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 Just Rock It 2016 就是演唱會
2016.8.13歌單
01.Do you ever shine(中文版)
02.三個傻瓜
03.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04.為愛而生
05.超人
06.雌雄同體
07.永遠的永遠
08.終結孤單
Talking
09.尬車
10.離開地球表面(團員 solo)
石頭過場吉他solo
11.諾亞方舟(瑪莎鋼琴自彈自唱)
12.知足
13.瘋狂世界
Talking
14.笑忘歌
15.如煙
16.頑固
17.乾杯
怪獸過場吉他solo
18.將軍令
19.入陣曲
20.我不願你一個人
21.勇敢
22.憨人
23.任意門
24.人生海海
謝幕
25.派對動物
26.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感謝名單
27.好好
28.如果我們不曾相遇
29.溫柔
謝幕
30.後來的我們
31.突然好想你
32.兄弟
33.人生有限公司
34.OAOA
謝幕
35、倔強
Talking
36.轉眼
37.最重要的小事
38.戀愛ING
全謝幕
五月天 Just Rock It 2016 就是演唱會
2016.8.14歌單
01.Do you ever shine(中文版)
02.三個傻瓜
03.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04.為愛而生
05.孫悟空
06.生命有一種絕對
07.永遠的永遠
08.終結孤單
Talking
09.尬車
10.離開地球表面
石頭過場吉他solo
11.最重要的小事(瑪莎鋼琴自彈自唱)
12.知足
13.瘋狂世界
Talking
14.笑忘歌
15.盛夏光年
Talking
16.你說的那C和弦就是...
Talking
17.頑固
18.乾杯
怪獸過場吉他solo
19.將軍令
20.入陣曲
21.我不願讓你一個人
22.勇敢
23.任意門
24.人生海海
謝幕
25.派對動物
26.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感謝名單
27.好好(想把你想成一首歌)
28.如果我們不曾相遇
29.溫柔
謝幕
30.後來的我們
31.突然好想你
32.兄弟
33.人生有限公司
34.OAOA
謝幕
35.憨人
36.戀愛ING
全謝幕
--
8/13簡 單聆聽心得。
今天PA好像不是曾我桑(沒戴眼鏡看不到最後字幕TAT),但中段之後音場平衡尤其吉他好到令人感動!至少我在犀利趴感受到的悲劇都沒了←喂
我的位置在西117區2F石側,剛好被PA台擋到一半的石側螢幕,所以有時吉他solo要看獸側螢幕才看的到指法。
一開始太重鼓和主音,吉他貝斯都很糊,可能還在調整。我個人是到頑固前奏,才覺得貝斯清楚,不過紫區獸側的朋友覺得瑪莎今天沒上班(喂)。中間可能因為雨勢和濕氣,一度整體音場悶掉,聲音忽大忽小。
由於人在看台區,必須依賴兩側螢幕,這次特別注意這個部分。雌雄酮體發現鏡頭不夠細膩。主歌一直take主唱,我覺得攝影師和導播沒有很熟編曲,不然在主音唱完詞後面追上來的吉他單音,應該要take吉他才對吧。另外像派對中間吉他solo,只take怪獸→石頭,少掉中間的瑪莎和冠佑,覺得可惜。(至少要貝斯加進來齊奏時take貝斯)
我認為鏡頭應該要跟著編曲走,讓觀眾可以從視覺加強聽覺融入歌曲,而不是只是畫面好看,拍氣氛;像之前螢會合作的日籍攝影師抓拍就很厲害。如果之後必應有意要做演唱會直播,這方面必須要加強。(另外可以不要太常拍正妹嗎?尤其是樂器走旋律線的時候。觀眾是要看台上的人演奏,買票不是進來看正妹的,謝謝。)
永遠的永遠兩把吉他終於平衡,雖然一開始solo怪獸還是被吃了幾個小節。後面吉他平衡就漸入佳境。但我覺得今天石頭的過場獨奏有點心急,韻味不夠,難得怪獸力壓石頭(喂)兄弟和人生吉他爽爆,可惜大部分觀眾不懂這兩首的嗨點…另外人生是否稍微縮減?沒聽到四位團員份別solo的段落。後半的歌吉他部分又回到怪獸主場,溫柔、突然、小事都搶眼,石頭慣例稍退。
主唱君今日狀態很好。對於大九新歌,頑固幾乎完美,尾音切得好,就算不連結,在氣息上也有助於歌曲整體進行,聽眾接受度很OK。任意門副歌稍吃力,但是首唱,我覺得之後還可以調整得更好。好好和相遇接在快歌後,有點收不回來的感覺;後來的我們和轉眼則是近乎完美。話說突然好想你主唱又換了個微妙的情緒唱,不會狗血,但也不是成熟的溫柔,有些俏皮可愛這樣(?)只是,最後的最後,神經病/小笨蛋們讓主音累到了,明天狀態可能沒辦法這麼完美QQQ
因為之前跑過香港場,今次又是坐比較有距離感的看台,嚴格來說到安可才真正失心瘋(?)熱起來(←我自認難搞XD)二安之後開始進入真‧迷妹模式,到底是我太慢熱呢?還是我太慢熱呢?(喂)
一開始阿信的說話很官方,可能是五萬人大場給他很大的距離感吧?那些炒氣氛的高音調,我都會很出戲的想「我們有這麼不熟嗎?」XD。但隨著演唱會進行,慢慢拉近台上和台下的距離……後來被小笨蛋們逼出『真拿你們沒辦法』的無奈笑容,才是我熟悉的葛格QQQQQQ
順便幫日系樂迷友人問一下,今次開場延後超過30分鐘是?我想應該和主唱君說的必應的辛苦有關吧?或是雨天觀眾進場太慢?雖然嚴厲的友人覺得這不是藉口←
以上。
總之平安到家也洗完澡了。
期待「明天」獸側搖滾區,也祈禱天公作美不下雨。
晚安。
※
補充:
拍樂手的感覺是硬拍囧,而且鏡頭特寫吉他貝斯手部的節奏也蠻奇怪的
有嘗試拍鼓手,而且也的確安排了兩台以上的攝影機在特寫
但我實在看不出特寫的重點,好像想拍就拍一下(喂)
其實我覺得這次JRI普遍來說運鏡都不是太好。
好吧,螢會那次跟日本攝影師合作運鏡的真的太優了(掩面)
好像都一樣是peter導?覺得是合作攝影團隊的關係欸。
其實後面大家穿雨衣的時候音場反而好(喂)
中間音場一度悶掉的時候,我在看台看覺得是雨停大家把雨衣脫掉
但實際上空氣中濕度正在增加醞釀下雨中
一方面觀眾反射聲音及吸音的狀態改變,一方面天氣環境造成影響
不過北面看台的音場問題,似乎是後側音響和舞台音響不同步?
開場那part覺得獸哥的吉他還是被石頭哥、主唱君夾殺(掩面)
還好後面慢慢調過來,尤其大九新歌的部分,兩把吉他勢均力敵,很感動!!
--
8/14。
感謝天公作美。
鏡頭整體有進步,但中間一次舞台後,一次灰屏,然後小字幕上錯(出現天使(?)在中間)細部取鏡覺得還可以更好的地方有:孫悟空主歌石頭單音和間奏貝斯莎可拍攝;永遠的永遠尾奏吉他鏡頭沒跟上,可以採用愛生的方式拍攝。疑問處是今日派對為何拍怪獸不順便拍瑪莎?明明瑪莎就站在怪獸旁邊齊奏,而且也不是特寫近景。另外溫柔有一陣子要五個鏡頭分別特寫團員,結果硬是找不到瑪莎,真的太荒謬了囧
音場部分,感謝松永哲也桑(心)←吉他控愛你嗚嗚嗚(趁亂表白XD)
瑪莎今日確認開頭是被大鼓壓掉啦,前面第一part還蠻神隱的(掩面)←已習慣第一part音場調整中。但新歌都很清楚,而且C和弦與專輯不一樣,是有貝斯的版本喔!
獸側老大吉他當然清楚,今天兩把吉他比昨天狀況更好。石頭今日過場獨奏和怪獸勢均力敵,開心!人生確定少中間solo,溫柔我愛沒口白版本。瘋狂世界也是短版沒錯。
主唱就一整個不服輸(笑)雖然聲音本質沒有昨天那麼漂亮,但整體狀況還是很棒,重點是,好好跟相遇的狀況調整好了,好好比較鬆,相遇卡了尾音;任意門副歌也還OK。
搖滾區快歌音壓很大,我不太能真正確認主唱狀況。至於相遇是合唱太大聲…覺得音壓大加上和聲、現場觀眾合唱以及場地,尾音幫他不少,只要技巧用得好,音準有到,聽來就OK。
盛夏光年主唱間奏沒有全部硬ㄍㄧㄥ高音,今日的突然回到成熟溫柔版,都很棒!唯一明顯失誤是勇敢第二句大走音,不知飄去哪,幾乎把整個旋律都改了(笑)。
話說聲音忽大忽小,如果是以歌為單位的話,我覺得跟曲子本身的定位有關欸。整場音壓最大的大概是將軍令吧?雖然電吉他聽來壓力很大稍稍刺耳,但我個人算可以接受(朋友說搖滾區音壓大,據士杰表示,不開大聲後面黃區會很小聲,加上風向關係。)到了突然好想你,又覺得吉他solo溫柔的剛剛好。(但我坐北區的妹妹說一首歌內還是會忽大忽小,但聲音不糊、算清楚。)
今日的講話比較不官方,經過昨天,我們終於比較熟了嗎?頑固不用再回到20年前了,私以為順著C和弦亂聊的五月天小宇宙感覺太棒!好啦,主唱有解釋昨天因為下雨,想話講少一點,趕快唱趕快讓大家回家。
對了,到安可時工作人員突然跑來,主動說開放拍照是哪招??
※
對我而言,813的演唱會比較有哭點。
誰叫任意門後面放人生海海呢。
瞬間有種回不去的感覺。
瞬間覺得葛格們的肩膀很重。
瞬間覺得,自由都還給台上的人。
勇氣我也不太多,
如果現場的大家都借一點給五月天,會不會好那麼一點?
然後...就這樣來到安可。
然後,真的我們都在雨中互相取暖,借熱血勇氣與瘋狂。
謝謝五月天,以及世運最後不肯離開的神經病小笨蛋,
在這麼大的場地,好像稍微回去了那麼一點點。
一起再走遠一點點吧。
814一樣感動,但少了惆悵,多了很多開心。
這些開心不只是來自垃圾話(喂)
也可能是不用擔心下雨這件事,讓五月天的演唱演奏更放鬆自在。
這份自在來到同樣的任意門和人生海海
嘿,原來這些過程都已經一起走過啦~
反而沒了傷感,因為無論如何,音樂總是能夠陪伴彼此....
謝謝五月天做出這些歌曲,演出這些音樂。
期待下次再相見。
晚安。
Trash the Pride
備份blog尋找中。
- Aug 25 Thu 2016 22:28
[report] 8/13, 8/14 五月天 Just Rock It 2016@高雄世運主場館
- Aug 08 Mon 2016 20:35
[讀後感] 五月天的音樂密碼
誰也奪不走我們做夢的自由:五月天的搖滾本事
作者: 鄒小櫻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誰也奪不走,我們作夢的自由》除樂團史外,也探討了音樂製程與搖滾樂對華人社會的影響。
在「知乎」上初識「鄒小櫻」。
我以樂迷身分認真聽五月天的時間並不長,年少時因為聆聽日本流行搖滾,習慣了音樂專門雜誌刊登音樂人談論創作過程,樂評人分析作品的詞、曲、編曲、錄音技術,以及各家樂迷圍繞著音樂人的現場演出、機材使用進行心得分享;回到華語樂壇,在深入了解五月天的過程中,我也如法炮製的透過網路蒐集相關資料。因緣際會之下,看到鄒生在問答網站【知乎】上,針對網友的提問,將五月天節奏組的表現做了一番分析……原來還有人願意用御宅族的研究精神聆聽五月天的作品。
是「黑」?是「歌迷」?
事隔多時,再一次於網路上看到「鄒小櫻」,已經是本書出版預告的微博文章。身為台灣樂迷,看到文章回覆下中國各地歌迷對鄒生到底是真愛、抑或是傍大款的熱烈爭辯,感覺微妙。做為一個認真的五月天樂迷,包括自以為藍三神作難超越、批評偽搖、對政治立場表達與否的批判、對第六張專輯《為愛而生》偶像化的深惡痛絕、對《後青春期的詩》的懷疑到《第二人生》、《諾亞方舟》世界巡迴演唱會的臣服…這粉轉黑轉路人再轉粉的心路歷程,實在太令人熟悉了!相信許多與五月天走過十多年的台灣樂迷,都有過與鄒生類似的感受。
由於鄒生的業界身分很難完全做到利益迴避,遭受樂迷的質疑本屬正常;但正因為他進入了華語流行音樂市場,並為這個行業服務,才能從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重新認識五月天,也在他人生的後青春期,繼續與五月天結下不解之緣。
一位搖滾樂迷尋找五月天音樂密碼的筆記。
本書可以說是集結了鄒生對五月天音樂作品的探索,透過文字工作者個人獨特的音樂品味,尋找五月天的創作脈絡,並以時間軸做了一個有系統的整理。作者不但在台灣流行音樂的研究領域,提供了一個相當有趣的視角,同時本書也可以做為流行搖滾文化在各地如何互相交流、互相影響的一個範例。
當然,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種哈姆雷特,對於台灣的資深樂迷來說,本書或許有一些未竟之處、抑或作為披頭迷的牽強附會不得而知;但藉由作者的音樂書寫與論述,我們可以窺見台灣在地以外的華語音樂愛好者,透過挖掘一個流行搖滾樂團,能夠感受多少台灣搖滾樂的內涵、甚至進一步了解台灣社會的脈動。
將這本書推薦給追求人類共通語境並熱愛音樂的你。
--
※作者邀稿推薦文,繁體修訂版預計2017年春夏出版。
- Aug 03 Wed 2016 23:08
[report] 7/30, 7/31超犀利趴7
覺得超犀利趴是一個一試成主顧的音樂祭。
介紹了不同地區的音樂、也嘗試帶入各種音樂類型
我覺得三天3500的漫遊很超值
9500的搖滾區其實也不能算貴
卡司沒有太大問題,問題大概在宣傳吧?
總覺得沒有對到座落的聽眾群
我兩個妹妹都說,周圍沒人知道犀利趴是在幹嘛的……
一個說,同學根本不知道有請到卡莉蕾,明明就超紅的
另一個歐美派,要不是我請她來看,她根本就不知道咖這麼大囧
一直跟我說這種卡司不是5000起跳嘛?XD
關於座位和站位,各有利弊
老人家(?)比較喜歡有位置,雖然基本上都會站著聽啦XD
另外退場機制希望能夠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好
※
身為南部上班狗,我的行程從周六下午五點到場館開始。
以下簡短repo。
週六場次:
jealkb
一開始有點沒習慣音壓,但帶動跳了一陣子之後就還好(喂)
氣氛很好、很嗨,而且很有瘦身效果XDDDDD
我覺得音場算star stage調得還不錯的
Redfoo
只是想確認一下是不是我的菜(事實證明不是)。
其實前面舞台邊的場子蠻嗨的,就一個大party
我在搖滾2G,位置附近的外國女生也扭的很開心
雖然空位當然是不少(遠目),所以能理解板眾所謂的尷尬
而且我感覺今年的SUPER STAGE觀眾席比去年要寬要淺?是我的錯覺嗎?
HUSH
前年高雄JLI時經過MayDay的介紹認識了hush!
去年大港可能主唱才剛開始單飛,整體沒有太吸引我。
這次犀利趴有驚艷到。
雖然除了《克卜勒》沒認得幾首歌,詞也沒怎麼聽懂
但氛圍很好,HUSH的聲音表現比在大港聽到的印象自在許多
而且是Star Stage我覺得音場最舒服的一組,樂器聲都清楚又不會太有壓迫感
喔,兩個男人穿裙子都蠻好看的,HUSH俏皮可愛,瑪莎意外的端莊(?)
Slot Machine
去年在SUPER STAGE驚豔,今年當然不能錯過。
他們家的貝斯手一貫活潑到不行,但其實我比較愛主吉他手!
彈得很淡定,但又淡定的很帥,穩定度也很高嗚嗚~
當然他們家主唱真的頗鐵嗓的,雖然人有點害羞的感覺(笑)
基本上叮噹的翻唱《想戀一個愛》跟原曲男女同key完全沒問題
我也很喜歡叮噹很用心的教觀眾兩句泰文,給人客驚喜!
p.s.泰籍Slot Machine歌迷超級嗨啊、從頭跳到尾!!
蔡依林
Jolin是我買票的決定性人物,所以當然要看完整啊!
(還有下午搭高鐵時被某公司宣傳氣到的緣故啦…)
從Star Stage離開上四樓已經在《大藝術家》了(掩面)
可以親眼看到女王和九妖覺得激動!!
Jolin最有誠意的是中間一系列的K歌翻唱!我覺得她高音練得不錯欸!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前面快歌,還是她高音換共鳴的關係?
有些抒情歌的細節沒有做的太好,有點可惜。
五分珠
嗯、不愉快的事情就把他忘記好了(笑)
可能考慮到進來Star Stage的觀眾太多,控台後的懸吊式音響有開,音壓蠻大的
一開始站在控台左側,但前面一個大大的柱子擋住老大這邊的音響
我以為是這個原因所以聽不太清楚老大的吉他,
所以放棄看舞台跟螢幕,直接站到控台正後方聽音響…事實證明不是(遠目)
老實說我覺得大九的曲子空間感太好,現場表演很考驗技師和控台的功力
像《人生》中間的樂器solo,沒控好的話,觀眾都還沒聽清就彈完了
變成音場的調整在追樂手的演奏,如果再加上鏡頭跟不上,只能悲劇囧
身為吉他控(?)聽不清吉他是蠻焦慮的(掩面)
尤其吉他solo聽不到細節,只能用看的時候…真的很想打控台屁屁=”=
主唱開場略不穩,照慣例開嗓中,只是用超難的大九開嗓,也真是醉了XD
比較喜歡的音場是《人生海海》,至於主唱,唱王傑的歌真的表現最好欸XD
週日場次:
Eleven dollars
覺得石頭的聲音越來越好聽!
雖然還是有點飄和搶拍,但力道、強度、清澈度都很棒。
而且三人組合超強!
萬用才女林依霖,大九好多歌都她協力編曲+犀利趴超忙鼓手前源!
更不用說我鍾愛的空間系石拔吉他嗚嗚嗚嗚~
期待11元新曲發行!!
MAN WITH A MISSION
只能說嗨,但音場蠻爆的。
雖然知道官方指示不能拍到人臉,但攝影師一直定格狼鼻子以上還蠻荒謬有趣的XD
乱彈阿翔
嗚嗚終於聽到翔哥現場了!!!(前源又出現了XDDDD)
翔哥自己吉他夠強,四人制兩把吉他搭的不錯,音場我也蠻喜歡的
雖然綜藝掛的浩角翔起炒熱了氣氛,但比起聽他們聊天,我想多聽幾首歌啊!
比如《破水而出》專輯最愛的《承諾》、大熱曲《良心》TAT
PORNO GAFFITTI
昭仁san太可愛了吧嗚嗚嗚嗚!!!!
晴一san的吉他聽超爽!既清楚又不刺耳。
整體音壓偏大但是魄力很夠,音場平衡應該是今日最佳!!!
今次我的位置跟好在花道正前方,場地正中央,可以看見昭仁從舞台奔到花道
還有配合犀利趴主題穿藍白拖出來,在花道上脫襪子也太可愛!!!!
雖然我沒有追他們,所以不知道要準備毛巾(?)
但歌有一半都聽過、加上昭仁san好努力準備中文、台語跟大家互動
日文MC也很容易懂,完完全全被他照顧到了,只能說已戀愛(心)
看完PORNO GAFFITTI頓時有種已值回票價,可以回家了的感覺(喂)
Stereophonics
其實是很棒的英倫團。
覺得受眾有默默換一批,身邊突然出現兩個之前之後都沒出現的男樂迷
而且他們倆個還不是一起的,一個位置買我右邊
一個因為我左側的日系樂迷去吃飯,他暫時站了一下中間位(正對舞台的位置)
我蠻喜歡這個團的主吉他←吉他控就愛聽吉他怎樣XD
但是重低音沒出來,尤其貝斯,顯得氣勢沒那麼強,和PORNO GAFFITTI相比有個落差
進行到中間好像吉他也有點問題,只剩Vocal的吉他還算清楚
依稀聽到Vocal有提到音控問題←我英文爛爛有點聽不太懂XD
[Alexandros]
是朋友主推的團,所以過去聽了一下。
只能說不是我的菜,音壓大到感覺累,另外有一首一個高頻聲讓我很在意。
但因為歌曲不熟,也無法和朋友討論是機材問題還是編曲本來就有。
五月天
主唱狀態好到炸點,節奏組依然安定。
吉他石頭出力太大,有點刺耳,回音也很大,
台語歌多藍三曲,很多都是石頭solo,細節聽不到,可惜。
老大則是小媳婦(喂)被石頭和阿信夾殺!
有愛歌《麥來亂》明明很開心,但是聽不清吉他又焦躁。
《永遠的永遠》吉他solo後面老大有改編,但只能用「看」的,覺得悲劇TAT
(第一次完全安心主音,然後一直焦慮吉他囧)
台語趴太感人。MC一貫的既垃圾又可愛(喂)
最喜歡瑪莎、怪獸、阿信losing control那裡!
還有,台上明明兩個客家血統,一個台語超溜無法,另一個可以講客語啊XD
幹嘛一定要逼他講英文XDDDD
新專宣傳挑了兩首主打的國語歌,可以原諒。(所以祭品還是算有的呦~)
而且《後來的我們》主唱表現超好!!! 完全放心!!!
只是,四周都要練新歌,新歌合唱超級大聲……
有點干擾我check主唱狀態啊(抱歉我不想聽歌迷唱=”=)
安可我自首沒有喊阿叔!「阿…」就喊不下去了XDDDDD
幾段真正意味的大合唱都很感人,《憨人》不用說,讓唱開的主唱加碼唱了《人生海海》
《I love無望》雖然一開始key有點難抓(拜託這是男key,主歌女生根本唱不了)
猜測是主唱忘記進歌,讓觀眾跟著字幕唱了一整段,但怎麼說,就覺得溫馨(感淚);
就算一起唱《舞女》也…雖然最後被主唱歪歌強行停止XD
(話說主唱在思考父母常聽台語歌的時候,我是想到《酒後的心聲》欸←沒默契XD)
最後謝謝策展人瑪莎,犀利趴真的很棒!
謝謝你找了這麼多好音樂分享給大家,愛你QQQQQ
※
最後一天散場覺得有進步欸。
可能是前一天的狀況讓工作人員皮繃很緊,但大家平安回家最重要!
也很喜歡今年的時間安排,時間上很充裕,可以安心的回家。
其實也發現歌迷的年齡都有一點了,站了一天,二安幾乎就是極限了,
並不是不想聽下去,但體力真的有點不行,還是回家休息方為上策!!!
另外一件事,大概是中間位才會有的困擾(?)
就是這邊的攝影師好多,拍台上很OK,但我們一直被不同的攝影師拍…囧
其實有點邪魔,我的日系樂迷友人覺得應該要簽同意書吧XD
- Jul 27 Wed 2016 23:45
[感想] 五月天 - 自傳
五月天 - 作品9號 【自傳】
2016.7.21相信音樂發行。
01.如果我們不曾相遇 詞/曲:阿信
02.成名在望 詞/曲:阿信
03.好好 (想把你寫成一首歌) 曲:冠佑+阿信 詞:阿信
04.兄弟 詞/曲:阿信
05.人生有限公司 曲:怪獸 詞:阿信
06.後來的我們 曲:怪獸 詞:阿信
07.頑固 詞/曲:阿信
08.派對動物 詞/曲:阿信
09.最好的一天 曲:石頭 詞:阿信
10.少年他的奇幻漂流 曲:石頭 詞:阿信
11.終於結束的起點 詞/曲:阿信
12.任意門 曲:怪獸 詞:阿信
13.轉眼 曲:石頭 詞:阿信
14. what's your story?
15.你說那C和弦就是... 曲:瑪莎 詞:阿信+瑪莎
歌詞:五月天阿信博客 – 五月天 自傳
--
昨天被趕去睡,睡了不滿四小時。
起床完整聽完第三遍,準備交作業。
對著電腦我還是說不出話。
每一遍都有點可以哭,真是夠了。
總之就是要讓迷妹哭到眼腫、哭到脫水。
能聽到你們創作的音樂真是太幸福了、能喜歡你們真是太好了。
※
如果是很好的開場白,也預示了整張專輯的走向。
成名在望是一首相當破格的大歌,
變奏及主音高音的部分我一度想到Queen的Bohemian Rhapsody
一方面感嘆主唱深不可測的作曲能力
另一方面深刻地感受到樂團全體毫無保留的相互激盪
他們用力的程度,讓我第一次聆聽,不看歌詞的狀態下也隨著曲調爆哭
曲序安排很用心。
當你覺得快喘不過氣來的時候,
他們用另外一首歌讓你稍作休息
卻持續的隱隱作痛
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阿信用類似呢喃的聲音輕唱了
謝謝冠佑的好好。
兄弟和人生有限公司是一組big band的曲子。
編曲上很故意的把它做成一套約七分半的組曲。
前一首吉他尾奏的變奏是為了無縫接軌進入下一首
把兩位吉他手競飆又對話的空間拉大了
其中一些很「黑」的藍調味,那種脫韁野馬的爽感是過往很少表現出來的
鼓完全展現了冠佑的特色,hi hat的運用以及滿滿的切分。
不得不說這一張的貝斯比上一張專輯更有攻擊性。
雖然此次節奏組提供的歌曲不多,但節奏組本身的表現讓人完全沒話說。
後來的我們又讓人喘口氣。
頑固開頭的貝斯根音攻擊太強。
我自己很喜歡這首歌,是清爽的80年代民歌風格,有點懷舊,旋律性很強,
嘶聲力竭的副歌高音一邊在對聽者訴說,一邊在對自己喊話。
最後阿信拉長的尾音最後「欸!」了一聲很故意啊,那個不變的少年。
又來逼迷妹的眼淚了。
一掃以《後來》及《頑固》為一個單位累績的溫情。
派對動物以EDM回到Rock band現場嗨歌。
順著接體育場搖滾的最好的一天… 好吧這首會輸真的不甘心←盲目迷妹問題發言
一定是某人寫的詞太不積極向上了(亂找理由)
對了,明明就是空間系的石頭曲,為何瑪莎貝斯一直來亂(喂)
比起吉他solo,反而注意力都在活繃亂跳的貝斯上啊。
(貝斯控友人表示滿意)
少年…覺得可怕。
隨著管絃樂團就是一幕幕的壯闊的電影畫面。
透過效果器出來的吉他,塑造出空間系的另外一個極端,
我可以跪石頭嗎?
冠佑的爵士鼓為了跟定音鼓一起,感覺有處理過。
終於…與空間系告別(喂)
我覺得阿信這首和怪獸的後來的我們,歌曲情緒上面有點類似
只是怪獸的後來壓迫感比較重,阿信則用了旋律性很強的寫法,悠揚中帶點感傷。
然後再表白一次節奏隊。
任意門啊。
這是我覺得老大的長項。
比如笑忘歌啊、洗衣機啊,這種木吉他底的清爽民謠搖滾。
但是每次阿信都可以把這種歌的詞寫的相當催淚。
還記得小七當時逼哭我的笑忘歌,而任意門更不意外肯定哭。
身為重度中毒的迷妹,跟著他們走來的這幾年
每一字、每一句都很有感覺吧。
正篇最後。
石頭曲,又是生命之歌,又是六分多,又是空間系。
我很喜歡最後副歌重複時阿信的詮釋方式
每一句刻意慢一點點進來的拖沓,捨不得卻要捨得。
隱藏曲目。
淚中終於可以帶笑了,謝謝瑪莎。
學長可以一直教下去嗎嗚嗚嗚,不想學長畢業啊TAT
※
半天內硬要寫,只能寫到這樣。
這張專輯太往內挖了,
雖然想要分散注意力往技術層面聽,
但是連樂音都在講一樣的事情,根本避不開吧。
流暢自在的雙吉他、強而有力的節奏隊,盡力發揮又真實細膩的Vocal
有很收的歌,也有很放的歌,但不管是怎樣的歌,大家都扣得很緊。
聽了六遍左右,幾乎每一首都很喜歡、幾乎每一首都可以找到哭點,怎麼辦。
還有覺得主唱作曲很可怕,尤其他放開手腳,太可怕。
只是我好擔心他現場怎麼辦,根本是整個人都要掏盡掏乾的唱法啊。
頑固每次聽每次哭,唉。
等等出門拿實體。
以後再補充。
2016.7.21
--
稍微看了一下新專發行記者會速報,到底是誰去說要告別的啦(大笑)離別是人生的一個必要的部分,我很喜歡他們寫這樣的主題。對我來說,看著阿信在不同時期用不一樣的手法寫告別這件事是很有趣的。
說離開誰都捨不得,但如朋友所說,真正的告別是不告而別,練習說再見只是一種預演和學習。至於提醒歌迷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他們只是背景音樂,這是他們作為音樂人的良心吧。
我比較心疼的是那些無以名狀的推著他們的。有時他們的提醒只是希望喜歡他們的人也能看到本質的音樂,那才是他們存在我們眼前的價值。並不是那些無以名狀的東西。
如果我自己沒有感受到那種巨大的無以名狀的東西…在撕裂著人們,我可能也不會大哭吧。總歸是自己知道那有多難,所以一方面佩服一方面心疼吧。如當初兩年前所說,看著他們,自己可以更勇敢的去堅持一些事情。只是仍會受傷啊(遠目)←個人頑固的哭點。
另外的哭點,跟我加入五月天這件事情有關。應該板友們都知道我是很願意表達自己想法的音樂宅迷妹。我不敢說我聽到而分享的聆聽經驗都是對的。但是這張專輯,五月天用音樂回應了我們所說、所疑問的那些。
嘔心瀝血不是要說服誰,而是在探索自己的所有可能。真正讓自己死了再活、活了又死去創作…這種用力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些音樂大神降臨的瞬間真的被他們死命地保留下來,然後分享給我們啊。
過去曾經覺得疑問或不足的缺憾,在這張專輯獲得了解答和滿足。但我自己也曾經是創作上的逃兵。在感覺幸福的同時,也能聽到那些痛苦掙扎的軌跡,於是複雜的淚水就……(遠目)
歌詞的部分我覺得延續著小七、小八,然後放入了隨年齡增長該有的心境,配合這個世代的人生課題。歌詞與其說是他們怎麼樣,不如說是我們聽眾自己怎麼樣。
我個人的聆聽方式是不會細究歌詞的,如果搭著音樂聽著聽著,詞打中了就打中,大概是這樣的感覺(信大抱歉啊XD)而且個人文筆又不怎麼好,所以歌詞分析就交給別人去做,我聽到我要聽的概念就足夠了。
他們說這張專輯可以聽很久很久,我心裡覺得,廢話,他們哪一張不是?尤其這張嘔心瀝血的自傳又滿又貪心(?),根本很難短時間消化每一個細節,要聽很久不是很正常嗎?
以上,迷妹自我流碎碎念。
2016.7.21深夜
--
01.如果我們不曾相遇
開場白是一首滿溢懷舊感的歌曲。以溫暖的木吉他開歌,主唱溫潤的中低音伴隨氣音推進,爾後運用長笛及電吉他音色的空靈透明,中鼓和落底鼓、加上MIDI仿定音鼓所拓展的的空間感,在聆聽上架構出新世紀或所謂民族融合音樂的畫面。雖然進入副歌時主音提高聲帶壓力轉為激烈,但技巧上拋開高音炫技,反而以質樸的方式重複副歌段落緩緩累積聽者情緒,僅最後少部分假音和裝飾音稍稍點睛。混音上則刻意讓背景樂器的顆粒感不那麼明顯清晰,強調人聲主旋律,營造出著重歌者聲音的仿舊風格;但編曲維持一貫的細膩,包括在底部穩定托住主音的貝斯、適當的編程及和聲與前述樂器環環相扣,在交替進退之中完成作業。(2016.6.14)
02.成名在望。
這首我卡關很久,它的搖滾魂是如此的純粹。作曲雖然說是破格,只是破五月天的格,大概阿信是放開手腳了。歌曲開頭的卡式機倒帶加上刻意做出的雜音已經很明確的點出時間點。整體的戲劇性讓人聯想到皇后樂團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外,每一段的推進,經典搖滾、重金屬的愛好者會聽到很多70-80年代本格元素,只恨我自己沒有那個年代的data base。雖然五月天的發展軌跡比較偏披頭四,但在《成名在望》之內聽到的是那個年代搖滾客的熱血、壯烈與哀傷。除了與同名電影《成名在望》互相輝映外,從某個角度,五月天做出了從詞曲到演奏都相當原點的一曲。重複聽仍然眼眶含淚。在主唱高亢的強假音及吉他的金屬速彈中(補充:嚴格來說應該算是硬式搖滾的獨奏風格),腦中閃過的是那些逝去的搖滾明星…很慶幸我們沒有一個27俱樂部。
03.好好(想把你寫一首歌)
展現阿信中低音的一曲,旋律是冠佑一貫的溫柔。接在成名之後,替聽眾在聆聽情緒上作了一個很好的緩衝。記得主唱上一次這樣在中低音輕輕呢喃,已經是《時光機》的事了;事隔好多年,放鬆聲帶的低音響起,連聽者的胸腔都會跟著震動,是當年做不到的溫醇。重複的副歌段落,最後分別運用假音和真音處理高音,讓原本平淡溫暖的歌曲多了一些變化。團員默默地出現環繞主音,配上詞作,情緒緊扣整張專輯的主軸,溫情中帶著感傷。
04.兄弟+05.人生有限公司
專輯內明顯是一套七分半的Jazz-funk組曲,當然分開聽也是可以。雖然前一張專輯《三個傻瓜》也用了big band的配置,但我認為銅管部分沒有這張專輯用的「透」。對我來說,這兩首光聽編曲結構就聽飽了,詞意好算錦上添花。《兄弟》曲本身包含大量的切分,跟冠佑的鼓風相當契合;《人生》的疾走感很大一部份由瑪莎的貝斯在下面推動,吉他獨奏時也無法忽略底面與其合奏的貝斯。在專輯概念的編曲設計下,五月天利用前一首最後的漸快,由吉他獨奏提速,無縫接軌進入下一首,將兩位吉他手競飆又對話的空間拉大了,其中一些很「黑」的藍調味,以及獨奏時脫韁野馬的爽感,是兩位吉他手過往很少表現出來的。大約聽到這裡,已經明白這張專輯節奏組的著力更深,吉他更加自由奔放。至於配唱,由於主旋律大量切分,主音的頓點和咬字就很重要,阿信這次做得相當好,點綴的假音、怒音也都恰如其分,只能給他豎大拇指了。
06. 後來的我們
由鋼琴開歌貫穿全曲、副歌輔以大量弦樂的代表性抒情歌,緩衝前段熱鬧的融合爵士。《後來的我們》樂句綿密程度對主音的氣息要求極高,旋律中隱隱作痛卻又悵然若失的情感,即使刻意不聆聽歌詞或聽不懂歌詞,仍然蘊含在人聲的語氣及尾音之中而被聽見。比如每段副歌尾句的「到~嗚」有著歲月痕跡的長音,一直延續到些微顫抖的沙啞音質忠實呈現為止,才接下一個受詞「你」歸於平淡、或轉激烈。節奏隊幾乎無可挑剔,低頻底打得很穩,爵士鼓的每一個過門到整曲的貝斯,都無法忽視緊扣著主音。這首歌的間奏,沒有選擇以往抒情曲透過電吉他solo保有搖滾樂團特色的制式做法,反而在人聲呢喃之後把激昂的小提琴推前,由電吉他刷弦補中頻厚度,襯托最後一段副歌第一句人聲的反差。這種以全團在進退間緊緊相扣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這張專輯的特色了。結尾編曲配合主音讓貝斯躍出來,避開推至高潮所有樂器都在響鳴的聽覺疲勞…如此細膩編排加上主音清晰的咬字扣著詞意,隨著旋律的推進越聽越壓入心底。(2016.7.20)
07.頑固
先被開頭的貝斯攻擊,實際上真正開歌是清爽的民謠吉他、鋼琴,和悠揚的人聲,加上鈴鼓和手拍,旋律帶有80年代國語金曲(比如童年、光陰的故事)在救國團用民謠吉他彈奏的感覺。即使是隨著歌曲進行加入的band sound、弦樂,主音較為清晰的咬字、間奏著重旋律而非華麗技巧的吉他solo及尾段眾人NaNa齊唱,也充滿了懷舊感。《頑固》的確是現在少見著重旋律性的歌曲,配上歌詞及副歌高音的斯聲力竭…我個人覺得最後一段副歌在配唱安排和後製上面特別細膩,混音保留了主唱的換氣聲,配唱上主唱的許多小巧思都加重了感染力,尤其最後尾音拉長以「欸!」結尾的方式,與歌詞的「你」相應…實在很難不讓歌迷落淚。
08. 派對動物
作為專輯中間的轉折點,一掃前面兩首歌帶來的溫情,以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電子舞曲)回到Rock band的現場嗨歌。《派對動物》同時作為專輯先行的單曲,一方面旋律考量傳唱和洗腦度,另一方面歌詞維持了初心至今的糖衣包苦藥。開頭編程和電子節奏標示了主唱曲,熟EDM的樂迷可以在編程內聽到各種風格,但不可諱言五月天的骨子裡還是以四大件為核心,編程和band sound無縫接軌之後,律動轉移到節奏隊和吉他riff,其實不若編程的元素新穎。主音部分,原本主歌架構在中低音,第一段可以多注意vocal的尾音和口氣,收錄的相當細膩,當然,誠實的呈現了現在阿信略微沙啞的音質;第二段主歌部分的高八度和副歌也感受的到vocal對自己聲帶所施加的壓力,音訊工程對人聲收錄所下的功夫由此可見(補充:日文版本《Buzzin’》的配唱狀態比中文版本更好,仔細聽可以發現音訊工程修整的痕跡更少)。電吉他雖然不是EDM的主軸,但歌曲進行中左右壓小兩把吉他各有亮點,以跳躍的funky感為歌曲點睛,比起獨奏,兩側雙吉他的互動更值得注目。至於間奏右側電吉他solo之前,左側電吉他和貝斯齊奏,鼓一層層加疊進來,則是標誌了五月天擅長的樂團一體感。(2016.5.22)
09.最好的一天
連著派對動物接續體育場搖滾,與五月天往年的應援曲有很大的差別,是第一次由石頭作曲的空間系應援歌。《最好的一天》以音樂清楚地勾勒出陽光、藍天、沙灘、大海這些畫面。右側石頭fender吉他清亮的tone貫穿全曲,而左側怪獸Gibson吉他則是帶出了爽快的速度感;主唱的沙啞音質和主吉他清亮透明的琴聲之間的落差,形成了一種特色;另外中段bridge人聲效果器的使用既可呼應到開歌,也順利讓後面的吉他solo展開了空間;最後讓人難以忽視的是尾段瑪莎活蹦亂跳的貝斯,整曲的氛圍令聽者打起精神,眼前為之一亮。(但歌詞並不如音樂陽光正面,而是從反面來寫心境的轉換。)
10.少年他的奇幻漂流
石頭作曲的空間系大歌。貫穿全曲的木吉他彷彿歌詞中的小船,在歌曲行進之中載浮載沉。前1/3的弦樂成功的塑造了壯闊的電影畫面,短暫雨過天晴之後迎接的卻是更大的挑戰;取代管弦樂的band sound,一開始以詭譎的貝斯入歌,接著值得注意的是由電吉他延音撐開的空間感;到了副歌進入暴風圈中,管弦樂與樂團連續四段的推進,將全曲的情緒推到最高潮;爾後又風雨過去,雖回歸平靜,卻有種劫後餘生的蒼涼。《少年他的奇幻漂流》的旋律段落編排、編曲和歌詞環環相扣,把五月天大歌的層次又向上提升了一個等級。
11.終於結束的起點
我認為這一首才是真正延續《突然好想你》、《不願讓你一個人》的五月天經典華語情歌,阿信以他擅長的旋律性作出悠揚中帶點感傷的歌曲。音域選在主唱表現最好的中音區,副歌重複段落做了升調,並安排了高音表現歌曲張力直到高潮,略為吃力嘶啞的聲線,正配合歌詞放開眷戀與遺憾,義無反顧向前走的決絕。這次的編曲雖然以大量弦樂和鋼琴貫穿全曲,也沒有在間奏安排吉他solo,但混音處裡上主歌時不時冒出頭的左側電吉他,以及吃重的節奏隊、尤其貝斯緊扣人聲,時刻提醒聽者,這是樂團五月天的作品。
12.任意門
主歌以木吉他刷弦的清新感先行,隨後左側的電吉他及中間的貝斯進來,伴以高三度主旋律的沙啞和聲,協助增加人聲的厚度。前奏及副歌整體明顯是作曲者擅長的日系搖滾結構(補充:正確應為美式搖滾…近年大賣的日搖團也是偏美式多,這首我無法確認編曲脈絡是美式或是日偏美,姑且寫日系……就被嗆了XD),俐落的band sound如同樂團本身義無反顧的不斷前進;直至電吉他solo後的副歌開始回頭檢視平凡生活中的那個自己。《任意門》的歌詞直指樂團本身,是專輯中真正描寫五月天自己的自傳,故相對其他歌曲較難投射聽者個人情緒,頂多作為一路陪伴的歌迷有所共感。歌曲最後以最初淳樸的主歌旋律作為結尾,也從五月天故事的起點轉化到聽者身上,賦予自傳更寬廣的意義。
13.轉眼
許多人將它看作《如煙》的續作,詞作者直接點名創作核心是生老病死的「老」(嚴重懷疑薛岳的《生老病死》在詞人心中的重要性)。比起《如煙》死亡前的走馬燈,《轉眼》的心態已不同,將目光集中在遲暮的歲月。旋律是石頭曲的特色,主歌配合鋼琴的節奏娓娓道來,轉折後進入情感豐沛的副歌,一次一次往聽者心深處撞擊。歌曲行進至四分多主唱的高音達到高潮,但全曲並未選擇在此結束,而是以人聲和聲間奏做為過渡再次重複副歌;歌詞也從描繪最終章的過程到準備好寫下句點的豁達,最後以鼓點及人聲每一句刻意慢拍進來的拖沓,表達捨不得卻要捨得的人生晚景。
14. what's your story?
15.你說那C和弦就是...
感謝瑪莎的曲,一掃整張專輯的壓迫感,再創一經典吉他社入門教材。但我比較喜歡《T1213121》的詞,因為《C和弦》的詞作都是學長滿滿的惡(創?)意啊(淚)已經惡意一整張了還繼續太過分了!我知道這種邪惡絕對不會是瑪莎這個爽快的風火少年(?)的主意,絕對是腹黑的主唱學長啊啊啊啊!學長可以不要畢業嘛嗚嗚嗚嗚~←寫心得忍到隱藏曲目才爆走的迷妹。
--
五月天作品九號《自傳》是一張誠意滿滿、非常厚重的專輯。初聽記不住哪一首實屬正常,並不是沒有記憶點,相反的每一首都是記憶點,累積訊息量太大導致大腦無法處理(笑);待聆聽第二遍、第三遍之後,才會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主打。我目前的主打是《成名在望》、《兄弟+人生有限公司》、《頑固》。而隨著時間被洗腦的則是《終於結束的起點》,預計個人下一波的主打會是慢熱型的石頭曲《最好的一天》、《少年他的奇幻漂流》。
聆聽時讓我感動落淚的,首先不是來自於個人情感上的共鳴,而是他們超越了過去的自己,將死去再重生的過程記錄在這張專輯裡面。還記得兩年多前,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五月天創作理念的文章,如今,五月天以九號作品回應了我,那是在音樂上,從編曲、樂器演奏、演唱、混音毫無保留的完整呈現。我們聽眾何其有幸可以聽見音樂創作者那顆透明赤裸的心?
在逐首重複聆聽的過程中,歌詞也潛移默化的植入腦內。有些題材並不算新穎,但這些文字從創作者自身的生命經驗出發,透過他獨特的語彙表達出來,終究成為五月天標誌性的作品。很多事說破就不有趣了,詞人埋下的許多密碼,就讓聽眾自行解讀吧。當然,不只是詞、編曲樂句的連結與巧思,就算不是一路陪伴的歌迷,一般聽眾也能透過旋律和曲風聽到許多過去的自己。我想,五月天與聆聽者的私密默契,就讓他留在音樂裡面吧。
當然,聽完這張專輯,我對現場演出著實有些擔憂。這群人在創作的當下都是竭盡所能,尤其為了作品好,從未替自己設下安全界線。雖然靈魂可以在音樂中自由飛翔,可人終究是被肉體所禁錮……只能說,我越來越不能忍受這個團被低估、被誤讀,就當我杞人憂天吧。
最後,謝謝五月天,謝謝你們為這個世代寫下了精采的自傳。
2016.7.27
--
優點缺點都是一體兩面,雞蛋裡挑一下骨頭:
1.提高了鑑賞門檻,專輯太過厚重,就算緩衝如好好,空間也是滿的,一般聽眾感覺難吞。
2.對樂迷來說,專輯展現了樂團能力的極致,歌曲變化與後製精緻度大幅提高,但仍未涉及探索未知的實驗性。
聆聽心得補充:
1.成名包含了變拍、變奏、少見三段式的吉他solo,和弦運用營造出轉調的錯覺,挑戰流行音樂聽眾的聽覺慣性,換個角度也可以說是變化多端、不容易聽膩的戲劇性結構。好吧,在我心中它超越了崩壞。
2.混音及動態平衡是重點。耳機不需開太大音量,可清晰聽到每個樂器位置,甚至有些歌以中間偏小的音量反而更能清楚聽到左側攻擊性極強的電吉他。導致我開前八張出來聽,感覺落差很大。尤其6-8,錄音作品精緻度已較前作提升,但人聲和樂團的相對關係仍沒有No.9掌握得宜。
2016.7.28
- Jul 20 Wed 2016 16:33
[感想] 五月天 - 後來的我們
五月天 - 後來的我們 2016.7.18首發。
【作品九號】第三主打。廣播電台首播、數位預購先行披露下載。
五月天阿信博客 - 後來的我們 (歌詞)
--
初聽廣播版本,沒有打到我。但不是五月天的問題,是我自己的問題。尤其音質不好的狀態無法重複聽,只聽兩遍大約判斷是成人抒情歌,猜測旋律中隱隱作痛卻又悵然若失的情感,會隨著歌曲的重複播放越聽越壓入心底。
在KKBOX下載《後來的我們》之後……媽呀突然覺得《如果我們不曾相遇》太開心(?)了,重複聽100遍都不會有這種情感滿溢的崩潰感←喂XDDDDD
不知是否因為共同編曲是百田留衣,有些朋友聽了覺得感覺類似《Belief~春を待つ君へ~》或《証》,比如都是鋼琴開歌加上口風琴(或鍵盤?)和弦提供基本節奏、木吉他及弦樂的運用等等,不過兩首併在一起聽,主旋律差異很大不說,混音層次也完全不同。在五月天有兩位吉他手的狀態下,主歌安排兩側兩把電吉他,副歌弦樂的混音比重也提的相當高…可以說是五月天的特色了。
我特別喜歡兩遍歌中間過度讓左側電吉他和鋼琴齊奏、一直到連接後面第二遍A段主旋律的變化,並持續兩側電吉他的適當點綴。這變化以錄音室音源來說,不會太多,挺剛好,又同時做到情緒的推動。
另一個我認為是亮點、有些聽眾或許不這麼認為,就是沒有制式的吉他solo。過往五月天抒情曲的錄音室音源讓樂團退的比較後面,透過間奏電吉他solo保有搖滾樂團的特色;但目前披露的兩首中板歌曲,則是選擇讓全團在進退間緊緊相扣。
比如《後來的我們》雖然以鋼琴開歌貫穿全曲、副歌輔以大量弦樂,但是低頻底打得很穩,節奏隊幾乎無可挑剔,爵士鼓的每一個過門到整曲的貝斯,都無法忽視緊緊扣著主音。最後間奏部分,以往可能會安排一段電吉他solo,但此刻卻在人聲呢喃之後把激昂的小提琴推前,電吉他刷弦補中頻厚度,襯托最後一段副歌C段第一句人聲的反差。結尾C'的處理也很細膩,讓貝斯躍出來,避開情緒推至高潮所有樂器都在響鳴的聽覺疲勞。
雖然這首歌的旋律基本上沒有特別需要飆高音的地方,但樂句的綿密度對主音的氣息要求很高,只能說作曲者仍然沒有對主唱大人開恩啊(笑)。主音的咬字意外清晰,但即使刻意不去聆聽歌詞或對於聽不懂歌詞的聽眾,也能從主唱的語氣及尾音處理聽到人聲本身蘊含的情感。比如每段副歌C'的「到~嗚」有著歲月痕跡的長音一直延續到微顫抖的沙啞音質忠實呈現為止,才接下一個受詞「你」歸於平淡、或轉激烈…如此細膩詮釋加上清晰的咬字扣著詞意,很難不唱到聽眾的心裏面吧。
關於人聲的表達,前輩Y桑連著聽完《相遇》和《後來》給了以下的評價:
「以前還會掩飾,利用樂器增強自己的不足。
但現在卻學會用聲音來補足樂器無法表現的地方。」
「最後選擇的演繹方式也絕對是深思熟慮下的結果,個人感到心安;
就算唱著冒險、勇氣,做的卻是腳踏實地。」
「歌曲往往是給人前進力量的最好言語,不管表達的方式如何,總是有所推動。」
感謝友人翻譯,前輩Y桑幫我把話都講完了。
※
邊聽邊寫,寫到一半大哭,不只是因為歌詞。
謝謝你們,用器樂、人聲、編曲、混音回應我們。
從音樂裡面感受到的溫柔和在乎太多太多……
對你們只有說不完的感動和感謝。
(被長輩吐槽這樣就哭、那聽到整張專輯不就哭更慘XD)
以上,聆聽一天心得。
2016.7.19
- Jun 21 Tue 2016 22:29
[感想] 五月天 - 如果我們不曾相遇
五月天 - 如果我們不曾相遇 2016.6.21首發。
【作品九號】第二主打,數位預購先行批露下載。
第一印象真的還好,就是五聲音階的救國團團康主歌+90年代八點檔副歌,所以能理解音質差的狀態(外流的30sec)不能呈現本體,難怪相信音樂會急急忙忙趕著上線,畢竟全曲雖然有懷舊氛圍,但製作上面仍有很多精緻的地方。
主歌部分以怪獸溫暖的民謠吉他開歌,進入B段之後,編曲就有點新世紀音樂(民族融合音樂)的感覺,一方面是石頭電吉他音色的空靈透明感,一方面是管樂(不確定是長笛還是排笛,或是音效盤,因為只有一小段)的運用。再來值得注意的是鼓聲收錄的空間感,這首歌鼓相當出色,一些大鼓特殊的音色,比如換段落的幾個過門、bridge像唸歌那段的鼓,聽起來很有趣。(朋友們稍微研究了一下,似乎是去年9月在音響ハウス錄音時的溫暖大棉被?)這一首冠佑的鼓現場打起來絕對精采,但是音色會和錄音差很大吧?現場的爽感大概會提升不少,但是溫暖和古舊感會相對降低吧?很好奇會怎麼調整呢!
貝斯不是花俏複雜,而是穩穩地托著主音的感覺。副歌部分民謠吉他刷弦除了黏住樂器聲間的空間,有些地方和鼓一起帶節奏,也很出色。老實說我覺得編曲扣得很緊,不去刻意突顯哪個樂器,但其實樂器跟著旋律走層次,除了固定位置的主音之外,其他的器樂部分在交替的一進一退間完成。混音刻意讓樂器的顆粒感不那麼明顯清晰,風格雖然仿舊,但是質不粗糙;空間刻意不要太寬到宇宙(喂),再加上適當的鍵盤合成音及人聲和聲,90年代八點檔抒情大歌味道就出來了。
一開始沒有聽進歌詞,咬字是我首次接觸的障礙,不過之前勇敢心得談過阿信現在的聲音,選擇這樣的唱腔和情感表達自然會用這種方式咬字。主歌中低音的溫潤隨著氣音推演,再接到較為激烈的副歌,聲帶的壓力隨之提高。覺得有意思的是,主音也跟著懷舊歌曲的溫暖氛圍以質樸的方式演繹,沒有刻意高音和炫技,而最後副歌的小變化,包含假音和裝飾音,稍稍點睛。套句朋友的話「很像是回歸到原點,只是現在是高品質。」這種詮釋方式,聽眾情緒不會一下子起伏過大,屬於重複聆聽後再緩緩累積的類型。
我自己覺得,由於主歌旋律太過《萍聚》+《海裡來的沙》←喂,所以主歌就有些萍聚part 2的感覺。但小時候餘燼唱《萍聚》會捨不得哭哭,這首偏向懷念的情緒,而且進入副歌完全擺脫校園民歌感,變成了所謂古裝愛情劇主題曲(喂)。至於歌詞嘛~各人有各人的解讀。能讓聽者自行解讀,正是主唱的強項,不是嗎?仔細去對旋律段落和歌詞,很明顯ABC三段旋律和bridge的D段各有所謂的起承轉合。A段是假設事實不存在,BC段是事實+時間進行,D段是講人生道理的宿命論(喂)。有趣的是目前看到的歌迷解讀極端非常,跟派對動物一樣(笑)有人認為甜蜜到不行,有人覺得太悲傷……我只能說主唱你又贏了!!
把《如果》和《派對》放在一起聽,我有點期待母帶後期會怎麼做。因為這兩首除了主音在同一個位置上之外,樂器混音位置差異超大!難怪我第一次聽到《如果》的時候,覺得怎麼可以這麼厲害的把傳統搖滾樂團感擺脫掉?但是細聽又覺得團員無所不在……糟糕了,還要靠這兩首撐一個月(笑)
聆聽一天感想,以上。
p.s.我喜歡某位信控的說法:第二人生後就離告別不遠了。
如果這張主題是告別或練習說再見也很好。
不覺得我們的教育很缺這一塊嗎?
2016.6.21
--
雖然A段的確有點萍聚感,但我不喜歡叫這首歌假萍聚
因為A段只佔旋律結構的1/4,而編曲風格佔得更少。
旋律結構是A段的校園民歌,以B段中快板民族風銜接至C段洗腦八點檔主題曲
鼓solo的唸歌D段跳出來緩衝重複的C段副歌,最後不以C段副歌結尾,回A段前後呼應。
編曲刻意保留頭尾A段的民歌風格,作為說故事的一種語氣轉折。
四段旋律本身聽來有些風格差異,
但是以90年代懷舊感貫穿,又以編曲合理化段落銜接及時代感。
這是其精妙之處啊(遠目)後勁真的很強!
2016.6.22補充
--
死亡並不是一個負面詞彙,而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認為先不談歌曲的永生,而談五月天其社會身份的死亡,是有意義的。
這是一種假設的預習。
如何面對死亡,對個體的重要性,絕對優先於其他形式的如何永生。
因為對個體而言,死亡的瞬間濃縮了他的生命光輝。
我們看到的永存,是他的生命對我們散發出的榮光,
卻不再能對他的生命本質有任何改變與延續。
比起傷感五月天社會身份的生命遲暮與否,
我覺得將《如果我們不曾相遇》投影到自身來思考比較有意義。
如果這個個體是『我』呢?
從《後青春期的詩》走向精彩未完的未來、到《相遇》的終將分離;
對於『我』來說,最終走向死的「生」到底有何意義?
《一顆蘋果》會不會有人知道我、《如煙》的我不要告別;
當生命的最終意義不再是『我』死後如何永存、如何被記住,而是生命的過程本身;
於是《乾杯》的世界終點再乾一杯,到了《相遇》的曾經有你就沒有遺憾‥…
我很喜歡主唱的平凡和不夠超脫,一種「與我同行」的感覺。
在我的體會,佛掲的緣法只是借詞彙凸顯相遇的獨一無二和稀貴,不需深究。
雖然不知道詞人的答案是什麼,但在反覆聆聽《如果我們不曾相遇》的過程中,
我彷彿明瞭了些什麼、又得到了些什麼。
2016.6.28補充
- May 26 Thu 2016 15:23
[report] 5/25 五月天 Just Rock It 2016@香港體育館
拍攝抓很嚴,開心。
其實也希望大家開飛航模式,對訊號少點干擾。
以下是迷妹不專業,也不是分析,只是聆聽經驗的分享。
(話說有些可能是偏石側的問題,找不到老大的瞬間好想站PA台(喂))
--
01.Do you ever shine?
我覺得中文詞不會奇怪欸,注意力如果放在整個樂團的話,也就順順聽過去了。
02.三個傻瓜
03.夜訪吸血鬼
前兩首重低音我一開始找不到瑪莎的旋律線,到夜訪貝斯才開始跳出來。
開頭只有貝斯,結果主唱稍微找了一下鑰匙。
04.為愛而生
05.孫悟空
06.生命有一種絕對
不知道是連續快歌收不回來,還是嗓子還沒完全開,
後段升key有點沒升完整,整個團都在救vocal(掩面)
07.候鳥
主唱開始越來越穩了。
08.叫我第一名
09.軋車
10.離開地球表面+新編solo
從開場石頭就很搶,不知是否我這裡是石側的關係,
但它太浮,有感受到老大吉他托住。
不過一開始老大吉他不太出來,低音刷弦甚至有點被貝斯的高音旋律線吃掉。
一直到離表solo才整個和石頭吉他平衡。
Solo部分,冠佑一直在看譜(喂)
瑪莎solo旋律建立在原曲石頭solo之上。
石頭老大兩位的新編才是看點,老大終於殺出來了。
※石頭過場solo
根本神降臨好嗎?聽到最後我都感動的眼眶濕濕。
12.諾亞方舟(瑪莎鋼琴+演唱)
喜歡莎莎的聲音,今天狀態不錯哦。
13.知足(傑作選版本)
餐桌這段類似不插電。
瑪莎double bass,怪獸簽名木吉,石頭半空心琴,冠佑的鼓點也較輕。
喜歡這一段主唱的聲音,我覺得樸實得令人感動。
14.瘋狂世界(瑪莎double bass)
15.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覺得主唱的點子不錯,只是到底是他笑場,還是先有鬼點子就………
16.如煙
主唱唱了兩次17歲,他今天很愛17這個數字。
他知道哪裡該讓自己休息一句,是為了下一句的情緒加疊或轉換。
17.純真(冠佑演唱)
雖然前面拖很長,我覺得是其他團員的問題,
其實第一遍抖一抖也過去了,但團員笑場。
完成時很感動,因為團員都有跟唱,
我覺得大家明明很喜歡這首歌,為何之前都不選他?
18.製造浪漫(冠佑演唱)
這是主唱少數可以打完的鼓吧wwww
老大換小紅獨角獸。
19.乾杯
主唱因為時間有點趕,趕快乾完下歌,根本整獸哥,
他換木吉來不及乾杯,只好被主唱灌。
※怪獸過場solo
應該是以將軍令solo為基準去變化,這段很有怪獸的個性,是克制的帥氣,很喜歡。
20.將軍令
21.入陣曲
連續兩首快歌都想誇主唱。
將軍令以前主歌不夠穩的問題這次完全沒有。
入陣曲除了第一次副歌搶拍,後面也是絕好調。
22.我不願讓你一個人
連續快歌後面接慢歌,嗓子雖然已經放開,
但有感受的主唱克制自己收進來。雖然不是收到完美,但已經足夠。
23.勇敢
不覺得中文詞奇怪啊。
唯一覺得怪的是主歌進來的第二個八拍的旋律線,
一開始聽疑似半音沒抓好,後來覺得可能是稍微改了一點台語版本的旋律。
24.憨人
25.一顆蘋果
連續兩首老歌老感動。
喜歡蘋果用老編曲。
26.派對動物
堪稱完美。主唱完美。
可惜音壓大,主歌兩側吉他對話不是很能清楚聽到。
不過,怪獸solo處的鼓(序曲心得有提到)現場相當精彩,是看點!
27.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28.後青春期的詩(瑪莎double bass)
主唱聲音真的很好,比DNA收錄的更好。
今天他聲音咬字還有氣息控制跟適度讓聲帶休息的選擇,讓我超放心,很享受。
29.突然好想你
終於聽到一點聲帶的疲倦感,但仍沒有放棄去掌握情緒。
30.九號球(怪獸演唱)
老大吉他一開始就沒怎麼出來,一直到間奏solo第二句才推出來。
但他鎮定的表演完。我很喜歡這首石拔托住老大的感覺。
31.倔強
休息一首,主唱疲倦感立馬解除。
32.OAOA
33.戀愛ing
石頭吉他有點過嗨的失控感。
--
音場部分其實是雞蛋裡挑骨頭,同行友人(非歌迷)已覺得我團相當強,
只是我被派作業聽音響(掩面)一開始先找貝斯,後來找老大吉他……
所以頭兩首有點放置主唱的狀態。石拔倒是一直都很搶wwww
哦,對了,石頭的黑銀tele(?)我沒看過欸,新琴?
主唱這次,我沒話說,我覺得我願意給90分,狀態比武道館第二日還要好。
咬字很好、前幾首還沒開好嗓的基本狀態就已經不會太差,後面當然就漸入佳境。
情緒掌握上有鬆有緊,不會每一首都灑狗血的感覺,
也知道善用合音及觀眾,保留力量在更重要的句子上…
我真的沒想到連續演出到第三日的主音,可以是這樣讓人放心享受的狀態。
唯一的遺憾是沒有聽到小護士,哈。
另外,之前看一些repo,大家都在感嘆不青春了,老了啥的,
加上大九序曲的悲壯感,我以為我看演唱會會大哭……
結果沒有。從頭到尾都是笑著、跳著、感動著,
看台上五位素顏當然會憔悴的葛格們,在音樂上仍不停的追求卓越;
我想我們聽著他們的音樂,彼此的人生就算是平行空間,也能一起繼續奮鬥。
--
音場一直是機動性在調整,因為觀眾進來也會影響啊。
變數真的太多,但我團專業是無庸置疑。
live好看的點也在於逼近完美的不完美,它是有生命的。
補充,覺得曲序流程增加一點團員唱歌和演奏,以及多段小talking,
樂團一體感提升之外,也給了主唱很棒的調整空間。
talking覺得瑪莎活躍太可愛,還有團員的合聲也蠻多蠻大聲的,尤其瑪莎。
(到底有多愛瑪莎啦XD)
2016.05.26
--
後記:
紅館十場圓滿結束了,恭喜五月天!
雖然自己只參戰一場,但身邊的朋友們陸陸續續參加不同場次
加上五板板友歌單和talking的回報,好像自己也跟著走過十場。
辛苦了!團員們和整個製作團隊都是。
曾經在心裡嘀咕十場對主音造成的負荷
曾經抱怨過笑話不好笑又浪費時間,想多聽幾首歌
但那都是迷妹的眼界太過狹隘才產生的誤解
最後兩場的歌單和演出形式,我只覺得感動和感激。
雖然我沒有在場,卻感受到整個製作團隊、五月天團員的向心力。
我想作為五月天的歌迷是很幸福的....不管來自哪裡。
最後容迷妹玻璃心主唱一下....
他真的很努力,五月天真的很棒。
我們看過前面場次的人,再看到其他場次的歌單,我其實不羨慕那些曲目,
因為每一場都是獨一無二,那些珍貴的時間,無法用一場去換另一場。
尤其末場,每一條抽換的歌曲、團員增加的演唱段落,
都是為了保留主唱的聲音,在他們認為需要全力以赴的歌上。
這是我感動的點。
而我心疼的,就是最後安可他已用盡力氣,卻因受香港歌迷感動而不顧一切。
那不是自作自受,是他情難自禁……所以捨不得對他生氣。
但我能理解朋友對他生氣的複雜心情--守了這麼多天,卻在最後功虧一簣。
年輕的時候或許著迷於煙花般絢爛的一期一會,
但現在只希望能走的長一點、久一點。
我想,沒有親臨現場,是很難感受到他們對舞台、對音樂的付出和珍惜。
以前或許會覺得,場次這麼多是自找的(當然現在知道是……嗯。)
但五月天並沒有拿自己的職業生涯在開玩笑。
這一次親眼看到他們的努力,深切感受到他們想一直走下去、追求卓越的心。
也許正是紅館十場,才能激發出如此光芒吧。
期待台北相見。
以上。
2016.06.02
- May 22 Sun 2016 20:20
[感想] 五月天 - 派對動物
五月天 - 派對動物 2016.5.20首發。
因【Just Rock It 2016】巡迴香港紅館起跑,所批露的【作品九號】序曲。
歌曲本身考量傳唱和洗腦度,主歌有些延續《傷心的人別聽慢歌》,自以為歌曲旋律的重點就是俗擱有力(喂)詞的話,初心至今的糖衣包苦藥,越聽越打進去,下班聽都要把負能量激出來爆淚了,借歌曲宣洩脫軌演出,只能說,謝謝了。
開頭編程和電子節奏標示了主唱曲,而編程和band sound無縫接軌,在錄音作品中壓小的左右吉他各有亮點,funky感很喜愛,右側吉他較貼主音。聆聽重點放在節奏隊,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電子舞曲)讓貝斯和大鼓特別貼。我對EDM不是很熟,熟EDM的樂迷可以在編程內聽到很多風格和元素。吉他雖然不是EDM的主軸,但點睛的相當出色,而且兩把吉他位置是平均的,石頭負責中間的solo,不過怪獸負責的段落也不少。鼓的老年disco節奏(喂)有被嫌不若編程的元素新穎,明明過門都很認真啊(笑)。
說實話,我覺得EDM不算主唱強項。EDM整體架構我認為去年MP魔幻力量的《未來就是現在》比較漂亮,鼓鼓的曲相當好,記憶點強,在EDM的編程處理上也很乾淨俐落。不過MP的band sound就無法與油條的老年disco(喂)相比。雖然派對動物帶入了電子元素,表面上是EDM,但骨子裡四大件的比例還是相當高。而每個位置環環相扣的樂團感,是我認為五月天最精華的地方。
主音部分,原本主歌架構在中低音,第一段可以多注意vocal的尾音和口氣,收錄的相當細膩,當然,誠實的呈現了現在阿信略微沙啞的音質;第二段主歌部分的高八度和副歌也感受的到vocal對自己聲帶所施加的壓力。之前提過Vocal修得太圓滑導致錄音作品和現場的差距過大,而如今派對動物這樣的混音調整(表白音訊工程師),讓我期待這首歌的Vocal在live上的表現。
整體聽下來,五月天的確是相當貪心的一個團,不滿足,不服輸,不妥協。製作能力在上一張【第二人生】就很成熟了,這張【作品九號】肯定玩得更瘋,也難怪五年間隔、三年籌備也仍然做不完啊。
p.s.有朋友問我對吉他solo的看法,我雖然愛石頭的點弦,但在石頭速彈之前,吉他和貝斯齊奏,鼓一層層加疊進來那邊也是我的聆聽重點(剛好前一陣子在研究冠佑大量的切分音和神奇的時間分配)。吉他部分,比起solo,我更喜歡兩側雙吉他的互動。
--
關於MV,私心希望『練習說再見』可以說得稍微久一點。雖然知道再怎麼捨不得,只能珍惜當下我們共存卻有限的時間空間,因為彼此的人生『都要放手,才有然後』。
- Mar 01 Tue 2016 00:13
[歌詞] 五月天 - 勇敢
五月天《勇敢》
2015.12.31數位發行
--
因為入手了Shopping Design 2月號,仔細看了【馬世芳X瑪莎】實體雜誌的內容,又想起《勇敢》這首歌去年底發表剛出來時做的功課。那時也是為了好「歹」(pháinn)v.s.好「䆀」(bái),查了一些資料。
後來覺得是不是因為我們都沒有用臺語正港的漢字來寫作,所以才會有這些爭議?這兩天重新找一些資料,發現MV下面的評論,有好心的網友W.b. Chen提供了臺語漢字版本。讀了標準的臺語漢字,不論「好歹」、或「彼个」都毫無懸念了。
--
五月天《勇敢》
作詞:阿信 作曲:怪獸
敢講這是失去希望的時代
敢講這是失去期待的所在
敢講咱一世人只有忍耐 只有憤慨 只有無奈
只有目屎無人知 吞落腹肚內
看著心願慢慢變做(變成)毋甘願
才知期待袂當恬恬仔(恬恬咧)等待
毋管咱是天才抑是奴才 只有拚著 所有氣力
挑戰無情的世間 一工一冬一世人到永遠
一擺閣一擺
毋知影 誰咧安排 命運好歹(好䆀) 一人攏一款
有時陣 想欲放棄 想欲怨嘆 想欲流目屎
等一工 烏暗過去 苦盡甘來 人生滋味才了解
為著彼个將來 愛自己 勇敢再勇敢
若有一工若阮(我)消失咧世間
若有我的故事予啥人熟似
毋管阮是成功抑是失敗 我的名字 號做勇敢
唱作美麗的歌曲 一字一句 一世人到永遠
一擺閣一擺
毋知影 誰咧安排 命運好歹(好䆀) 一人攏一款
有時陣 想欲放棄 想欲怨嘆 想欲流目屎
等一工 烏暗過去 苦盡甘來 人生滋味才了解
為著彼个將來 愛自己 勇敢再勇敢
風無情 雨無情 命運也無情
若有膽 若有心 風雨算啥物
飄浪一生 著愛盤過 上懸的海湧
毋知影 誰咧安排 命運好歹(好䆀) 一人攏一款
有時陣 想欲放棄 想欲怨嘆 想欲流目屎
等一工 烏暗過去 苦盡甘來 人生滋味才了解
為著彼个將來 愛自己 勇敢再勇敢
※括號內是王識賢唱的版本。
製作人:五月天
編曲演奏:五月天+Cola Kai
和音演唱:黃士杰+Cola Kai
弦樂編寫演奏:李琪弦樂團
管樂編寫:怪獸
錄/混音:黃士杰 @五月天錄音室
鼓技師:余璨宇
吉他技師:陳俊豪
製作助理:江昆餘+柯弗奇
母帶後期製作:Brad Blackwood @Euphonic Masters
--
聊一下關於五月天寫台語歌這件事。
寫作台語流行歌曲,若受眾是新世代,在用語上勢必要和現在的時代結合,所以「新台語歌」大多會融合東西方多元的音樂風格,不然還沒機會強調台語歌的主體性就先被年輕聽眾淘汰掉了(喂)。但這不是說要摒棄傳統的特色,如果「新」與「舊」可以適當做結合,讓長輩和年輕人都可以聽得懂、聽得下去,擴大受眾的範圍當然更好;而江蕙之前的作品就是往這個方向努力。(偷偷推薦一下陳建瑋的【古倫美亞】XD)
在編曲上採用了流行音樂的元素,那麼保留台語韻味或許就像馬芳老師提到林夕填粵語詞一樣,盡量不倒音、讓人聽得出在唱什麼。當曲調的走向經過詞曲咬合的調整,自然有特屬於台語歌的韻味,而不是非五聲音階、非特定曲調編曲不可。
去年因緣際會聽了武雄老師因【南面而歌】邀請的台語歌詞創作講座之後,我對於五月天的台語歌大概就是一個隨緣的態度。
五月天的台語歌其實就有一些詞曲咬合的問題,歌曲的旋律本身無法配合上台語語言的韻律,所以蠻大一部分的台語愛好者/台語歌作詞人不是很喜歡五月天的作品,認為《志明與春嬌》不是、更不可能成為經典。不過,我覺得《志明與春嬌》如果是經典,原因不在於它是很漂亮的台語歌,而是它是模糊國語&台語年輕聽眾界線的新台語歌,並且以流行搖滾樂團的形式呈現。
彼時的青年們(?)憑著一股燃燒殆盡的衝勁堅持藍三的一半台語,一半國語。但是,當他們開始真正以音樂作為一生志業之後,從專業的角度去考量台語歌、台語詞作……我能想像主唱的卻步。
主要是台語並不是他日常生活所用的語言,更不用提文讀在年輕一輩消失的速度(連漢學功底都談不到,光歌仔戲七字調或俚俗諺,也快消失囉~)。當主唱的國語詞都無法信手拈來,開始進入精雕細琢的階段,更沒有心力去累積台語詞彙的廣度和鑽研台語詞的深度。
現在五月天出台語歌的精神意義遠遠大於音樂上的實質意義。從唱腔、歌曲旋律到歌詞,台語歌的創作和詮釋是另一個世界。已經在業界混這麼多年的他們,就是因為太了解,所以才這麼謹慎的在發表台語歌啊!
詞曲咬合的重點之一在於「避免倒音」,由於臺語的聲韻比國語多,因此要寫出倒音少的台語歌並不容易。以《勇敢》來說,同樣段落的「所在」、「等待」的簡譜是21,「熟似」卻是56;配唱時還特別標明在歌詞單上提醒歌手,以避開倒音。但《勇敢》有些倒音有點難圓……我回去看我的南面而歌講座筆記,有個詞當時被武雄老師特別提出來,說能避盡量避,因為重音很容易被旋律給帶歪掉(遠目)←來不及了主唱早填完詞惹TAT
當然,並不是說倒音的問題有嚴重到絕對禁忌的程度。連《望春風》都有小小的倒音(因為作曲者是客家人啊XD);《落雨聲》倒的亂七八糟,江蕙還是一樣把它唱得很感人。只是,創作者就要去思考是否能被聽眾所接受了。
好啦,上面談論的其實都是技巧層面,回歸到創作本質,寫歌不是賣弄學問,而是傳遞感情。我記得在武雄老師的講座最後特別語重心長的叮嚀,創作要從台灣在地出發,「不管是最近比較紅的董事長、閃靈、滅火器,甚至是五月天、蘇打綠,核心都是我們自己的這塊土地。」(可能對老師的職業歷程來說,這些團都是「最近」比較紅啦XD)
所以,只要聽眾有被五月天的這首歌感動到,主唱的咬字標不標準、演唱的口氣到不到位、有沒有倒音導致容易被聽錯詞,相較之下都不是那麼重要了。
(只是如果這次的倒音是作品發表後才被抓出來,那麼離「完美主義的主唱」下一次發表台語作品,恐怕要等更久了吧QQ)
※倒音:指詞的音韻和旋律互不相干,甚至互相衝突。例如:Elva 蕭亞軒《愛的主打歌》
--
回到《勇敢》本身。
初聽印象「很五月天」、「這是國語歌的曲調吧?」。主要是五月天不常寫台語歌,一方面用字不夠地道,另外詞曲兩人在填詞後微調的旋律也不足以把八音表現好。比如入聲用附點、去聲旋律走下行等等。雖然如此,阿信的詞意仍然幫這首中規中矩的曲加了一些分數。
王識賢的演唱當然比阿信多了點台語味道,除了阿信本身不擅長講台語,另一方面是他現在的唱腔。主唱的咬字大概國台語都會有人不滿意吧?會有「以前的咬字比較標準」的錯覺,我認為只是單純主唱現在這個發聲位置,低音輕唱時多用氣音、表達樂句易連黏而已(我覺得很溫柔、很萌欸XD)。不過《勇敢》副歌,包含最後的「喔~」,需要有力道的高音,還是搖滾主唱比較合拍。
《勇敢》從旋律到編曲都是一首中規中矩的歌。弦樂編的相當好,也分別留了地方讓每個團員發揮。與五月天的前一首台語作品《出頭天》放在一起聽,明顯感受到音訊工程(錄混音/母帶後期)的質感提高了不少。主歌vocal有些音比較乾,工程師留下了未修飾的痕跡……我很喜歡這種自然樸實的感覺。
相信音樂官方公開的完整錄音室版本只有五月天的《勇敢》(王識賢超犀利趴的版本是抽了live的音軌,再和錄音室Vocal音軌重新混音,因此器樂演奏具有空間感。)不過怪獸吉他solo的部分,live版本的混音感覺比較自然。以耳機聆聽錄音室版本,副歌人聲結束後,左聲道的EG銜接solo,拾音器切換同時立體聲切到中間的部分還算自然;直到solo段落結束,最後一個長音再次切拾音器同時推回左聲道,卻顯得落差大、有點突兀……可若改以開放式的音響聆聽,又覺得還好。
2016.3.1
--
我先問了之前認識的日本樂迷大哥,覺得混音突兀是我自己的問題嗎?還是那樣處理很正常,只是為了公放出來的效果?他沒有正面回答我,只說可能是網路音源壓縮的關係,音訊工程的部分要等CD音源來才能再討論。
當然我們還有多聊一下這段EG solo加上後面的D段。大哥誇讚了一下弦樂進來的時間點很巧妙,也提到D段前vocal選擇後半拍進來是為了讓EG收尾;但他覺得怪獸EG solo進D段之後延續太長,晚了兩秒收掉接近弦樂,顯得後面的編曲有點雜亂。(不過樂迷大哥又說目前空耳聽是這樣,還是要等到CD音源來拆了再聽才準←這位先生、迷妹我只有空耳欸!)
後來想想,這個立體聲的處理也有可能是母帶後期做的,於是開始查找這次的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Brad Blackwood……媽呀!!!!應該很貴!(喂)
上網研究了一下大師的經歷,Brad Blackwood參與製作的專輯入圍葛萊美獎十幾次,也曾得過2012葛萊美的最佳非古典專輯策劃(Best Engineered Album, Non-Classical),是2014第一屆Pensado Awards 的「Master of Mastering」得主。找了一下Brad Blackwood入圍及得獎的作品,曲風蠻廣的,基本上不太Heavy,前述得過葛萊美專輯策劃的作品就是當年藍草音樂的最佳專輯。
難怪覺得音訊品質和平衡怎麼好像level up(呆)而且前幾張的單曲網路公佈都沒寫母帶後期處理,偏偏《勇敢》有寫,該不會新專輯…(彷彿看到鈔票滾滾的流走,為了作品好,幾位老闆真是燒錢不手軟啊~~)
2016.3.8補充
- Jan 13 Wed 2016 02:08
[感想] 陳建瑋 - 古倫美亞
陳建瑋《古倫美亞》
2015.12.28 喜歡音樂發行
01. 勸世歌
02. 透早就出門
03. 傷心的我 傷心的歌
04. Would you be my girl
05. 牛郎
06. 我愛你
07. 水某
08. 啊嗚
09. 生份的情歌
10. 歡迎光臨
11. 黑鳥
--
建瑋這張去年底發行的【古倫美亞】很有趣,但沒怎麼看到宣傳,覺得曝光度不足有些可惜。不過專輯整體感覺和上一張【30出頭】有一點距離,不知是否會衝擊到原先喜歡的一般聽眾?畢竟folk song還是比較容易被接受。
但我想樂迷還是會喜歡【古倫美亞】的,畢竟歐美各年代的音樂元素融合到華語流行音樂,國語很早就在做了,新台語歌仍在努力中……既然提到建瑋在台語歌的嘗試,不得不先提到最後一首《黑鳥》,不只是其中歌詞的台灣意識,建瑋在歌詞本文案提到的,台灣人不做台語歌,那誰做?回到樂迷這頭,台灣人不先來聽台語歌,又要等誰來聽呢?
仔細去挖這張專輯,很慚愧自己對台語傳統文化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風格上較容易辨識到西方的音樂元素,但是建瑋在取樣上也用了很多傳統音樂的特色。第一首《勸世歌》很明顯是利用我們熟悉的《江湖調》來填詞的一首歌。不知只選擇大廣弦而沒有用月琴的理由?在錄/混音效果上又刻意模仿老式黑膠的陳舊感,也和專輯名稱【古倫美亞】(台灣第一家台語黑膠唱片公司)相呼應。
《透早就出門》則是改編自陳達儒/蘇桐的《農村曲》,在詞曲作者欄位上也保留了前輩的名字。至於建瑋說的摩城風,基本上就是黑人音樂中的放克,以打擊樂(Percussion)、管樂、重跳躍感的Bass來作16拍和切分。不得不說身為堂本剛的樂迷,反而是從日式放克的方向回來理解這首歌XD
《傷心的我傷心的歌》則是90年代很紅的歐美R&B情歌,聽流行音樂的人應該還蠻容易入耳的,我自己覺得曲式很熟悉,畢竟也是聽著R&B情歌長大的一代(歐美男孩團體啊掩面),但是編曲的細節都做得相當好,木吉他的表現、合音的編寫等等,以台語來演唱倒是挺新鮮的。
《Would you be my girl》一開始沒很喜歡,本來嘻哈音樂就不是我的守備範圍,不過越聽有意思。雖然是一首充滿洋味的歌曲,在合成器表現的前奏嗅到了台灣民謠的感覺,此一主題旋律一直貫穿全曲,不知是否編曲上有取樣到傳統元素?
《牛郎》則是第一次聽就相當驚艷的一首。一開始三拍子的小調探戈,到副歌磅礡的弦樂和戲劇化的唱腔,讓我想起60-70年代的台語探戈舞曲。老實說聽主歌的時候,腦中瞬間閃過洪一峰先生的臉(掩面)話說建瑋在「抓狂」那邊的滾喉音不會傷到聲帶吧??
我自己的愛歌則是《我愛你》,個人對鄉村曲有無法抵抗的癖好(喂)搭配youdelling特殊唱腔,終於除了《山頂黑狗兄》之外又有一首可以「U Lay E Lee」的歌了。原本架構輕鬆活潑,但到了間奏口白曲風一轉,突然變成80-90年代的電子舞曲,把兩種風格融合在一首歌裡面,蠻特別的。
至於《水某》則是一首可愛的歌,我硬是把建瑋的靈感找出來──來自於四季樂團的《Big girls don’t cry》。整曲是美國50年代風靡的恰恰舞曲風格,建瑋vocal真假音的轉換也類似於四季樂團主唱Frankie Vallie的唱腔。我個人喜歡君豪的電吉他,主歌一邊彈奏blues旋律一邊混入一點月琴的感覺;口白處的七字對句用了一點台語囝仔歌《新娘》的概念在裡面,電吉他是台灣民謠的氣味,再接回進行曲風格的管樂作為轉換,讓人覺得親切。
《啊嗚》的標竿是俗夠有力,也不是我的菜(喂)曲子的結構應該算是搖滾曲,由於合成器運用的關係,有種電子花車感,和浩角翔起本土的rap基本合拍。
《生份的情歌》、《歡迎光臨》,謝銘祐老師的詞總是這麼細膩,專輯聽到這裡整個畫風一轉,又回到【30出頭】那個大家所熟悉的陳建瑋。
《生份的情歌》第一遍主歌僅有鋼琴伴奏,讓我想像如果是黑面老師的滄桑嗓音,肯定立馬落淚。由建瑋年輕的聲音唱起來情緒沒有那麼濃,但是搭配間奏弦樂那種優雅的鏡花水月感,以晚輩旁觀者的角度來詮釋,比起悲傷更多的是淡淡的感傷。(我覺得間奏聽到管樂的聲音,但是歌詞本裡面只有寫到弦樂?用鍵盤模擬管樂音色?)
《歡迎光臨》是我最初喜歡建瑋的folk song的感覺,一把吉他和手風琴的走唱感,6/8拍節奏簡單但直接(也可以寫成2拍三連音吧?也算是一種三拍子=我的菜)。這首歌雖然是獻給未來建瑋的小孩,但黑面老師的詞,也是期許這個世代的大人,能為台灣的下一代扛起一些什麼吧。
從《歡迎光臨》接到《黑鳥》第一遍主歌的民謠吉他刷弦伴奏,總覺得有種回到建瑋做音樂初衷的感覺──不論音樂風格、演奏樂器、歌詞題材。如果《黑鳥》不看歌詞單純聽,可能會不太了解第二遍一下器樂全加進來變大歌的反差。仔細聽弦樂的編曲,似乎採樣了一點歌仔戲的曲調?對了,建瑋的強假音也很精彩,不愧是金曲歌王啊!!!!
初聽這張專輯覺得口白的運用會不會多了一點?從《透早》的街車大聲公廣播放送、《傷心》的內心OS、《我愛你》的電話回音宣告到《水某》的民謠唸歌,雖然用法都有些不一樣,加上兩首與其他人合作,有口白或rap的曲子佔了一半以上。反而因為最後三首沒有口白,而且以木吉他做底,加上沉潛的歌詞,和富滿各種音樂元素的前八首歌形成了反差,回歸創作者的本質。
把建瑋的【30出頭】和【古倫美亞】放在一起聽,當歌曲重覆循環從《黑鳥》跳回《台北哪會攏嘸人》的時候,就能體會到「所謂初衷」了吧(笑)
※四季樂團,代表作《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山頂黑狗兄》是洪一峰老師以日本曲《山の人気者》來重新填詞,但日本曲其實也是英文曲《Fine Alpine Milkman》重新填詞而來。
- Dec 14 Mon 2015 22:03
[report] 12/12 蘇打綠 故事未了@台北小巨蛋
瘋狂的計畫。 原先沒有打算北上。
就算北上,也是團團轉,但因為行程真的太趕太累,又總是期待團團轉有機會來南部。
(結果國璽台北、香港轉完就要休息準備考試了嗚嗚TAT)
接到蘇打綠邀請德國流行交響樂團一起演出的消息時,無法抵抗的訂票了。當時冬專似乎還沒仔細聽,僅僅憑著幾支已經釋出的MV,以及美麗專對阿龔專業的信任,我想,這樣的陣容怎麼可以錯過?於是不顧演唱會當天上午還有半天班、隔天還有進修課程,16小時內北高來回。
也幸好沒有錯過。 因為是流行搖滾/民謠與交響樂的結合,沒有一般聆聽古典樂的優雅肅穆,多了一份俏皮和輕鬆。有別於正襟危坐的音樂會,既可以放鬆自在的搖頭晃腦,又能不受干擾的享受音樂…感謝蘇打綠帶來的全新的體驗,這樣表演型式和環境秩序,可以說是滿足了我。
唯一美中的不足的……我明白蘇打綠這次的訂下的「規矩」有其特殊用意,比如想要扭轉台灣觀眾以為安可曲目是理所當然的歪風。不過,我還是覺得事先聲明沒有安可,是一件可惜的事。
只有足夠出色的表演,才能讓觀眾意猶未盡的喊出安可,不是嗎?但不代表安可一定要永無止盡的唱下去。沒有安排安可曲目,就算只是上台講講話,再次感謝,也是一種對觀眾的回應。畢竟安可不是為了強迫演出者加碼唱觀眾想聽的,而是表達感動的一種方式。
對我來說,因為演出者事先聲明沒有安可曲,使得結束時整場的氛圍處於一種不能喊安可的狀態,這讓我覺得傳遞意猶未盡、表達捨不得演出結束的情緒的自由,好像被剝奪了。當然,或許是蘇打綠的貼心……畢竟怕已習慣之前演唱會模式的歌迷或路人有錯誤的期待吧?顧及大家可能會失望的情緒,也希望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本番,乾脆自己先當壞人?(笑)
--
2015.12.12
蘇打綠 故事未了演唱會歌單:
01 故事
02 蟬想
03 融雪之前
04 痛快的哀艷
05 對殺人狂指控
06 地平線
07 左邊
08 你心裡最後一個
09 後悔莫及
10 吵
11 我們不懂
12 博物館
13 回車諾比的夢
14 城市
中場
15 冬之頌第四樂章:莊嚴的快板
16 小情歌
17 說了再見以後
18 下雨的夜晚
19 他舉起右手點名
20 Everyone
21 你在煩惱什麼
22 牆外的風景
23 未了
24 Must keep singing
25 各站停靠+小星星+他夏了夏天
※進場小速記:
先看二馬在《LIFE IN LIVE流行音樂與活動》裡面驕傲的小巨蛋天頂,開四面的蘇打綠沒用到一般常用的藍區,細看藍區上面超多懸吊點。此次舞台四面每側兩條懸吊式音響,黃區三樓額外加兩條。正中央兩條直下不同面的音響。控台在紅2C,題詞機四面各一,遠燈前後側。19:00開始環型動畫彩蛋鐘樓,每五分鐘團員動畫人偶報時。
※12號當天結束後的速記:
1.開場由阿龔帶領管弦樂團進入第一趴串四季入冬,但因為我夏秋完全沒買,當然就不熟。
2.因為很喜歡《無與倫比的美麗》專輯,所以唱《左邊》我還蠻驚艷的,但這個部分的背景好像是卡拉??不確定。
3.《後悔莫及》和《吵》超感動~~前奏有點沒認出來。
4.冬的曲都很讚!!!另外聽到《城市》管弦樂團版整個大滿足!!!!
5.中場休息後是長長的鋼琴協奏曲,爽爆嗚嗚阿龔我愛你嗚嗚!!!!
6.選了《小情歌》但我真的還好,私心是想聽多一點美麗專(喂)
7.冬專應該全唱完吧?超滿足!
8.全部約三小時,包含中場休息和謝幕。
※結束後隔幾天的感想補充與隨想:
老實說聽管弦樂團很容易累,狠狠盯著樂團兩個半小時後,眼睛就痠澀到不行,最後幾首歌眼皮撐不住只能閉眼欣賞,純粹聽音符也覺得很美。
很喜歡打綠的客座吉他手(小洋),家凱的角色比較偏節奏吉他?(而且家凱的位置一直背對我囧)至於肢體投入三人組應該是青峰、小威和阿龔,每個都超有戲的我的媽(XD)。走位我想不是沒排,而是排得比較彈性。所以外圍的攝影師很辛苦,一直衝來衝去追著青峰滿場跑。
有趣的是中場休息結束,1F觀眾走到一半音樂家就開始進場,然後一坨藍特區打粉在樂手進場動線前被攔下,超尷尬的等音樂家走完,還蹲下來避免擋到後面紅特區的觀眾,在原地聽了一段,等攝影機移開才快速回到位置。(我很擔心他們蹲完整個下半場,所以一開始無法專心看舞台囧)
由於前三張專輯是我的蘇打綠初心,對於演唱早期的歌特別感動。至於四季和四季中間的專輯,就算是《你在煩惱什麼》我也不太會唱,所以無法加入大合唱的行列。對了,青峰說要大家練好《Everyone》,但那首副歌的旋律真的很不明亮,對女生來說音域偏低,顯得合唱音量稍小了點,不過我偷偷觀察,大家都有認真唱哦。
《小情歌》的亮點在於交響樂編曲版本,反而不是歌曲本身;我感覺第二趴的安排比較多飯撒(fan service),所以說蘇打綠還是有考慮到觀眾想聽的歌,並沒有青峰自己硬要講的那麼任性。喜歡用四季開場(對歌單是秋→夏→春→冬,現場因為我對夏秋專超不熟,春專也沒聽幾次,基本上從影像和歌詞約略感覺^^””),最後以韋瓦第計畫主題旋律,串四季專四首含主題的歌曲做結尾,首尾呼應的巧思讓演唱會的概念相當完整,可以感受到這場演唱會才是韋瓦第計畫真正的總結。
(批踢蘇打綠板青峰澄清:「安排小情歌,是因為想唱,不是為了服務。」)
看11號第一場的友人請我check一下管樂,她覺得第一天管樂的部分比較悲劇。我12號聽完,覺得他們應該彩排就把細節設定好,像貝斯的低頻馨儀讓很多給大提琴和低音號。我猜是因為銅管本身就有音量,所以收音後公放出來的音量較小,部分是從現場空間聽到的『自然』混音,才會感覺有點怪怪的。
當然場地回音還是有,尤其在協奏曲尾段鋼琴比較激烈的部分,除了左右手交替,還有回聲混在裡面,仔細聽兩手變四手,的確有點干擾。感覺回音從三樓過來,也許和小巨蛋場地南低北高有關?其他部分還好,顯得明顯主要也是因為那段鋼琴音量超大的關係吧?另外中場前有一首歌一直出現雜音,我以為是loop效果,但看到有打粉反應,好像是鋼琴的收音有問題?總之下一首就沒有了。
回家check臉書,發現原來是德國的FOH音響師!聯繫到友人提及週刊訪問,提到德國人連舞台到觀眾的距離都要測量,突然感受到外國人的專業!一想到現場收音,同時進到音控台的訊號可能會破百(交響樂團就至少60軌了),這些軌數要怎麼混、再怎麼配音響公放,又不會干擾甚至重疊處可以相位抵消……尤其蘇打綠的場子管弦樂團並不是配角,每個聲音都要清楚,果然要靠數據化的音控啊!我相信德國人在歐洲經驗豐富,也謝謝蘇打綠把這樣的聆聽經驗帶進流行音樂的現場。
由於各頻的音軌都很多,所以大家的音量比重都不大。小威的大鼓震的很客氣,管弦樂團的定音鼓也是,因此節奏隊震到心臟的機會很少,感覺很『音樂會』。但我想這樣調,完全是為了避免音量過大產生回音干擾的關係。也正因為需要聽清楚這麼多的樂器,我很能體會這次蘇打綠會這麼特別的大聲疾呼一些規則,尤其是「不要跟唱」這件事。特別是交響樂團表現歌曲的音量跨度廣,為了聆聽品質,基準音量不會開太大……如果身邊坐了個愛跟唱的大嗓門,就真的悲劇了,細節什麼都不用聽了(掩面)
我常常在想,到底華人演唱會一起唱的陋習什麼時候能改掉?一、兩首大合唱是流程設計上需要觀眾有參與感也就算了,每首都唱,我到底是來聽歌手唱歌、樂手演奏,還是來到大型KTV包廂?所以很感謝蘇打綠這次的堅持。
全場MC時間我都很開心,很自然的get到拍手歡呼的點(我就是那種在青峰第一次嗆偷拍時拍手歡呼的人XD),僅除了講對音樂不妥協那裡沒有給予掌聲。因為很多音樂人也沒有妥協,只是個性不同,表演的形式不同,所以沒有用這種直接的方式來『要求』觀眾。
關於拍照攝影,我曾認真追溯演唱會的手機留影文化,它的初衷並不是這樣。發展至今變成拿著大砲、透過螢幕在看live和整場整場的拍,早已扭曲原先「此時此刻以觀眾視角記錄當下氛圍」的意義。
有人認為禁止拍攝是為了版權收益,實際上觀眾再怎麼拍,也不會有官方攝影和收音來得精緻,因此我認為這些影像對版權收益的影響有限(除非如日韓體系一樣緊抓肖像權,或許會覺得影響較大,不過artist本身更在乎的是智財權吧?)。比起版權,我認為干擾演出才是真正嚴重的問題。拍攝時高舉的雙手、明亮的手機螢幕、甚至拍照時的閃光,這些行為對於現場其他觀眾、演出者視線的阻撓,以及舞台燈光營造的氛圍被破壞,那才是讓人感到氣憤的部分。
一個良好演出及觀賞環境並不只是表演者及主辦單位的責任,演唱會的成功與否,觀眾的參與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因此,與其要求歌手都如蘇打綠這般「仗義執言」,還不如回頭自律建立起演唱會應該有的秩序。老實說聽著青峰的第一段MC,感覺很無奈啦,因為本人本來看演唱會就不拿螢光棒、不拍攝、不跟唱,完全靠一雙手在揮舞和給掌聲,所以並不希望台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這些與演出內容無關的事上。今天蘇打綠願意犧牲台上的時間來換取我們台下聆聽與觀賞的品質,我只能說這真是佛心來著啊!打粉很幸福。
(不過也可是能華人的樂團主唱都太溫馴啦,還記得09年家兄看完槍花的live,超興奮的跟我分享主辦單位的警語,警告觀眾不要亂攝錄影,若是造成主唱下台打人或演唱會中斷,主辦單位將依法提出告訴XD)
很慶幸第一次的蘇打綠演唱會就是《故事未了》…要擔心的是,看完這場之後,我要怎麼看其他演唱會啦!胃口被養刁了XDDDD
- Oct 14 Wed 2015 15:57
[電影] 百日告別
百日告別 Zinnia Flower
上映日期:2015.10.08
導 演:林書宇
演 員:林嘉欣、石頭、張書豪、李千娜、蔡亘晏、柯佳嬿、馬志翔
發行公司:威視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臉書
推薦這部電影。 故事雖然談親近的人離開,但不是教條式的教人面對死亡,也沒有想像中那麼賺人熱淚或激勵人心。全片大多數的氛圍是壓抑的、是孤獨的、是不被理解的。卻反過來明白書宇導演所說的,陪伴與溫暖的力量。
--
觀影到後面幾乎被心敏線給吸引過去了。一方面被林嘉欣內斂而自然的演技給懾服,包括閱讀搞笑漫畫的悲喜交錯、每次做七的不同神態、每次品嘗食物的細膩表情……果然是金馬最佳女主角候選人。
另一方面,我覺得與書宇導演的安排有關。
五七之前的主線是育偉,表達的是無法被理解的一種疏離感。曉雯離開了,後事家人親人各有各自的意思;那些自以為來安慰育偉教會朋友,實際上和曉雯熟悉嗎?又或著以為悲傷是可以用類似經驗來同理、安撫的呢?當親友同事對育偉特別關懷愛護,那些眼神流露出的同情和憐憫,又何嘗不是時刻提醒育偉曉雯的離去?那正是他不肯面對而迴避的事實。這些要育偉回歸正常的無聲催促,好像除了被留在原地的他之外,沒有人真正在乎死去的曉雯,反而讓他更不能平靜地和「失去」相處。
電影前半育偉爆烈失控的情緒,在女性友人的那句「但是你想要怎麼樣」是一個轉捩點,導演讓這些止不住的悲怒和不接受,隨著時間行進變成不得不接受。一直到退還學費給曉雯的學生,育偉才慢慢從他們身上感受到曉雯存在的軌跡,彷彿透過學生的琴聲,虛無飄渺、若有似無的給育偉一點想念。我很喜歡育偉為了退學生學費,在巷弄間尋找的畫面,把被強迫留下面對失去伴侶獨自生活、不知如何向前、又要往哪裡去的迷惘重疊在育偉的行為裡。
隨著電影後半,心敏故事的比重漸漸增加,我感覺導演在心敏週邊安排的溫暖比較多,不管是妹妹心庭、未婚夫的弟弟仁毅(還好床戲剪掉)以及在沖繩白日接觸的一切,只是這些陪伴反襯著心敏夜晚的孤獨絕望,加上仁佑和心敏的甜蜜回憶太過強烈,對比之下,週圍的溫暖實際也很難透到心底。
我個人覺得動容、卻也最難同理的,是失去「另一半」這件事。尤其本片中,似乎沒有任何人有能力陪伴他們度過這份痛,包括心敏已經失智的父親、育偉要好的女性友人。試著回到工作崗位好好生活,卻是行屍走肉;一個人完成了兩個人的蜜月,卻不知如何再延續另一半已經消逝的生命。於是冒出生無可戀的念頭,甚至採取極端的手段,並流露出看似解脫的輕鬆表情……導演利用這段,把活生生剝掉一半的痛給呈現出來;或許只有相同經歷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吧。
不過,書宇導演說了,這不是藝術片。最後透過心敏的故事,試著給觀眾一點圓滿。我雖然沒有在那個部分掉淚,卻感受到一份戲劇化的安慰。最親的人如今缺席了,卻在過去預留下了一個答案……這份戲劇化我認為沒有不好,因為人生如戲,奇妙的緣分在真實世界或許也會發生。
兩段故事,兩種不同的壓抑、迥異的悲傷和不知如何走下去的迷惘。敘事的偏重和取捨相當微妙,男生著重於電影前半、女生則是後半,但共同的是,那份只能自己承受的痛,以及學習與失去的傷痛自然共存、並帶著它繼續自己的人生。
--
謝謝書宇導演。
比想像中的壓抑。卻很喜歡這種壓抑。
失去這件事,它藏在記憶的某個角落。或許,在哪個無法預知的時間點,再度被喚起。於是同樣的情緒重覆、於是終究得認清生命中永遠失掉的一塊。
與之共存,似悲似喜。
--
我的詞彙太貧乏了,就那幾個翻來覆去的使用,實在無法傳達電影的百分之一。
※ 談談電影中讓我覺得有意思的小地方:
1.兩位主角剛開始做七的時候,對於經文都還不熟呢。
後面幾次才開始流利起來,有時大聲唸、有時又在誦經聲中懷念過去......
2.能體會告別式一幕時,演員選擇在那個時間點離開會場
雖然走的是未婚夫,由於兩人尚未建立婚姻關係,讓心敏不得不配合社會的禮俗
但「外人」絕對不是心敏心中,仁佑的位置.....
所以她怎麼能接受仁佑的家人對她「答禮」呢?
※ 談談石頭。
石頭演得很好,但導演給的功課太難,而且對應的女主角太強(笑)如五月天阿信所言,那就是張育偉,你不會覺得他是石頭。從男主角作筆錄的一段開始,還來不及覺得石頭帥,就被劇情帶著走,進入張育偉的內心,看著他從死命隱忍到終究失控的悲怒……石頭的表現的確讓人驚艷。
※ 談談配樂。
非常喜歡,在你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它出現,在你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它留白。很想為了配樂再去看一次,因為實在無法分心於劇情外細聽。可是這是一部讓人害怕二刷的好片……所以,會有電影原聲帶嗎?(笑)
電影主題音樂:蕭邦練習曲作品25第1號「風弦琴」Étude Op. 25, No. 1 (Chopin)
--
觀影心得寫作BGM:五月天石頭《真實故事改編》
- Aug 31 Mon 2015 13:50
[report] 8/28, 8/29 Mayday Just Rock It 2015 TOKYO@日本武道館
於是,就參戰了(笑)
第一次東京遊、第一次三天兩夜快閃、第一次與歌迷朋友一起出國。
總之集滿了許多的第一次的海外演唱會行程,謝謝五月天給我這個機會。
我承認我是難搞的聽眾。
每一次的開場,我幾乎都在等,這次會上什麼菜呢?
只有在我預料之外的,
不管是曲目也好、或是演奏編曲、或是演唱情緒、或是舞台燈光,才能夠讓我熱起來。
否則,心情上很容易保持一個距離「抓錯」(掩面)
28號我的轉捩點在抱きしめて,而29號則是小事。
整體來說,29號的我的確比較投入,因為讓人擔心的因素少了。
也只有在Vocal穩定的狀態下,比較能放心聆聽配器的聲音。
(想起29號軋車主唱玩觀眾的時候,都在注意後面的吉他手們怎麼配…就看到吉他手跟觀眾一起被整XD)
當然,五月天「走經」的MC是歡樂的來源,每一次都能讓我拍大腿爆笑。
辛苦本此解除緊張的良藥「多功能翻譯機」(?)
團員的快語速與國台日粵交雜,還有難以跨越國界的有色笑話,簡直要命XDDDD
雖然說29號接近完美,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28號的石頭哥(心)和28號的安可。
一方面武道館正八邊形場地的關係,容易聚集觀眾聲音;
(真的不要怪台灣專場,近年來都在世運主場館,室外場就算很用力安可也無法感覺很大聲)
另一方面,28號多了一點溫暖的感覺,對我來說,支持與鼓勵的意味大於滿意表演(笑)
(而29號就是滿意表演了?←喂XD)
以我這個難搞歌迷的猜測, 28號已預估最晚21:30前必須結束;至於29號較早開場,確定可以叫得出二安。
而當29號一安最後響起倔強的旋律,也立刻預感二安絕對是憨人收尾。
雖然這些是老到不能再老的老哏,
(這就是為什麼我很推螢火晚會、竟然別出心裁把憨人放中間唱掉XD)
但是,本番用人生海海、安可用憨人做ENDING,依舊讓人滿心激動、眼眶泛淚啊(遠目)
那是我們一起走過的青春、我們的初心。
謝謝五月天的陪伴,讓我們繼續走下去吧:)
2015.8.31午間 by Alice
2015.8.28 五月天Just Rock It 2015 TOKYO演唱會歌單:
01.Do You Ever Shine?
02.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03.天使
04.孫悟空
05.賭神
06.OK啦
07.終結孤單
MC1
08.軋車( 團員solo)
09.離開地球表面
10.追憶のナインボール(怪獸)
11.抱きしめて
12.雌雄同體
MC2 (團員介紹)
13.乾杯
14.戀愛ING
15.溫柔
16.OAOA(團員合唱 日文版)
17.突然好想你
*嘉賓flumpool
18.向前走(隆太with 阿信)
19.Belief 〜春を待つ君へ〜(flumpool with 阿信)
20.Dancin' Dancin'
21.人生海海
Encore
22.YOUR LEGEND~燃ゆる命~
23.入陣曲
MC3(樂手介紹 感謝名單)
24.知足
25.憨人 mix 倔強
8/28結束了。
情曲一開始倒敘法,類似1314跨年日本版,後面安排日文曲夾雜中文。驚喜曲目算雌雄同體,和隆太合唱向前走,和flumpool合唱Belief(可以聽到現場兩位主音合音,太感動!)。
主唱聲音狀態不錯,有80分。日本FOH重低音絕讚,瑪莎很清楚,冠佑大鼓有震。不過武道館正八邊形場地果然回音大,音場不可避免有點糊,快歌音量一大樂器層次就不清楚。另外孫悟空石頭吉他神隱,但後面有回來。
怪獸九號球超緊張,主歌聲音抖到鑰匙飛了(喂),還換拿松本琴……猜測有關係者到場?其實全員開頭都蠻緊張的,阿信第一首Do You Ever Shine有一句本來要變化高音卻整個大走音(喂),獸哥solo也有幾首小地方明顯歪一下……還好中間MC玩翻譯機(現場大屏即時翻譯)化解緊張,後半 場狀態大好,將軍令日文版簡直雪恥!!!
值得一提的是,石頭表現超級好!!!速彈幾乎完美,軋車solo比犀利趴的版本更嗨,我要被石頭征服惹嗚嗚(心)
獸哥的軋車solo也很棒,不過和犀利趴相比,今天的比較激情,犀利趴則情感性豐富,也許跟曲目排定位置及功能不同有關吧。
(演唱會看到一半,突然覺得視線要追兩個吉他手,超累的啊TAT)
燈光的部分我最喜歡擁抱的效果,很像湖面的感覺。原本以為正八邊形較難設計燈光,但意外都還不錯。不過因為場地蠻小的,舞台幾乎肉眼可見,我沒注意到兩側運鏡,只是據友人說還不賴。
整體來說,五月天前面超級緊張,但後面他們有放鬆下來(還提醒flumpool明天記得參加慶功宴XD),其中,我覺得歌迷的支持,有成功讓他們安心很多很多………最後憨人的啦啦啦,只能說果然是五月天與歌迷之間最美最好的旋律!
p.s.今天戀愛ING的版本和長度我可以!!!XD
2015.8.29凌晨 by Alice
--
2015.8.29 五月天Just Rock It 2015 TOKYO演唱會歌單:
01.Do You Ever Shine?
02.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03.最重要的小事
04.孫悟空
05.武裝
06.OK啦
07.叫我第一名
MC1
08.軋車(團員solo)
09.離開地球表面
10.追憶のナインボール(怪獸)
11.抱きしめて
12.愛情萬歲
MC2(團員介紹)
13.笑忘歌
*嘉賓flumpool
14.向前走(隆太with 阿信)
15.Belief 〜春を待つ君へ〜(flumpool with 阿信)
MC3
16.溫柔
17.OAOA(團員合唱 日文版)
18.我不願讓你一個人
19.三個傻瓜
20.Dancin' Dancin'
21.人生海海
Encore
22.YOUR LEGEND~燃ゆる命~
23.入陣曲
MC4(樂手介紹 感謝名單)
24.知足
25.倔強
Double encore
26.憨人
最終場重點:怪獸贏了(喂)
今日兩把吉他平衡好了,但回音重的情形更凸顯出來(只能說獸控抱歉啦,昨天開場怪獸推很大)巴特!今天緊張情形解除,軋車全員真的在軋!?怪獸solo整個囂張明顯壓過石頭,後面的瑪莎明明以前說不愛solo,結果刻意變慢再一層層加速漸快,明顯聽到貝斯企圖心……太專心看三把琴的結果,就沒空看主唱找冠佑play囧
今天主唱給我的驚喜是小事和我不願。用現在厚實的聲音唱小事,多了一份堅定。我不願在犀利趴已有變化,今天更細膩,也許是嗓音狀態夠好夠鬆也有差……總之有被主唱的聲音感動到。今日評分85,最終場毫無保留放出來,危險的部分不是完美達成就是聰明的技巧性避開。上不了90的原因是擁抱似乎卡痰(?),狀態讓人有些擔心,還好後面調整回來。
團員日文演唱和talking也都穩很多,團長雪恥啊,九號球的鑰匙不但找回來,聲音也很濕潤嗚嗚,友人說是現場唱過最好的一次!今天每一首快歌solo琴音都夠囂張,怪獸哥帥到讓人想戀愛(喂)只好對石頭哥說抱歉惹XD
很喜歡愛情萬歲的專輯版本編曲,最後團長吉他和主音競飆中頻的地方很過癮。隆太感冒了嗎?昨天據另一友人說已經不是很好了,今天狀態更差,有些高音合音果斷放棄,副歌主音也很辛苦的樣子……保重啊。對了,今日將軍令日文版石頭沒用那把紅黑色tele誒XD
雖然一安倔強、二安憨人是老哏,但老哏依然令人感動。我經常覺得,安可曲的安排是為了五月天與五迷一家人…
謝謝Amuse、A-Sketch把五月天帶到武道館,我沒什麼特別的夢想,只是很榮幸可以成為藍海的一部分。謝謝五月天,期待新專輯及下次的見面!
p.s.喜歡導播的鏡位切換,可惜我們家太活潑了。我記得有個鏡頭導播試圖從石頭側拍怪獸solo,但石頭移動擋住鏡頭,畫面停一秒就果斷切換掉XD
2015.8.29深夜 by Alice
--
題外話。
此次日本行撥冗與在東京工作的高中同學吃飯。
她說她身邊的在日台人不管年紀大或小,很多都去看五月天演唱會了。
有的還全家出動、或帶著日本人的另一半(笑)
她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就像鳳飛飛以前世界巡迴慰勞僑胞,當然一定要去~」
這樣講雖然有點沉重,但五月天的歌曲的確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精神糧食啊(遠目)
2015.8.31午間 by Alice
- Aug 15 Sat 2015 01:58
[report] 8/9 超犀利趴6世界好大趴@台北南港展覽館
因8/8延期至8/10,因此本次只能參戰8/9這場
8/10一早高鐵回南部上班TAT
--
※我沒有參加靠近舞台。
以下為大趴表演中間速記report:
14:30 脫拉庫
新歌發表為主,舊歌(你的電話、衰尾道人,我愛夏天,我在想你的時候睡著了)
國璽聲音讚到不行,高音超好聽,快歌又夠賤(?)阿吉貝斯有點糊,可惜。老佑吉他清楚,清澈又亮,後面江爆大鼓不夠震嗚嗚。
意外新歌現場都蠻喜歡,開場第一首Oreo go,三分鐘情歌,人工衛星導航(和豆花妹),約泡溫泉,B-612行星。快歌和阿may老師的舞蹈室合作,頗嗨。
話說國璽很久沒唱大場惹嗎?MC有時小冷說……期待團團轉誒!!!!
p.s.可惜小朋友不能體會這種大叔龐克的爽感啊,尤其新歌共鳴度比較低,後面站區小朋友坐著多,哭哭。
15:50 徐佳瑩LaLa
我覺得她的音場設計比較適合抒情歌慢歌,尤其echo開得蠻大的,一些低音的空間感和高音假音都可以蠻漂亮的;但是同樣的音場用在極限的副歌(改成龐克風編曲),真音造成的音壓太強,有點不舒服說。
前面有幾首大鼓和programmer的低音音效蠻好的,但貝斯還是糊糊……??拉拉家的吉他頗兇就是惹!!!
其實在拉拉說今天凌晨才趕回來,加上唱過自己的小巨蛋之後,大概也知道沒空弄特別橋段了。莫約就是了比較有感情的商演+一定會唱女也的曲(定番犀利趴五月天曲翻唱)……不過此次聽她唱失落沙洲,技巧進步很多啊,等著突然好想你的驗收囉。
突然好想你比CD發揮好,我覺得一方面現場echo平衡了真假音的音壓,另一方面,CD的情溢乎詞,高音真音一直避免自己崩潰有些克制。p.s.合唱聲好大,但是女key觀眾歌聲聽起來比較好聽啊XDDDDD
17:10 Slot Machine
成員四名+支援鍵盤+支援吉他。
搖滾音場樂器平衡很讚啊!!終於可以聽到比較明顯的貝斯聲,大鼓震的也爽,重點是主唱的高音真的是爽爽的,穿透力穩定度完全沒話說。倒是抒情歌聽得出來中低音相對弱項。
我很欣賞他們有些編曲的旋律主題(鍵盤和吉他)保留有泰國特色;而有些又編的很國際水準(無國界感)……很爽也很有感染力的一團!!!backing、vocal的穩定度和音場的完整……嗚嗚我有種被競爭到的感覺XD
此團貝斯手太活潑……活潑到誇張…最後一曲good bye的前導安排吉他貝斯演奏,還有貝斯手獨唱,聲音也不錯(只是真音穿透力當然不及主唱)!!!
有趣的是,串場MC的backing是整團一起,接到進歌的轉換也不一定是順情緒。和MAYDAY多是冠佑+周老師且順情緒的模式蠻不同的。
18:50 林憶蓮
果然老將!!!我覺得她真假音轉換和細膩度的拿捏都比LaLa高上一個層次。開場就是大家期待女也收錄的盛夏光年,再來鏗鏘玫瑰等兩首李宗盛作品台灣聽眾熟悉,接著較新(?)的作品三首,最後以流傳度最廣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和至少還有你收場。曲目安排非常的台灣(笑)
我個人最喜歡蓋亞專輯的《柿子》,適合Sandy現在的聲音,最後產生音壓的高音又很有震撼力。附帶一提,前半場覺得Sandy很厲害,她高音不會整段壓嗓,除了部分為達震撼效果、或是vocal順到吉他solo之外,其他的真假混聲有力道的高音並不會刺耳。
但是陳志遠老師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本身音域跨度就廣,副歌後面高到不行,Sandy又編了一個搖滾版,真不知道再逼誰……會後繼無力也是難免(遠目)
恭碩良帶領的band也太強,兩把吉他都喜歡,鼓很過癮嗚嗚~~~黑人貝斯手和白人鍵盤手,整團就一個國際化啊XD
這團音場平衡也不錯……所以外場是Slot machine之後才調好??
20:00 MP魔幻力量
不是我的菜。
我只想說,外場請不要把低中高頻全部音量開到最大……這樣都糊在一起,細膩度幾乎聽不到了。一片很硬很震的音牆也許很好帶氣氛,但是音壓太大,聽久很不舒服。
21:30 五月天
1.前面幾首快歌音壓好大,跟MP差不多,吉他solo不太清楚(入陣曲etc.),另外怪獸吉他solo有些音量沒推出來哭哭。
2.溫柔謝謝阿信哥,謝謝獸哥,給了我特別長的吉他solo(爆淚) 五月天真的是許願池!!!!
3.兩位吉他手有幾首的定番solo安排了一些小變化;軋車樂手solo的部分,四個人都有一些小節重新編,真的很感動!!!!(嗚嗚團長把後面後背吉他炫技的小節數減少,然後在前面增加一些情感性的旋律,點讚拉TAT)
4.阿信聲音狀態不錯……不過連續幾首高音快歌,還是頗傷(遠目)今次的我不願讓你一個人我蠻喜歡的,跨年那時比較沈重(再遠目)
5.我愛張國璽~~准許國璽和『信~』手牽手,雙主唱太可愛惹~~
6.聽到看到,再次感受自己想念五月天的心情……期待月底日本武道館!期待『大九』(喂)誕生!!
p.s.一開始音壓太大加上四周觀眾合唱太大聲,導致我聽不見主唱的聲音TAT
五月天的部分私人情感太多只能列點稍微寫一下囧
整體聽下來,泰國、香港團的外場平衡度較出色誒……這是怎麼回事??
20150810凌晨 by Alice
--
關於犀利趴的閒聊:
本次犀利趴主唱的聲音
這一次犀利趴世界好大趴,阿信的聲音狀態不是太好,壓嗓的厲害……為了亮度都好用力,聲帶不能放鬆,更會避免使用氣音和假音。9號有75分,10號就是勉強60分吧(掩面)
9號阿信一開始的聲音低音共鳴很下去,但是有點太下去了,有種剛補眠醒來就上場的感覺。衝完高音稍微後繼無力的唱了《生命中有一種絕對》……後面才整個調回來。
10號《將軍令》尾音細聽非常慘,其他曲子唱比較多次還可以技巧性的讓樂句完整一點。而且他幹嘛又在逼自己啦(跪)……狀態不好《盛夏光年》就乾脆一點唱低音啊、《溫柔》輕輕帶過就好、不要管瑪莎說的煽情版啦(狀態越不好越煽情囧)
10號聽來,除了《天天想你》柔一點,其他的都在ㄍㄧㄥ,連爵士版的《突然好想你》都在ㄍㄧㄥ。《突然好想你》我聽得很皺眉,本來Bossa Nova要變奏切分,阿信要切不切的,就覺得他很想變,但是因為聲音狀態太差,如果用氣音會直接失聲露出馬腳只好……我好想聽他鬆鬆的玩一下這種類型的歌哦QQQQ
這次颱風攪局,感覺阿信一直熬夜開會啊(遠目)
武道館演唱會前可以讓他吃飽喝足睡夠,不要拿事情煩他好嗎?希望主唱的狀態可以很好。
外場問題
看完必應音響組工作人員的臉書,這次犀利趴的主辦真的很用心,我看完9號全程大趴現場,喜歡這樣的緊湊…不過去年小巨蛋小舞台換setting的做法也很喜歡,不同場地不同年度有不同的安排和做法,但都可以感受到主辦及工作人員的用心。
謝謝工作人員提供樂團樂手歌手安心的表演環境,也給聽眾好的音場享受音樂。覺得台灣的國際音樂節可以期待!!台灣中小型舞台的音樂節,很多單位都做的不錯了,而這次世界好大趴給我的是在大舞台的精致度提升與音樂上的安心感,更讓我覺得以後犀利趴能不缺席就儘量不缺席吧XD
不過,身為聽眾,對外場很介意啊!為何外國團的外場平衡都比較好?也曾想過,我自己去的9號音場感覺最平衡的Slot Machine,會不會是場內觀眾相對少,較沒有觀眾人群的阻隔導致的錯覺?但是林憶蓮的香港團音場也很不錯啊!而表演時的場內觀眾至少也有八成了。
很想知道為何犀利趴的外場會有這樣的差異…在工作人員臉書裡面的敘述,每一團的彩排時間應該都是夠的,還可以全部正式走一遍。另外內場控台也早早籌備好,滿足每一團的需求,感覺不是內場的問題。那麼是外場控台的問題嗎?參考批踢踢Rock Metal板LakeBodom大的po文,敘述了大堆頭音樂節的前置作業,感覺以犀利好大趴的規模,國際大團來,或許各有各的內場音響師(Monitor engineer)、外場音響師(Front of House engineer or FOH engineer),又或著外場是共用/由主辦這邊處理?(因為外場喇叭只有一套)
只是就算主控台外場音響師共用,既然彩排都走過,試音時各團應該也有人盯SR(Sound Reinforcement, 音效強化)吧。台灣團音場不夠細膩的問題和客團相比太明顯,尤其以五月天的人氣地位,我希望他們這方面真的可以精益求精。如果滿足客團的需求可以交流到很多經驗,希望自家工作人員把這些經驗帶回來應用啊。
※20150818補充說明:此次犀利趴國外團皆帶專屬FOH音響師,而五月天部分由於專屬FOH音響師無法到場,臨時由其他FOH音響師支援。
五月天不可迴避的弱項
有時阿信的聲帶狀況會讓人扼腕這麼一個默契絕佳的好團(掩面)現實就是,如果一個路人,不認識任何亞洲團,也聽不懂英文以外的語言,今天Slot Machine、氣志團、五月天一起演出,音場都一樣優的狀態,第一個決勝負的是什麼?很抱歉,就是主音。
以技術來說阿信不是一個足夠好的樂團主唱,我以為是業界共識了,這是一個不用再講的事實,五月天比誰都清楚。既然是事實,批評就只能接受,弱項只能靠其他方面去補,而阿信和五月天很努力。
以樂團主唱的身份來說,阿信算是某種程度的不務正業;如88這樣的團對「外務」名詞的理解,也包含所有與音樂創作本質無關的企宣行政。而早在出道前,阿信就做了不少音樂周邊行政的「雜事」,五月天CEO當之無愧。但一個人只有24小時,當年阿信被專注於音樂的同輩噹「外務」太多「已經先天不良,又後天失調」什麼的無可厚非,遑論他現在還有非音樂的其他領域要管。
可是,五月天的主唱卻非阿信莫屬,因為他的確做到了不可取代性。就創作人阿信而言,他善用時間、拓展生活圈和事業,一方面避免彈性疲乏,另外一方面,其他領域的經驗可反饋到作品中;對於一個原創團的主力創作成員,這樣的作法有其優勢及必要性。所以,怎麼做是個人選擇,並沒有對錯,問心無愧就經得起時間考驗。
其他樂團對五月天的批評指教
這次犀利趴,我個人認為五月天調整過、較富有音樂性的表演內容其實是9號。10號他們想著嘉賓給驚喜,除了即興的《突然好想你》之外,只能說在犀利趴中足夠低調,音樂性沒怎麼提高,就尾牙程度……而一些人只看了10號,會批評五月天同一套,並不意外。關於88,他們也是個愛講的大砲啊(台式野台看不慣日系作風?)可以看作一種音樂圈的文人相輕?XD
我對88雖然不是非常瞭解,但是我會用善意來理解同輩的批評。我覺得五月天的團員邀他們來,並不是要幫他們什麼,而是想告訴朋友,這次我們家的設備音場不錯哦,來玩一下、鑒定一下。
其實五迷不用護航,人家88也不屑被『幫』啊。如瑪莎講的,什麼團怎樣定位自己,就走怎樣的路。88擺明就是硬要地下和非商業,他們嗆但有自己的價值,也不是真的眼紅我們家,我們家這樣走主流,他們不願意也不可能做到;而他們那樣的堅持,也不是每個團都能撐得下去。
樂團界嘴砲的人很多,但嘴砲後面有沒有東西,我覺得可以再思考一下。大九誕生前五月天玩不出新把戲是事實、音場細膩度還跟不上國際水準是事實。現在五月天作為台灣大團的代表,大砲同輩們對他們音樂性的嚴苛指教,換個角度也是好事,不是嗎?
別人的「意見」先聽聽看,有道理就看看能不能改進,沒有道理就「謝謝指教」。我喜歡五月天的高EQ,我覺得他們不會去辯駁什麼,做出來才是他們的倔強。
20150815凌晨 by Alice
- Jul 17 Fri 2015 10:55
[感想] 合輯 - 女也
女也(herstory with Mayday)
6/26相信音樂發行
01 生命有一種絕對/曲婉婷/編曲製作:Sean Xiahao Zhang(張峽浩)
02 盛夏光年/林憶蓮/編曲製作:恭碩良、倪凱文
03 離開地球表面/S.H.E/製作:王治平;編曲:Jerry C(張逸帆)
04 突然好想你/徐佳瑩/製作:陳建騏;編曲:于京延
05 溫柔/梁靜茹/製作:陳建良;編曲:真藤敬利
06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鄧紫棋/編曲製作:Lupo Groinig
07 我不願讓你一個人/家家/製作:王治平;編曲:Martin Musiubach(明馬丁)
08 如煙/艾怡良/製作:陳建騏;編曲:盧家宏、蘇子茵
09 愛情萬歲/魏如萱/製作:陳建騏;編曲:黃少雍
10 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黃韻玲/編曲製作:鍾興民
--
喜愛的排名順序:
1.愛情萬歲
2.我不願讓你一個人
3.盛夏光年
4.生命中有一種絕對
5.離開地球表面
6.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7.突然好想你
8.如煙
9.溫柔
10.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綜合考量,我最喜歡魏如萱的《愛情萬歲》,是一迷幻詭譎的電子編曲,雖然與五月天壓抑的搖滾風格迥異,卻又以另外一個角度貼近詞意;如果五月天的《愛情萬歲》是攻擊型的話,那麼娃娃的就是魅惑型。混音的層次相當漂亮,各種聲音在漸大漸小中一進一退,前景後景每個聲音都很值得細細聆聽品味,包含Vocal透過效果器的各種變化,令人驚艷。
家家的《我不願讓你一個人》則是舒服的Jazz曲風。重點除了家家原本就很美麗的聲音外,背景的band sound,包含爵士鋼琴、爵士鼓、低音提琴及富魯格號的演奏相當精采。歌曲詮釋也因曲風稍稍做了扭轉,家家的版本是一種輕柔的安慰及陪伴。
林憶蓮的《盛夏光年》雖然演唱風格與金馬48相比沒什麼大改變,但錄音作品Vocal更細膩、更講究,把Sandy聲音特色完全保留下來,並將詞意從青少年的迷惘衝撞轉為成熟女性的倔強與堅定,當然比金馬表演更加精彩。另外編曲加分多,特別喜歡節奏與鼓點的安排,架構出整曲的特色,讓人不禁感嘆,果然是鼓手背景的製作人作品(遠目)
《生命中有一種絕對》也令人耳目一新。原曲的音程跨度很大(某主唱的低音…)曲婉婷主歌某些部分雖然稍稍改掉一點低音,但沒有影響整體旋律。我欣賞的是,她的聲音明明可以把這首歌唱成戲劇化的大歌,但她沒有,前兩遍歌,都是細膩收斂的處理歌詞中蘊含的情緒,並以鋼琴為主要伴奏。一直到最後副歌重覆段落,才開始為了升key的鋪陳,編曲帶入band sound的吉他和節奏點,同時主音轉為澎湃。與原曲比較,阿信在副歌重覆段落的兩大轉折(電吉他solo&升key),編曲張峽浩讓高潮集中在後段的升key,前段以A100電子琴過渡。細細品味曲婉婷的詮釋,在大架構不變的情況下,分段還是用了不同邏輯,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改編。
S.H.E.的《離開地球表面》這種電子舞曲的曲風雖然不是我的菜,但我綜合分數給的不低,Jerry C把一首五月天的招牌嗨歌完全轉化成像是寫給S.H.E的.歌,演唱、編曲都沒什麼好挑剔的,加上編曲者本身是吉他手,不管是貫穿全曲的riff還是間奏電吉他solo速彈,都脫離了五月天原先吉他編曲的印象。話說阿信寫給S.H.E.的《花又開好了》的曲正是Jerry C的作品…所以能邀歌一定是廣結善緣的結果啊(笑)
黃韻玲的《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編曲我非常喜歡,因為近年有機會聽一些流行歌手跨界玩Jazz或funk,所以對big band的Jazz-funk曲風用於五月天的翻唱感到相當驚艷,只能說baby老師果然老薑啦(笑)這首歌可惜的是主唱低音有些悶,高音厚度又不夠,而主歌部分中規中矩,少了些即興半音和切分,不若後面的副歌跳脫原曲旋律的韻味強。聽下來反而覺得featuring vocal的王彙築比較適合主音,特別是編曲上管樂角色吃重,全曲混音又很重視器樂本身的進行,人聲本質的存在感更顯重要,小玲老師的聲音有些搔不到癢處啊(遠目)這算非戰之罪吧。不過我覺得曲順安排上倒是用了些巧思,將《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接續在《愛情萬歲》之後,比較不會讓人感受到主音的「後退」;因為這兩首歌在混音上都比較強調整體,而非人聲主音導向。
《突然好想你》頗受一般聽眾喜愛,對我個人而言,是中規中矩的極致;于京延的編曲以弦樂演奏和鋼琴為主,而女聲重新詮釋以徐佳瑩本身的音質及細膩感情為特點,旋律與編曲結構皆無大改動。如果以錄音室作品比較,拉拉的翻唱的確比五月天版本來的觸動人心。但是現在阿信的現場細膩度……我只能說不可同日而語啊(回去聽方舟LIVE版本一百遍XD)
《如煙》我忍痛把排名放後(掩面)編曲主要由艾怡良的女聲和盧家宏的fingerstyle吉他演奏構成,這兩個部分疑似像家家和保卜的《為你的寂寞唱歌》使用同步錄音。由於《如煙》這首歌真的太長了,歌詞又很密,雖然加了弦樂點綴提高豐富度及增強副歌,但是這樣的曲風,勢必要減速,不但曲子長度更長,加上人聲和吉他一樣推前,艾怡良以真音唱完六分多鐘,少用氣音,讓情感維持在一定濃度,聽到後段有些審美疲勞(遠目)
《溫柔》由陳建良老師製作,找了日本音樂人真藤敬利進行編曲,整體來說我認為是替梁靜茹量身打造,一聽就是靜茹的歌(笑)。聆聽名次被排到這裡,單純靜茹都會知性女性的聲音不是我的菜(掩面)這是全專輯唯一有五月天團員參與的作品,石頭的吉他雖然不是這首R&B曲的主要架構,不過我覺得對樂手來說應該蠻有趣的,間奏和弦進行一樣,又必須彈出不同感覺。
鄧紫棋的《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令我失望,所以只好排在最後。當然不是說她的表現不好,而是這個編曲版本的翻唱,在2014年初的【我是歌手】節目中就已經公開過了。為了電視演出,編曲結構在歌曲後段安排了包含炫技(海豚音)、增加長度與現場觀眾互動(「我要你快樂」重覆段落)等部分。我以為錄音室版本會把最後一段拿掉或修掉,或許正因為五月天看到演出才邀請鄧紫棋參與【女也】專輯企劃,所以她的老闆兼製作人完全忠實的用節目上的編曲版本來錄音,而那一段…只能說讓人非常的出戲(苦笑)
五月天出這張合輯,我覺得就是爽到聽眾(還有爽到五月天自己)。不過對收錄的10組女歌手來說,壓根就是殘酷舞台,除了比較唱功之外,還有改編是否具有新意、製作的精良與否。另一個有趣的部分,從製作名單發現建騏老師、治平老師分別製作三首、兩首,都依照歌手的特質找編曲,而這些作品全然迥異。由此可窺見製作人對歌手的定位、以及其本身的音樂廣度啊(遠目)
2015.7.17 by 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