月天)的翻譯歌詞,您自己的其他作品有受到什麼影響嗎?

石渡:我認為有喔。由於翻譯五月天的歌詞,總有些發現。不管怎麼說,視角都很獨特不是嗎?除了認真學習這個部分外,我思考的還有,在日文歌詞中,很難讓「2」之外的人數出現。如果出現了第三個人,那麼是在唱誰的事情就分不清楚的情形相當的多。也許是因為「我和你」相關的歌詞太多的關係。

──這是很有趣的觀點。

石渡:以英語來說,不論「他」或「她」也好,只要一個音節而已不是嗎?但是,日文的狀況作為開口的那一方,一個音節是唸不完的。然後,「咦?說〝他〞是指誰的事?」又造成理解停頓。五月天的歌詞有著各式各樣的登場人物出現。以《你說那C和弦就是…》為例,〝從學弟變成學長的自己=我〞和〝學弟〞,然後〝學妹=你〞接著出現,儘管如此也清楚的寫在一起了。既然能夠成功完成翻譯,那麼說不定日文詞也不是不能作出來。

──與單純翻譯不同,《YOUR LEGEND ~燃ゆる命~》由您親手來填日文詞。

石渡:比翻譯歌詞更難的工作。既不能扭曲原文的意義,又不能不順著旋律來選用日文詞彙。只是,我自己本來就很喜歡填日文詞,所以,以解謎的心情來做這項工作。舉例來說,在1A段歌詞的地方,如果日文詞填不進去就找其他的地方填,這麼說的話比單純翻譯歌詞還更方便,我喜歡羅列詞句並考慮更替「用這個詞好嗎?用那個詞好嗎?」。說不定這是我所有的工作中最喜歡的呦。

──欸!(竟然是這樣?!)

石渡:A面完成了,接下來B面!像這樣。原文和翻譯文字數的不同一看就知道,比起中文,同樣的內容和訊息量,日文的字數是壓到性的多。我一開始覺得把這些全部都作為日文歌詞填入歌曲是「絕對不可能」的!但卻從這個地方獲得了樂趣。

──限制越多,成就感會越強吧。

石渡:完全正確。我特別喜歡「約束」。我對於在限制中,能恰如其分的表達內涵,又想盡辦法讓語言與旋律漂亮的合在一起,感到極大的喜悅。填詞如果順利的話我會很開心,甚至停下來看一看歌詞(笑)也許是因為目標已經決定好了的關係,我可以很明確地看見最後的成果。相反的,如果被告知「只要能被喜歡寫什麼都好」的話,我變得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才好。

──對於您在以前的訪問中提到「日文與音樂的配合度並不好」這點,印象相當深刻。

石渡:是的。比如表達「得到」是現在式、過去式「得到過」、表達願望的「想得到」,日文全靠語尾的變化來決定。但是使用英文或中文時,因為動詞或助動詞往往在文句一開始的地方,所以省略句尾不會影響到時態,但日文這麼做的話,意義就會變得不通順了。

──啊,原來如此。

石渡:還有,日文每一個音節都有母音也很麻煩,如果像唱英文那樣不打斷演唱的話,根本聽不清楚。

──像英文那樣的抑揚頓挫也很難做出來。

石渡:啊,確實是這樣呢。現在談到這個話題我才想到,以前總是拼命考慮要怎麼克服日文沒有抑揚頓挫的問題,最近無意之間就能做到了的樣子。

──平時除了作詞的工作之外,您也有作為製作人監修別人的歌詞,在您所進行的各種活動中,有沒有其他感到「好玩」的時候?

石渡:我也很喜歡跟別人一起寫歌詞。與翻譯歌詞有點類似的是,那人想說的話是很明確的,已經有了需要寫下來的內容,再把它合入歌曲旋律之中,一起推敲戰略。有點像是玩電動遊戲做攻略的心情,雖然我沒有在玩(笑)或許是數理系的緣故,所以很喜歡像解謎這樣的東西吧。並不是「自由填詞才好」散發出些許文科氣味那樣。

──先考慮自我、作家性,然後才是獨創性。

石渡:是的。排除這些,最終還是喜歡技術性的工作也說不定。

──如果要提供作品給其他藝人,您會研究合作夥伴嗎?

石渡:我會徹底的研究。在最初洽談協商的階段,與合作夥伴討論如「這樣的主題如何?」、「這樣的寫法可以嗎?」連續不斷的提議直到形成共識。最後,只要不要變成「寫什麼都好」全權委託給我的狀態,開完會,我就會開始作詞。

──實際填詞的時候,一開始把想寫的都寫出來,然後再根據旋律將多餘的語句刪掉嗎?

石渡:不是,首先將「絕對想使用的」詞句羅列出來,然後與其說是削減,不如說將意義不通順的地方補足起來。當想說的事能成功合入旋律之中,就像解開謎底或玩遊戲破關一樣的有成就感。這次寫《YOUR LEGEND ~燃ゆる命~》的日文歌詞也是同樣的過程。

──最後話題再回到五月天,翻譯歌詞的樂趣,除了技術上的意義之外,對石渡先生而言,親手翻譯他們的作品最大的動力在哪裡呢?

石渡:無法一言以蔽之。抱持著能夠讓多一個日本人感受到五月天出色的歌詞也好的使命感。對許多人而言,雖然是先被他們的聲音吸引,才會閱讀翻譯歌詞,但如果因此更深入接觸樂曲的世界觀,感受到進一步的魅力的話,那麼就是我最大的喜悅。對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會,國內外音樂交流將會更加活躍,在那之中,假如“語言的障蔽”真的存在,從事翻譯工作的我若能成為打破此障蔽的助力,那是相當光榮的。


(取材・文=黒田隆憲/写真=三橋優美子)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0105_1.jpg - blog

NSO X 蘇打綠「樂」計畫音樂會@國家音樂廳
2017.1.1歌單:

Very Classical 古典

比才:《卡門》前奏曲

龔鈺祺: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哼唱光年》
 I. 穿梭 Passage
 II. 光年 Light Year
 III. 晨曦 Sunrise
 IV. 月冕 Lunar Corona 《Cold Star》

給女高音、絃樂團與鋼琴
《小重奏組曲》

給長笛、豎笛與絃樂四重奏
 I. 你被寫在我的歌裡
 II. 羅生門
 III. 飛魚

《2016夏日小憩》Summer Inn
 I. 贗品燕窩
 II. 虛蕪的海
 III. 一泉玫瑰


Very Classic 經典

01空氣中的視聽與幻覺
02頻率
03小情歌
04小宇宙
05白日出沒的月球
06各站停靠:
07早點回家
08近未來
09我好想你
10未了

Encore with NSO
11你在煩惱什麼

場外安可
綵排(點歌):
 01煽動
 02關於我愛你
 03牆外的風景

01再遇見
02喜歡寂寞
03下雨的夜晚
04十年一刻
05我賴你
06控制狂
07點歌:相信
08當我們一起走過


170105_2.jpg - blog

感謝p君的讓票,讓我可以參與蘇打綠的最後演出。沒有預料到自己一個非打粉居然可以陪這個樂團走最後這一段,也感謝蘇打綠讓我這個南部俗第一次進入國家音樂廳…大概有十年沒有踏入音樂廳這樣的場合了吧。(都是草地音樂會XD)

入座後周圍都是忠實打粉的感覺頗微妙,但也不至於格格不入,因為音樂開始之後就投入了(笑)

上半場NSO部分。
卡門序曲…張指揮好帥!(已戀愛←喂)只是我這五年來,跑的都是搖滾演唱會的場合,需要時間適應一下原聲樂器在音樂廳內的共鳴和音量,也趁這首開場曲稍微了解NSO的風格和狀態。

阿龔的第二號協奏曲。

首先是鋼琴的音量,因為擊弦的音波隨演奏鋼琴上蓋打開往上傳遞而非往前,我坐在二樓走道演奏者背後側的位置,聆聽上琴音較悶。或許是我太習慣有擴音器的演唱會、音波直接往觀眾席前送,所以這部分也花了一點時間適應。另外管樂出來的時候,幾乎蓋掉了阿龔的琴音,又再努力花了一些時間尋找(遠目)

我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第三樂章的牧神部分,以及第四樂章的速度感。老實說,阿龔真的太緊張了,NSO也還沒有把歌曲情緒掌握得很好,一方面首演無前例可循,二方面感覺團練的時間沒有很多,需要靠指揮當場的理解立即調整;會對第四樂章的節奏印象如此深刻,也是因為看到指揮非常認真的在調整沙鈴的音量。總之,生疏和緊張讓作品的一體感下降了,我有點搞不清楚是協奏曲本身寫作上、鋼琴和管弦樂團交互扣得不夠緊的問題,或單純是演奏上不夠熟練的問題。

這種生疏的感覺,不忍說後面的曲目都有。《Cold Star》覺得小提琴首席和女高音扣得不是很好、小重奏組曲的主奏長笛和豎笛兩位首席的風格也沒有很融合(我個人比較喜歡黑管首席的慢步調)。至於阿龔的獨奏就是──緊張啊(喂),尤其第一首《贗品燕窩》特別明顯,我比較喜歡第二首《虛無的海》。

(朋友說蘇打綠給NSO的時間也沒有很多,看節目手冊,協奏曲從阿龔寫完到演出才一個多月…不過我印象中德國和匈牙利的樂團也沒有團練很久就錄音錄影欸?)

題外一下,從觀眾反應,感覺得出來真的是跨界的場合。協奏曲樂章和樂章之間其實是不用鼓掌的,但對非古典樂迷來說,判斷不易,所以也就不需要太計較了。


下半場蘇打綠的部分。
老實說我沒有想到上下半場會切割的這麼乾脆。但後來想想,NSO的重頭戲明明就是晚上的新年音樂會(喂),而且「樂」計畫的宗旨是幫助年輕創作者演出他們的作品…只能說,阿龔還要再加油喔!!

蘇打綠現場的穩定度就不用再說了,只是今次我又是小洋側,所以只能跟家凱的吉他說掰掰了(掩面)老問題是白光投射到觀眾席的時候過於刺眼,以至於我必須要抬起手來擋光才能看台上。

國家音樂廳的空氣是溫暖又感傷的,《頻率》、《小情歌》青峰有點控制不住情緒,蘊含在歌曲裡面的豐沛情感,也感染到我。正當眼眶濕熱、覺得感動的時候,左右兩邊的打粉都哭到抽氣,我就出戲了,頓時有種荒謬感(一個死路人的概念←喂)

我個人相當喜歡這次場內所選的十首加上安可,精鍊的代表了蘇打綠的音樂歷程。尤其聽到《白日出沒的月球》個人覺得圓滿(如果有NSO的話會更圓滿啊嗚嗚嗚TAT)。安可曲是蘇打綠+NSO的《你在煩惱什麼》,頓時覺得這才是最佳組合!青峰的聲音和管弦樂團非常契合啊!聽的很感動!

(安可的故事告訴我們,尊重表演者,不要心急,他們會回報給觀眾更多的。)

170105_4.jpg - blog

場內結束後緩慢移動到場外。基本上場外的曲目,除了美麗專跟冬專的曲之外我都不熟(掩面)不過蘇打綠很棒,暫別的情緒被他們控制在既開心又溫馨的範圍內,直到《相信》和《我們一起走過》才破了功。(我覺得是點《相信》的打粉太會點…當年阿龔當兵前亮晶晶也是唱這首送他啊~是老打粉前一次暫別的離別曲,我自己也超有感啊TAT)

由於下午附中學弟妹團的知性音樂會結束之後,我還有一場晚上附中學長團的野性演唱會(?),所以聽完《相信》,就在《我們一起走過》的歌聲中緩慢移動,沒留下聽青峰最後的感性發言。

--

直到現在,還是沒有蘇打綠暫別的實感。一方面本來就不是打粉,另外一方面,至少約定了2020年會回來、也很明確地說,需要時間沉澱準備下一個作品。有種2008年再來一次的感覺。

期待再遇見。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0104_1.jpg - blog

五月天RE:LIVE JUST ROCK IT 2016最終章[自傳復刻版]RE:168@台北小巨蛋
2017.1.1演唱會歌單:
1.黑白講
2.風若吹
3.HoSee(DNA版+口白)
4.生活
5.軋車(團康版)
6.愛情釀的酒
7.瘋狂世界
8.透露
9.軋新車(168版)
10.志明與春嬌(168版)
11.擁抱(2014新版)
12.彩虹(梁靜茹)
13.聽不到(梁靜茹)
14.I love you 無望
15.愛情的模樣
16.嘿,我要走了(疑似新編曲版本)
17.志明與春嬌

VCR 演唱會是什麼
18.如果我們不曾相遇
19.後來的我們
20.盛夏光年
21.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22.任意門(團員合唱版)
23.頑固
24.人生海海

一安
25.將軍令
26.入陣曲
27.離開地球表面(大solo)
28.軋車(短版)
29.彩虹
30.突然好想你
31.知足
32.憨人

二安

33.好好
34.乾杯
35.派對動物
36.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三安
37.最好的一天
38.終結孤單

四安
39.生命有一種絕對

--

170104_2.jpg - blog

早上出門表弟才跟我說,他姊姊(我表姊)當年高中的時候,有被邀去聽168……台北高中生的福利啊嗚嗚嗚~所以…我不是老骨頭,嚴格說來路人我是從十萬青入門的。但買到這場還是很爽!我想聽的《生活》、《嘿、我要走了》都唱了!(雖然《嘿》我比較想聽十萬青的編曲←喂)

170104_4.jpg - blog

本番24首,全部的串聯都有意義。而安可,就是禮物,禮物送什麼都開心。

以【什麼是演唱會VCR】切割本番,果然如我想的那樣。復刻168部分呈現一個音場調好就沒大問題的狀態,而且一開始《黑白講》就以樂器solo進歌,完全就是個觀眾進場後再sound check一次外場的大好時機啊!←喂並沒有XD(喜歡瑪莎用slapping彈《黑白講》的solo)

連續快歌聽很爽、很嗨。一方面聽的是青春、團員在幾乎只有燈光的舞台,完全靠生猛的樂音帶動台下,頓時有大型live house之感;另一方面,我想就如瑪莎的MC所說,樂手們是放鬆享受的狀態,這也可能和最初專輯錄音音軌不那麼多、那麼複雜有關係吧?創作先考慮現場演出後才進入錄音室,編曲和近年的專輯比起來更直接,猜測因此戰戰兢兢的部分或許會少了一些。(印象中整個復刻168部分,諺明用的都是簡配鼓的樣子。)

題外話一下。
我真的很討厭什麼藍三結界,藍三有藍三經典的地方,但後面沒有進化嗎?隨意說出什麼藍三難超越,有尊重做音樂的人嗎?(murmur結束)


可以聽到兩種編曲果然是168的福利,請到靜茹當嘉賓、加上安可,也得到兩種主唱版本的《彩虹》…根本一場演唱會多種編曲、多種享受!另外,聽到近年少見的《瘋狂世界》原版編曲,都要哭出來了!!而且《Hosee》還保留唸歌的部分啊啊啊啊嗚嗚嗚TAT

補充一下:
1.《尬新車》和後面接的《志明與春嬌》是168版本,但編曲應該有再精進。
2.《Hosee》從吉他solo和後面的升key判斷應該是DNA版,但中間在拋警戒的地方(?)加了原版的口白....
3.《擁抱》唱的是2014年步步自選輯編曲版本
4.《嘿,我要走了》不知道是不是2016新編?←請老五迷下凡來解答?


話說168部分,節奏組其實很優秀,但吉他控如我被吉他抓走了(飄)這次的外場兩把吉他平衡很棒!小一的雙吉他好聽到爆、大九《派對》和《頑固》兩把吉他也幾乎完美銜接,我在五月JRI香港場和南港犀利趴感受的一大聲一小聲都沒有。本番石控魂大大的滿足、獸控魂就有點寂寞(?),還好安可定番主打有安慰到獸控魂(喂)這場爽到吉他控的還有兩位吉他手瘋狂換吉他,一些現在少用的武器都拿出來用了!

本番VCR之後的7首,以自傳專輯為中心的曲目。選曲和排序根本神,完全表達了前半場的復刻168是基於什麼架構出來的。尤其《頑固》MV結尾的絕望後接《人生海海》:「就算是這個世界把我拋棄,而至少快樂傷心我自己決定」…根本神轉折啊!!!

因為這一場把小一和大九擺在一起演奏,我突然能理解長輩告訴我的事。
小一的曲聽來真的很爽,但向前衝的吉他和主唱讓節奏組光抓住他們就夠了,難被聽眾注意到;反之大九曲的樂器表現平均,互相交錯緊扣,這時節奏組會在中高頻的主音和電吉他的空隙竄出來。比如《最好的一天》,現場除了石頭的吉他之外(石控魂表示很爽)瑪莎的貝斯在這首也是一大亮點。


VCR後到安可部分,許多選曲實際上是2016 JUST ROCK IT五月自香港起跑後的定番,所以我的關注點在大九曲的進化以及阿信vocal的穩定度。

今次阿信讓我很放心,甚至比8月高雄場的狀態更好,聰明的運用假音(比如《崩壞》),疲態一直到最後一首《生命中有一種絕對》才比較明顯。

《如果我們不能相遇》,《後來的我們》,《頑固》尾音都有顯著的進步,尤其《後來的我們》有些尾音不切斷,情感更連貫…我想不到有哪裡還可以更好了。另外兩首,難度上《如果》是前後句字詞接很緊、《頑固》是起key高…如果能克服的話尾音就還有進步空間!主唱加油!←要求好多的迷妹XD

至於《好好》和《派對》主唱除了唱的好之外,經過下半年多場演唱會的打磨之後,部分旋律開始出現了一些live專屬的小變化。總之,對自傳其他歌曲在新巡的表現,多了一份信心啊!


p.s.小瑪利機那邊我一直翻白眼,根本玩觀眾啊!如果後面不是《軋車》短版接《彩虹》的話我肯定會生氣…不想玩就不要拿出來玩啊(翻桌)←難搞的迷妹again。
(友人說他們只要想放《軋車》的MV畫面而已啦XD)

再p.s.確認音壓最大的歌是《將軍令》無誤!(還沒和《DYES》比過,好像兩首差不多大)



170104_3.jpg - blog

演唱會對我而言是什麼呢?
對我來說,就是目睹音樂大神活生生降臨的瞬間。

音樂大神降臨在樂手指尖、歌者聲帶,然後透過空氣粒子的震動跳躍進入觀眾、聆聽者的耳朵,台上、台下的人們的身心靈,都因此合而為一。

朝聖朝的不全是台上的人,而是流瀉在我們和他們之間的音樂。


這次我沒有落淚。

憨人尾聲,阿信講了一些話,但我只想啦啦啦,我不想聽他講那些老調(喂)近年來參加五月天的演唱會,幾乎每次參戰都要聽一遍,太痛苦啦XD

很想說對主唱說,可以把它當作心照不宣的默契就好嗎?我知道很辛苦,那麼我們互相借對方勇氣,在力氣用盡之前,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然後,說到做到的老大,很棒!這段時間辛苦你了,我們都懂。

最後,謝謝必應創造、相信音樂以及各協力單位。老闆和歌迷的龜毛要求,你們都盡力做到了。


2017.1.2.

--

170104_5.jpg - blog

關於憨人talking。

練習說再見是你的溫柔,可難道練習一百次到時候就比較不悲傷嗎?有時候我覺得你是不是認為,聽懂音樂本身、懂得在心裡自己開演唱會而沒有執念的朋友,已經與你心照不宣了。而一再重複的那些話語,是講給捨不得放手的你/你們自己和執著的迷弟迷妹們。其實,就算只聽音樂,誰又會捨得呢?不過接受了離別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想你/你們為難罷了。而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好好的。

2017.1.2

--



對許多年輕的生命來說,永遠的別離是那麼遙不可及。
到了今天,我才明白,主唱說得再多,都比不上溫媽媽的身教。
五月天,包括台上那五個孩子跟台下一大群蘿蔔頭,都被溫媽媽照顧著。

謝謝您。

2017.1.3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1212_1.jpg - blog

10K路跑完成!
大概是一張五月天自傳再多一點點的時間。

只是10K中途送的小禮物我掉在海軍基地了(哭哭)
經過軍事管制區的路跑太有趣啦!!!

好,附帶晚上路跑完之後的活動report! (長輩交代要聽八三夭啊XD)

--

海綿寶寶見面會

161212_2.jpg - blog

爵士鼓表演(李科穎、李侑真)

01 派對動物(李科穎)
02 雙鼓solo
03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李侑真)
04 小幸運
05 OAOA
06 三天三夜

結論就是....我想念冠佑(喂)


八三夭搖滾演唱會

161212_3.jpg - blog

01 搖勒搖勒
02 本色
03 熊麻吉
04 最後的831
MC
05 玩滑板的孩子不會變壞
06 東區東區

到第三首PA才調好band sound,前兩首重低音沒出來,吉他聲音也很小,本色slapping好多聲音沒出來就很可惜。這團是真的四大件,阿璞高音(熊麻吉)疲態還沒他師父(?)那樣嚴重,但假音(最後的831)虛虛的。

MC部分,貝斯手霸天和吉他手劉逼都提了小巨蛋不能跳的事,要大家在世運盡量跳。鼓手阿電則是覺得觀眾跑完路跑還有精神,很厲害,不過鍵盤手/團長小橘馬上嗆台下根本沒跑(笑)團長提到了12月底要發做了兩年的新專輯《生存指南》, 阿璞則是拜託大家到時候幫忙分享MV,說到很久沒來高雄,許願萬人場地(高雄巨蛋/台北小巨蛋?)跟世運,叫台下記得要來。(跟師父一樣愛許願XD)

滑板是新專輯的歌,算是除了831生日live外首次對外公開。前奏及間奏solo是小橘拿肩背式合成器彈的,而電吉他做節奏而已。直到最後東區用了EDM,低音才有震到心臟的強度。

總體來說,第三首PA調好之後,團感就有了,覺得還不錯,但阿璞聲音真的要好好保護讓團進化過來。

主音阿璞部分,今天表演曲目有衝高的應該是熊麻吉,不過他們punk起家,阿璞本來就喜歡用音質沙的高音,加上氣氛,我分不出來高音夠不夠好。疲倦感在現場氣氛下不明顯,要操快操wwww

現場聽編曲模式快歌偏舞曲(?),就很容易變成節奏+backing+vocal,很難突出哪個樂手。貝斯我覺得貝斯控會覺得無聊,多走根音;吉他控如我對於吉他很節奏也是無奈,有琶音的細節和主音撞在一起(所以PA拉後閃主音),不過樂手的穩定度比想像中的好(喂)

鼓手阿電跟他們一起我覺得剛好,以前鼓手子瑜的程度,的確會覺得無聊,我想是流行樂界需要塑造特定風格,以至於團本身有些重複性的問題。現場聽,快歌之間的特色和差異度無法馬上聽出來(遠目)

感覺這團的音樂主導應該是小橘,他的鍵盤(合成器)存在感很強。不過整體創作方向好年輕哦(掩面)新歌(滑板)長那樣,我新專很難買下去欸www

161212_4.JPEG - blog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1204_1.jpg - blog

12/3蘇打綠故事未了音樂電影首映演唱會@台北小巨蛋

演唱會曲目:

彩排:
1.煽動
2.飛魚
3.不甘寂寞

本番:
1.日光
2.狂熱
3.快樂頌
4.包圍
5.彼得與狼
6.御花園
7.近未來
8.莖
9.百年孤寂
10.Everyone
11.無眠
12.Believe in music
13.I don’t care
14.小宇宙
15.暫時失控
16.四季狂想
17.控制狂
18.一起喔喔

彩蛋:三天三夜

--

161204_2.jpg - blog

前面1.5小時音樂電影、後面1.5個小時演唱會。

我想說的是,電影就是電影,不是演唱會DVD,所以只要能把概念和音樂本身(包含樂器樂手和創作氛圍)表達出來就可以了。這次蘇打綠的音樂電影我覺得很完整,在選曲和情緒串聯上都是OK的。

音場部分,大鼓有點太重了,貝斯我覺得沒問題,但吉他聲音,不知道是否需要讓中高頻給弦樂,慣例不是很清楚……當然最沒問題的是主唱。管弦樂團部分,木管相當吃虧,聲音還是偏小。總之聲音後製似乎是保留現場收音的狀態,沒有做太多額外的修正或調整。

鏡頭部分管弦樂團因為樂手位置固定,特寫該抓的都有抓到。蘇打綠團員的話因為會移動,兩位電吉他手(家凱和小洋)經常是背對或側對鏡頭,加上身體偏向舞台中央或隨音樂晃動,攝影師被舞台卡住,沒有空間可以轉機台過去拍攝指法…這部分的取鏡有些可惜。雖然音樂細節的鏡頭都有帶到,但是切換上面的邏輯有點怪怪的。有些冬專的歌比較懸疑緊湊(比如《痛快的哀艷》),配合歌曲情緒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不是這樣的情緒、畫面也做快速切換,就顯得太零碎;比如管弦樂發揮的部分,在兩種樂器的畫面之間插入主唱沉醉的臉…我認為一體感不需要用這種方式呈現,有些多餘。

對看過冬控現場的我來說,當然電影比不上現場。看電影的好處是可以冷靜地聽音場和音樂上的細節(尤其是管弦樂樂手的部分),聽到定音鼓時畫面上也出現定音鼓,輕鬆地視覺與聽覺結合,不會眼睛忙亂找樂手。另外看電影也比較能體會《小情歌》和《你在煩惱什麼》管弦樂團伴奏編曲版本的精華之處。管弦樂團和搖滾樂團一起演奏,某個程度會互搶音頻,所以合奏的編曲勢必會犧牲一方的某些部份。在這兩首抒情歌中,能聽到完整的管弦樂表現;而且青峰的聲音穿透力很強,和弦樂或鋼琴這種撥弦或是擊弦樂器一起也不會被吃掉,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現場版本。


下半場演唱會,首先注目的是蘇打綠的影像和燈光,對我來說大概是潮水箴言加強版(喂)我很喜歡影像燈光跟著音樂和節奏閃動的方式,觀眾可從視覺感受到音樂的流動,甚至也很適合聽障朋友觀賞。前幕的做法比我看潮水時的投影布又更近了一步(五月天2016 Just Rock It戶外場巡迴也有使用,但因為場地大、光點密度低,效果不同)不過這種投影方式,當前幕往上拉和後幕同時顯影有一個空間差,兩側的觀眾會比較吃虧(有感受影像設計藉前後幕落差使用巢狀切割及螺旋/圓弧動畫,讓缺點轉成優點)。

曲目選用較多夏專的歌,整體氣氛偏躁,剛好和上半場冬專的電影一靜一動,相互輝映。試音讓觀眾點歌彩排,我個人覺得觀眾太吵+選曲關係,吉他沒有試足,貝斯聲音也有點小聲。直到正式來家凱電吉他衝出來才再細調。音場整體讓我覺得蘇打綠是很重爵士鼓和主音的樂團;電吉他效果器開蠻大的,回音大的結果做出來感覺比較像是音牆,聽不太到細節,另外家凱solo推前的時候有點刺耳。

一連串夏專的搖滾曲之後,回到蘇打綠特色的弦樂與樂團融合,少不了弦樂四重奏的加入、並翻唱了椎名林檎《莖》…因為這首原曲我很喜愛(有聽加爾基、也看過惡女花魁的我…這個翻唱應該是平成風俗的版本?),一開始主歌頭兩句沒認出來,後來聽出來非常開心!(雖然弦樂四重奏比起原先的管弦樂團編制還是弱了點XD)。唱《無眠》也很感動,只是回來和朋友爭執了,因為我是黃妃聲音飯,不能接受「黃妃姐唱的少一味、沒有青峰有趣」的說法,黃妃的甜嗓音無敵!←腦粉護航XD

我是從春專後淡出的路人飯(冬專回歸),所以這場演唱會上不少夏專的歌是第一次聽,此時影像幫了大忙…畢竟,蘇打綠的歌曲單純以聆聽的方式,幾乎很難抓到歌詞內容(一是歌詞的量和深度、二是青峰的共鳴及其個人化特色的咬字)依稀在《包圍》看到了笑臉男、《彼得與狼》的結尾看到了葉永誌同學、而《御花園》看到了這片土地上的各種議題。我覺得蘇打綠的態度是很普世的,我個人不喜歡新聞和觀眾把焦點跟呼聲放在特定的一個議題上,我感覺那縮限了蘇打綠甚至在場觀眾的格局…但沒關係,有人願意關心總是好的。我喜歡蘇打綠用作品說話,在聽眾心中種下思考與行動的種子。

當然,選宇宙專跟美麗專演唱,對於早期路人飯的在下而言,只能說開心和沉醉。只是《小宇宙》和《暫時失控》的電吉他solo部分又打架了…不知是否這次演唱會編制的緣故,其中一首連阿福都拿電吉他,三把電吉在solo橋段刺到讓我摀耳朵啊(遠目)最後三首以電音編曲收尾,配上雷射光束…整個小巨蛋變成大型舞廳,除了舞動感還有種瘋狂的失控感。雖然這種風格不是我的菜,但帶出了這個樂團的某一面的特質,也很有趣。嘛~最後放ABBA的《Dancing Queen》作為散場音樂有嗨到、第二首瑪丹娜的《Hung Up》又取樣ABBA的《Gimme,Gimme, Gimme!》,應該是阿龔的選曲吧?開心!←我個人對ABBA比較有感啦XD

彩蛋部分是三天三夜…但我累了(喂)其實大概在兩首出道前作品的時候,就出現了想確認時間的感覺,一看10點,果然2.5個小時過去了,我的精神每次都是這個時候開始渙散,屢試不爽…所以3個小時大約是極限了(遠目)

--

聊一些別的。

看完演唱會、趕回南部參加一個長輩的飯局,
飯局上有人說蘇打綠罰款繳了30萬,對藝人來說是小case吧。
我回答,他們很窮的,做上一張請到兩個歐洲的管弦樂團參與錄音錄影
去年演唱會還請整個德國樂團來台灣演出....

嘛...其實我只是個喜歡音樂的路人....
我很不喜歡愛音樂的努力和堅持是用金錢去衡量
但這個世代,似乎不講錢,就無法評量價值.....
今天不是30萬的罰款很少,而是音樂人不願意遷就爛場地讓演出打折
那是對音樂、對聽眾/觀眾的尊重....
而我們、這個社會,又給音樂人多少尊重了呢?

突然有感而發。



一個成熟的樂團需要休整喘口氣,我覺得是很正常的。
一邊宣傳演出,一邊做音樂,實際上是很壓榨創作人腦汁和精力的事。
蘇打綠在韋瓦第計畫,就把想做都安排進去了,爾後迎來的才是樂團生命的考驗。

謝謝蘇打綠讓我這個路人音飯陪你們走休整前的一段路。
期待你們回來帶給大家更好的音樂。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1004_1.png - blog

20161001 蘇打綠專輯巡迴「印夏天 – 十年一刻」@ 高雄國際會議中心
(感謝打綠板友Erikayar提供之歌單)

01.飛魚
02.日光
03.被遺忘的時光 - 蔡琴
04.心酸 - 林宥嘉
05.Teardrop - Massive Attack
06.The Blower's Daughter - Damien Rice
07.我願意 - 王菲
08.城裡的月光 - 許美靜
09.至少還有你 - 林憶蓮
10.一想到你呀 - 張惠妹
11.以愛之名 - 蕭敬騰
12.想對你說 - 楊宗緯
13.雨中的操場

中場休息

14.紅鞋女孩 - 徐乃麟
15.可愛的玫瑰花 - 鳳飛飛
16.牽阮的手 - 于台煙
17.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 黃韻玲
18.情人的眼淚 - 蔡琴
19.火光 - 石康軍
20.東京餐館的China girl - 艾敬
21.無(謀情害命 - 陳奕迅)
22.笑鬧人間
23.追追追 - 黃妃
24.十年一刻

Encore
25.艷火 - 張懸
26.當我們一起走過
27.帶我走 - 楊丞琳
28.百日告別
29.十年一刻intro京劇部分
30.Believe in music
31.冷井情深 - 林良樂
32.年輪說 - 楊丞琳(清唱一小段)
33.好好愛你(清唱一小段)
34.非常女 - 黃妃

--

161004_2.jpg - blog

能跟上蘇打綠的十二年一刻,是我的榮幸,感謝友人夾帶(喂)。

音場結構果然與我平時聆聽的live比重不同。中高頻部分,為了讓阿福的民謠吉他和阿龔的鍵盤聲音出得來,兩把電吉他的音量稍小。尤其家凱的聲音在小洋之後,顯得更小聲,以至於家凱作為節奏吉他、或踩效果器鋪陳氣氛時,更難分辨。小威被隔在壓克力板後面,一方面收音較佳,一方面避免串音,這樣的配置讓人感受到蘇打綠尤其注重聲音細膩度所做的安排。馨儀的部分則是音量一大echo更大,旋律線條就不太清楚,頗為可惜。同行的貝斯控友人也覺得貝斯echo太大、聲音模糊以至於聽不清,加上大鼓一踩,和貝斯加乘的震感有些不舒服。(應該說,歌曲行進的整體音量都是溫柔平衡的狀態,此時突然出來一個很震的低音,會嚇到人。)

不知道是不是場地關係,雖然觀眾密度夠,可能周圍黑布不夠厚或展場的天花板沒吸音效果?考慮到我們的位置在前500號,或許從最後2000號/PA控台聽來,節奏組的表現是剛好也說不定(以小場來說,一組懸吊式音響也夠了)。另外小洋吉他聲音大、家凱小,也可能是因為我們位置在舞台偏左?只是家凱的電吉他的確讓我找很久,有些歌幾乎是忽略主唱一直在瞄左右兩把電吉他,核對耳朵聽到的聲音,搞得我眼睛好累(笑)

主唱青峰正常發揮,除了開頭幾首可能還在開嗓,讓人誤以為嗓音疲倦?後面進入狀況後就近乎完美。每一次聽青峰演唱,對於他的技巧和詮釋歌曲的細膩程度,都只有驚艷可言,尤其在只有鍵盤或只有民謠吉他的伴奏下,一字一句的咬字換氣呼吸嘆息都無所遁形,比如《東京餐館的China girl》,副歌綿密的字句和真假音轉換,真的很難唱!但青峰幾乎完美詮釋。我個人很喜歡阿龔的編曲和伴奏,尤其純鍵盤伴奏的歌曲……只是聽著聽著會扼腕「如果是鋼琴而非鍵盤就更完美了!」←想太多XD

這次的本番曲目大多是2010年左右,與十年一刻差不多時期唱過的cover,以及寫給別的男歌手的歌。團員會在talking時介紹過去大約什麼時機下演唱這些歌、選唱的理由或是當時的回憶等等。印象比較深的是《情人的眼淚》。當年在上海某活動演唱時台下一直聊天,所以青峰就鼓動現場的大家聊天講話,讓他們回憶當時的情境,還說這是整場唯一開放的難得機會;但那首歌只有鍵盤和人聲,基本上台下想好好聽歌,就沒人甩他XDDDDD

選唱兩首黃妃的臺語歌,基本上也是我聽黃妃的定番(有陣子很愛找她的電視live來看,她很強!)麻麻,我喜歡《追追追》的編曲,可惜吉他solo那邊的混音比重音量偏小,間奏來不及被震撼就過去了,但整體編曲還算享受。《非常女》就很「卡拉OK」,不只麥克風的回音,燈光也同時轉換成臺式的七彩霓虹燈,配上阿龔鍵盤的電子琴音,氣口就是讚啦!唯一覺得怪怪的是歌詞「夢圓等何時」的「圓」,我之前聽都是唸白讀înn,不知道主唱改成文讀uân有什麼特別想法?

對了,雖然青峰碎碎唸都是別人封蘇打綠「小清新」,我覺得就文藝歌詞和民謠風,說是小清新也不算全錯。這是一個相對性、比較性的問題。仔細聽蘇打綠的編曲,雖然本質有硬搖或後搖成分,但現場混起來的比重就是偏民謠了一點,這是顧及整體平衡的選擇所形成的印象。中國大陸對搖滾的普遍印象以北方的硬搖風格為首,中高頻電吉他角色吃重、整體音壓大、低音重,詞也比較接地氣/淺白一些;那麼打綠這樣屬於南方文藝掛的民謠搖滾,自然被歸類到所謂「小清新」了。我覺得分類給別人去分,做的人只要做自己想做而且是好的音樂,就足夠了。(不過友人覺得青峰的碎唸並沒有那麼「認真」,他只是想說有顏色的話而已XDDD)

至於MC時對於批踢踢板上紛擾的自嘲自婊……我不是那麼喜歡,但既然在下是個路人音飯,我也不便說什麼,因為那是打綠和打粉之間的事。不論這個團未來的動向如何,我只想享受演出的那個當下(所以聊這些事對我來說無意義,也頗無奈要接收這些訊息,只能入境隨俗的感受表演者的情緒和接受身為路人的自己油然而生的尷尬感,這就是live囉~)

最後一段talking講的很認真,我覺得懂的人早就懂了,能體諒就會體諒,而有情緒或是不懂的人,透過溝通也不一定能成功開解,但我還是感受到打綠願意溝通、主唱認真用力的談他的感受、團的想法,盡力讓歌迷理解。雖然對路人來說覺得何必呢+沒必要(←喂),但那是為死心踏地愛打綠愛到鑽牛角尖的打粉所說的。旁人如我聽來,蘇打綠的誠意與真心都有傳達到,我也體驗了一回打綠與打粉間特殊的交流方式。

撇開太過嚴肅的部分,搞笑的MC仍然很多(我有聽懂gugugu!),全部的talking加起來,恐怕有將近一個小時吧(為何愛團都搞威XD)話說不只台上覺得體力下降,台下的同輩對於3小時45分鐘的all standing也是難以負荷,若再包含整隊進場的時間,站了快6小時,深深覺得老人很需要椅子="=(我的同行友人贏(?)主唱了,她隔一天回去腳痛到掛急診,一樣是足底筋膜炎囧)所以印夏天果然是休團前的「大冒險」啊!這種回顧青春的活動真的不能太多,多了會要大家的老命!←喂

161004_4.jpg - blog

最後列點補充一下有注意到的部分:

1.開場前的行政廣播(?)我和友人聽到大笑,果然是重要的事情要說三次。
2.燈光和背景影像設計,細膩的程度完全感受到是成本很高的小場。
3.The Blower's Daughter改編成樂團編曲,蠻有意思的。
4.十年一刻主唱一度哽咽,打粉接唱的部分令人感動。
5.感謝點百日告別的主唱控,感謝一定得唱畢全曲的結構…好想要百日的原聲帶(←咦?)
6.京劇部分,再一次深刻感受貴團主唱君的強大(遠目)家凱辛苦了XDDD
7.總的來說整體聆聽環境很棒,感謝蘇打綠的堅持。


161004_3.jpg - blog

(照片最左側這排是駁二護照及哈瑪星台灣鐵道館,當日下午和友人的文藝之旅~)


「對他們來說,各地歌迷真的沒差,有知心跟知音的地方,他們都一樣珍惜。」

曾經送給學長團的話,一樣送給學弟團(笑)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