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sh the Pride
本家。
備份blog尋找中。

目前分類:影像 (1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90827.jpg

下半場 We Are Champions

上映日期:2019-08-23
發行公司:華納兄弟
導演:張榮吉
演員:范少勳、朱軒洋、段鈞豪、吳大維、庹宗華、李霖霏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0625_2.jpg

高中同學安利的影展,她推薦《過春天》和《第一次的離別》。

190701_3.jpg

我看了高雄電影館放映的時間,工作之餘能去的是以下兩部。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0531_7.jpg

首刷:高雄環球3廳 3D
二刷:台中新光1廳 3D
三刷:中壢威尼斯8廳 3D ATMOS
四刷:台北信義威秀2廳 4DX 3D
五刷:高雄草衙道國賓6廳 3D
六刷:高雄映捌玖駁二 6廳 3D
七刷:高雄大遠百威秀4DX
八刷:台南新光影城 3D AT
九刷:高雄大遠百威秀4DX
十刷:高雄草衙道國賓影城 3D AT
十一刷:台南新光影城 3D AT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0601_1.jpg


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
Mayday Life

發行公司:華納兄弟
導演:仙草影像 、 陳奕仁
演員:阿信、石頭、冠佑、瑪莎、怪獸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0406.jpg

老大人
Dad’s Suit
上映日期:2019-03-22
發行公司:威視電影
導演:洪伯豪
演員:小戽斗、黃嘉千、喜翔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1106_1.jpg

波希米亞狂想曲
Bohemian Rhapsody

上映日期:2018-11-02
發行公司:福斯影片
導演:戴克斯特佛萊契(Dexter Fletcher)
演員:雷米馬利克(Rami Malek) 、 埃丹吉倫(Aidan Gillen) 、露西波頓(Lucy Boynton)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1020_0.jpg


『コード・ブルー -ドクターヘリ緊急救命-』(空中急診英雄)

日本富士電視台製播的電視劇系列,由山下智久主演。
2017年7月17日から9月18日まで毎週月曜日21時 - 21時54分に、「月9」枠で3rd seasonが放送された。

文章標籤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1009_1.jpg

電影版【空中急診英雄 - 海空災難最終救援】CODE BLUE
上映日期:2018/09/21

導演:西浦正記
演員:山下智久、新垣結衣(Yui Aragaki) 、戶田惠梨香(Erika Toda) 、淺利陽介 、比嘉愛未
 



--

(以下有雷)

文章標籤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情提要

除了阿信哥指定國片之外,中間參雜我自己看過/預定要看的電影。
(五個姐姐等我休假回來要看的時候已經下片了囧)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0813-1.jpg

和黃渤導演feat.了《一齣好戲》的阿信哥,派了其他功課給台灣的朋友。
對岸的片無法進戲院支持,那麼來支持台灣的國片吧。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0715-2.jpg

坂本龍一:終章 Ryuichi Sakamoto: Coda
導演:史蒂芬諾默薛柏 Stephen Nomura Schible
演員:坂本龍一 Ryuichi Sakamoto
上映日期:2018/07/13
發行公司:佳映娛樂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配樂傳奇 Score: A Film Music Documentary
上映日期:2018/03/09
導  演:麥特許瑞德 (Matt Schrade)
演  員:漢斯季默、丹尼葉夫曼、約翰威廉斯、特倫特雷澤諾、蘭迪紐曼、昆西瓊斯、霍華蕭、史蒂芬史匹柏、詹姆斯卡麥隆等數十位著名配樂大師與導演。
發行公司:翻面映畫(B-side Film)



翻面映畫 / B-side Film將這一部《電影配樂傳奇 SCORE : A Film Music Documentary》紀錄片引進台灣,可以在劇院看到專業的中文翻譯字幕,並以7.1的杜比環繞音響聽到這些經典配樂,感覺幸福。(不過醫學名詞的翻譯有點怪怪der←硬要挑剔)

3.9台灣上映。



它敘述了好萊塢電影配樂的歷史、配樂的製作過程、重要的作曲家及他們對電影配樂的貢獻和個人特色,也帶到了一些電影工業專業分工帶給作曲家的壓力等。雖然片長只有93分鐘,但龐大的資訊量,讓觀影者必須聚精會神的去聽去看,與記憶連結消化。

--



觀影筆記:

1.默片時代的電影現場配樂師,以及他們用的風琴和鋼琴。(電子管風琴真的超酷。)
2.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怎麼引進電影中,管弦樂、爵士樂、民族樂器、合成器等。
3.與導演之間的溝通。作曲家接到工作時的感激和自覺不會辜負導演慧眼的自信、轉過頭沒想法靈感枯竭又想推工作的焦慮…儘管過程壓力極大,但仍然熱愛這份工作,不停追求創新。(漢斯季默的分享讓我一直想到關小房間的某人XD)
4.約翰威廉斯的母題發展;漢斯季默把弦樂當作電吉他彈節奏…有些作曲家從主題旋律開始、有些先確定節奏,再想旋律。
5.作曲家的私藏樂器、各種不同類型的工作控台。倫敦的大錄音室,包括教堂改建、艾比路錄音室…設備機材也是看點。
6.電影海報已經貼出來,但配樂只做到一半的壓力。(好熟悉啊某人在便利商店看到預購單的即視感wwww)
7.一定得進戲院看,才能感受混音環節,音訊工程師示範把法國號推出來、在觀影情緒上的影響。

--

這次回 台南真善美戲院 看片。

以前這類小眾非主流的電影,南部只有高雄駁二in89才有排片。上個月中影在台南新開幕的真善美戲院,從日據時代的『宮古座』、後來的『延平戲院』,到現在重新開幕的『真善美戲院』,影院本身就帶有台灣電影傳承的歷史印記。故戲院內部的設計充滿了懷舊風格,選片也是主流與藝術兼顧。

以後又多了一個看片的好所在。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尋找約翰柯川 (Chasing Trane)
上映日期:20171208
導  演:約翰夏恩菲德
編  劇:約翰夏恩菲德
演  員:丹佐華盛頓、約翰柯川
發行公司:翻面映畫(B-side Film)



身為翻面腦粉,周六就去看了。結果駁二in89 21:00的場,竟然幾乎是包場狀態,包括我整場就兩位觀眾囧

有堂本剛的fans,因為馬芳老師推薦文而注意到這部片……剛先生在ENDLECHERI時期就推薦過柯川的專輯《My Favourite Things》……想了解剛先生所喜愛的black music,也可以去看看柯川哦。

以下是我的觀看心得。

--

「我做的音樂不是『爵士樂』,而是『約翰柯川』 。」
(印象中是丹佐華盛頓旁白的柯川文字)

看美國的紀錄片訪談,有時會羨慕這種,「理解音樂家追求樂音之間純粹而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美妙與至善」的環境。一種「音樂才能是天賦“gift”,所以要好好發揮。周圍也尊重這種努力發揮天賦的人。」的氛圍。

《尋找約翰柯川》是柯川家族同意並協助拍攝的傳記式紀錄片,整體比較集中在表達柯川天賦的卓越及他的音樂對後世的影響,尤其是追求靈性和原創性這部分。至於人生較低潮、負面的比如早期的酒癮藥癮、去世之前生病的部分,就沒有刻意加重著墨,甚至輕描淡寫的帶過。

咆哮樂我個人不是很行(喂),另外紀錄片內聽到柯川後期所謂比較「前衛」的實驗性創作,雖然大概可以懂他想表達的狀態,但聽起來還蠻令人焦慮的、不適合拿來放鬆……也難怪當時的爵士樂聽眾不少人無法接受。

這部紀錄片只要不排斥爵士樂的聽眾都值得去看看,尤其推薦給樂迷。

(爵士樂迷應該沒人不認識這位逝世五十年的大師吧?XD)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1014.jpg - blog

百日告別 Zinnia Flower
上映日期:2015.10.08
導  演:林書宇
演  員:林嘉欣、石頭、張書豪、李千娜、蔡亘晏、柯佳嬿、馬志翔
發行公司:威視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臉書



推薦這部電影。 故事雖然談親近的人離開,但不是教條式的教人面對死亡,也沒有想像中那麼賺人熱淚或激勵人心。全片大多數的氛圍是壓抑的、是孤獨的、是不被理解的。卻反過來明白書宇導演所說的,陪伴與溫暖的力量。

--

觀影到後面幾乎被心敏線給吸引過去了。一方面被林嘉欣內斂而自然的演技給懾服,包括閱讀搞笑漫畫的悲喜交錯、每次做七的不同神態、每次品嘗食物的細膩表情……果然是金馬最佳女主角候選人。

另一方面,我覺得與書宇導演的安排有關。

五七之前的主線是育偉,表達的是無法被理解的一種疏離感。曉雯離開了,後事家人親人各有各自的意思;那些自以為來安慰育偉教會朋友,實際上和曉雯熟悉嗎?又或著以為悲傷是可以用類似經驗來同理、安撫的呢?當親友同事對育偉特別關懷愛護,那些眼神流露出的同情和憐憫,又何嘗不是時刻提醒育偉曉雯的離去?那正是他不肯面對而迴避的事實。這些要育偉回歸正常的無聲催促,好像除了被留在原地的他之外,沒有人真正在乎死去的曉雯,反而讓他更不能平靜地和「失去」相處。

電影前半育偉爆烈失控的情緒,在女性友人的那句「但是你想要怎麼樣」是一個轉捩點,導演讓這些止不住的悲怒和不接受,隨著時間行進變成不得不接受。一直到退還學費給曉雯的學生,育偉才慢慢從他們身上感受到曉雯存在的軌跡,彷彿透過學生的琴聲,虛無飄渺、若有似無的給育偉一點想念。我很喜歡育偉為了退學生學費,在巷弄間尋找的畫面,把被強迫留下面對失去伴侶獨自生活、不知如何向前、又要往哪裡去的迷惘重疊在育偉的行為裡。


隨著電影後半,心敏故事的比重漸漸增加,我感覺導演在心敏週邊安排的溫暖比較多,不管是妹妹心庭、未婚夫的弟弟仁毅(還好床戲剪掉)以及在沖繩白日接觸的一切,只是這些陪伴反襯著心敏夜晚的孤獨絕望,加上仁佑和心敏的甜蜜回憶太過強烈,對比之下,週圍的溫暖實際也很難透到心底。

我個人覺得動容、卻也最難同理的,是失去「另一半」這件事。尤其本片中,似乎沒有任何人有能力陪伴他們度過這份痛,包括心敏已經失智的父親、育偉要好的女性友人。試著回到工作崗位好好生活,卻是行屍走肉;一個人完成了兩個人的蜜月,卻不知如何再延續另一半已經消逝的生命。於是冒出生無可戀的念頭,甚至採取極端的手段,並流露出看似解脫的輕鬆表情……導演利用這段,把活生生剝掉一半的痛給呈現出來;或許只有相同經歷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吧。

不過,書宇導演說了,這不是藝術片。最後透過心敏的故事,試著給觀眾一點圓滿。我雖然沒有在那個部分掉淚,卻感受到一份戲劇化的安慰。最親的人如今缺席了,卻在過去預留下了一個答案……這份戲劇化我認為沒有不好,因為人生如戲,奇妙的緣分在真實世界或許也會發生。


兩段故事,兩種不同的壓抑、迥異的悲傷和不知如何走下去的迷惘。敘事的偏重和取捨相當微妙,男生著重於電影前半、女生則是後半,但共同的是,那份只能自己承受的痛,以及學習與失去的傷痛自然共存、並帶著它繼續自己的人生。

--

謝謝書宇導演。
比想像中的壓抑。卻很喜歡這種壓抑。

失去這件事,它藏在記憶的某個角落。或許,在哪個無法預知的時間點,再度被喚起。於是同樣的情緒重覆、於是終究得認清生命中永遠失掉的一塊。

與之共存,似悲似喜。

--

我的詞彙太貧乏了,就那幾個翻來覆去的使用,實在無法傳達電影的百分之一。

※ 談談電影中讓我覺得有意思的小地方:

1.兩位主角剛開始做七的時候,對於經文都還不熟呢。
 後面幾次才開始流利起來,有時大聲唸、有時又在誦經聲中懷念過去......

2.能體會告別式一幕時,演員選擇在那個時間點離開會場
 雖然走的是未婚夫,由於兩人尚未建立婚姻關係,讓心敏不得不配合社會的禮俗
 但「外人」絕對不是心敏心中,仁佑的位置.....
 所以她怎麼能接受仁佑的家人對她「答禮」呢?


※ 談談石頭。

石頭演得很好,但導演給的功課太難,而且對應的女主角太強(笑)如五月天阿信所言,那就是張育偉,你不會覺得他是石頭。從男主角作筆錄的一段開始,還來不及覺得石頭帥,就被劇情帶著走,進入張育偉的內心,看著他從死命隱忍到終究失控的悲怒……石頭的表現的確讓人驚艷。


※ 談談配樂。

非常喜歡,在你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它出現,在你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它留白。很想為了配樂再去看一次,因為實在無法分心於劇情外細聽。可是這是一部讓人害怕二刷的好片……所以,會有電影原聲帶嗎?(笑)

電影主題音樂:蕭邦練習曲作品25第1號「風弦琴」Étude Op. 25, No. 1 (Chopin)


--

觀影心得寫作BGM:五月天石頭《真實故事改編》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1110_1.jpg - blog

逆轉勝 SECOND CHANCE
上映日期:2014.11.07
導  演:孔玟燕
演  員:溫尚翊、黃姵嘉、王識賢、劉以豪、黃嘉千、孫鵬、姚安琪、張少懷、潘曉婷、陳松勇
發行公司:博偉電影

官方臉書



11/2高雄電影節閉幕就首刷完了。
我個人對音響頗要求,所以11/8又到威秀看了一次。

劇情方面是毫無懸念的三幕劇,雖然用撞球當為題材,但看片名也知道是勵志片。首刷出來的感覺是,說不上很好看,也說不上不好看。

看點:1.撞球部分2.男女主角的詮釋3.前半部的小幽默4.配樂

《逆轉勝》的前1/3有一些笑點。包括男主角謝雙丰在鄉下被地方混混追打的無妄之災、社工阿姨對女主角小香的拗執情緒失控、小香的鄰居黑輪在叔姪之間的插科打諢等等,不是刻意搞笑但是自然的流露出趣味,讓觀眾更容易進入電影中的角色,跟著入戲。

女主角是之前演《寶米恰恰》的黃姵嘉。雖然降齡演出高中生,但黃姵嘉將一個青春期少女的好強和倔強給詮釋的恰如其分。尤其是十幾歲擁有仗勢年輕的無所畏懼,為了保住家,做什麼努力都可以的勇氣;另外正因為是處於青春期的彆扭高中生,才會對長輩/叔叔直接表現出好惡和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而男主角溫尚翊更讓人吃驚,不論是自我放逐時,看似對什麼都不在乎的打哈哈傻笑;或是接到兄長死訊一瞬間瞪大眼的難以接受;和舊情人相逢時不敢正眼相看的歉疚;對姪女的堅持一方面覺得自己沒用、一方面又擔心晚輩的懊惱與輕嘆……溫尚翊在大螢幕下細微的表情和動作都相當到位,在此部電影之前他沒有任何的戲劇經驗,卻在詮釋頹廢的謝雙丰時,讓人忘記他是舞台上那個帥氣逼人的五月天吉他手。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口條,他說台語比國語自然太多了!比較有問題的是國語,台灣國語沒有關係,但是越正經的國語台詞,就越容易出戲成溫尚翊本人的克制與謹慎。如果未來還有機會演戲的話,這個部分一定要有所調整。

宣傳詞上說「成熟的小孩V.S.幼稚的大人」,在黃姵嘉和溫尚翊的詮釋裡,反而看到小孩的直線思考和情緒反應都相對幼稚;而大人的卻步不前或是自我放棄,也有大人面對全局的考量。我想,其實是「面對的小孩V.S.逃避的大人」,看兩人如何從沒有交集、只有怨懟和無奈,到恢復親人之間的默契和親密、彼此依賴,並且為共同目標去努力。

因為孔玟燕導演本身就是個業餘的撞球好手,又和撞球協會合作拍攝,所以在片中很難得的可以看到安麗盃的國際級球星。雖然劇情設計球星們大都會輸給女主角,但職業選手們的氣勢和各種花式撞球的經典招式,在片中不管是現拍還是3D動畫,都相當精彩,球賽的節奏我覺得是導演剪輯得比較好的部分。讓看不懂撞球的一般觀眾也能看到很炫的進袋畫面和感受比賽得分的刺激。

配樂是我個人私心推薦。五月天怪獸所製作的[逆轉勝]原聲帶在電影上映之前就發行了,原聲帶本身音樂性很強,排序有監製個人的巧思,就算不看電影也有可聽點。配樂擔任的是烘托劇情加深畫面情緒的角色,當我融入劇情的時候,其實也無法分心去分辨每一首曲目出現的時間點。而且第二次觀看的時候,即使一開始已經刻意有意識的聽配樂,卻在國際賽事的地方,融入在比賽中而忘記分心。但就是這點驚艷,在烘托戲劇之餘又不至於干擾觀影,而且除了《The Look》之外,幾乎沒有同一段音樂重覆使用……值得為了配樂進戲院!

敗點:1.編劇 2.剪輯

或許是孔導的電影處女作,看得出來孔導不擅長說一個比較長的故事;有些畫面帶得太久、有些又太短,特寫及慢動作的使用時機也有些過多了;另外回憶戲只有兩種表現方式,而且同樣的回憶戲反覆出現、都用一樣的方式,感覺粗糙。

編劇細節的bug太多就不討論了,畢竟電影和現實還是有差距的,比如社會局的社工師家訪是不可能穿套裝和高跟鞋,即使她是公務員;混地下賭場為了一千萬就無法再打球、還欠債跑路…這抗壓性不是球王、是小咖吧?更不用說已經被檢舉涉及教唆選手打假球了,還能逍遙法外,煩惱一次簽賭損失的區區三千萬……硬要吐槽根本都吐不完XD

但電影或許是某種另類的童話世界,都說是單純的三幕戲商業勵志電影,配角(劉以豪飾演黑輪、王識賢飾演許哲勇)個性太平、太刻板也無所謂,把它想傳達的感情和題材表現好,這些bug其實也沒有這麼重要……畢竟我不是北部人,根本看不出來謝仁香是飛速自行車天才少女啊(喂)

看完戲故事主軸不是不清楚,但是架出來的哏太多,感覺導演很貪心,短短一個小時又45分鐘,除了撞球部分,親情、友情、愛情都試圖沾一點邊,只是旁支的哏、比如女主角與學校同學的關係、男主角愛情的部分,都點一些,反而又碎又分散,有些又有頭無尾……真的有必要全部哏都留下嗎?而導演想強調的重點、親情部分,又跳接得太快;在製造衝突時,累積的情緒還不夠,對峙的兩方一方已經累積到高點,另一方卻點一下突然爆。孔導強調自然、希望演員不要有演的痕跡,又很多隱藏哏,導致主題線的衝突張力不足,整體看下來總覺得哪裡缺了臨門一腳;如果設定成商業勵志片,三幕戲應該是要有高張的情緒和落差,但本片因為後勁不足,反而有種小品的感覺。


結論:這部片我只能給普雷。

(看在撞球球星和五月天怪獸跨界演出還算稱職的份上,也不忍心給負雷啦XD)

--

141110_2.jpg - blog

看完首刷其實有種淡淡的哀傷,因為看了、聽了很多宣傳,但是首刷出來,並沒有被親情的部分給感動到;我覺得導演太刻意強調「自然」,反而忘記家庭故事才是這世上最狗血的連續劇(個人經驗談)。而且雄影閉幕時和歌迷一起看,在不好笑的地方笑,觀影情緒有被嚴重打斷(就三商美邦保單出現的時候)。

另外因為我是不懂撞球的外行人,一刷的確對撞球戲份有一點期待──期待導演告訴我一個撞球選手如何的養成、九號球到底要怎麼打、規則在哪裡、選手如何鬥智和拼穩定度…但國際大賽一直到最後決賽,甚至沒有好好拍一局完整的對決,一直只有點對點的進袋,讓人對撞球這部分有點失望。但二刷改變心態,把撞球視為勵志故事的配角的時候,又覺得這樣的節奏可以接受──至少新世紀女子大賽的整個過程,讓我忘記分辨每一次賽事的配樂。

二刷的時候因為不用再了解劇情(那充滿bug的劇情細節跟導演認真就輸了!)所以完全著重在演員們的演技上面。舉例來說,到二刷我才對謝雙丰磕頭有那麼點感覺……但不是教練磕頭的動作,而是小香的表情,以及教練癱坐在地上,小香走過去打開手銬的部分…那是小香意識到叔叔雖然無賴,但並不是對父親沒有感情,也因此願意撤下自己的心防,而不是把謝雙丰視為不可靠的陌生人。


這部戲真正的看點在謝雙丰和謝仁香的對手戲,叔姪相處的小細節和關係的變化,男女主角都用心揣摩了。我自己很喜歡的是兩人起大衝突的那段。

小香和教練大吵的時候看似臺詞對不上,其實兩個角色想的真的是兩件事。教練想的是,妳好就好,我已經爛了根本怎樣都無所謂;小香氣的也是這點,父親到死都不放棄這個弟弟,憑什麼教練能自我放棄?小香恨鐵不成鋼的一股腦把自己情緒倒出來,但完全略過了教練某個程度也不希望小香拿了球桿有心理負擔。雖然謝雙丰這個窩囊廢好像很沒用,但他還是有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只是離家太久沒面對小香,這個長輩當的心虛、面對青春期少女就顯得笨拙了。

我覺得姵嘉演得好的地方,就是高中少女只看到的單純的面向……感到委屈和氣憤的時候,即使隱約知道這發怒有點沒道理、對方的舉動也許是善意,也要把自己的情緒給一股腦的倒出來…這是因為面對的是愛自己的人,所以憑藉著對方的愛,某個方面也是一種有恃無恐的任性。

而教練從他拿起自己的專屬球桿那一刻起,其實已經嘗試站起來,並沒有小香指責的那樣誇張;只是他也知道自己過去的逃走對不起兄長和姪女,所以在小香破口大罵的時候,既痛苦又只能承受,放任小香每一句話刺在心上……直到小香居然說「那你就走啊!」,這才是教練不能再忍耐的關鍵句。

一刷會覺得怪,一方面是注意力被高張情緒的小香拉走,顯得教練沒有相對的情緒醞釀來產生衝突;另一方面在台詞上,教練的「對,我就是廢物!」其實是對應小香的「為什麼你就不能有種一次、不能fight一次?」;但如果謝雙丰就這樣走出去,他的層次就淺了一點,停在惱羞成怒的再次逃開上。反而因為小香解讀教練的踱步閃避是厭煩,於是賭氣說出「如果你覺得我很煩的話,那你就走啊!」謝雙丰才被激到離開的層次比較深,那是一種付出的關愛被家人曲解的傷心。

謝雙丰當初選擇離開,也許是不想連累家人和愛人,但兄長仍然扛起他的債務,留給他一個回來的希望和機會。小香和安琪都提醒他,在他自我放逐的時候,家人依然沒有放棄他;他是否能繼續愧對家人,在兄長的親情只能遺愛人間、在小香需要一個大人依靠的時候?

老實說,小香蠻不孝的(喂)因為那些話逼她叔叔去賣命。球館被抵押的肇因是謝雙丰,有種去面對的結果,就是自己收拾爛攤子、負起他當年的欠債,還給姪女一個家。用命賭是他沒有籌碼……這大概是沒有其他技能、而且以前也混道上,熟悉賭球的謝雙丰能夠想到的做法。

在這麼重要結尾高潮戲份,我覺得最可惜的是沒有交代小香的心境轉折。倔強少女不會無緣無故擔心叔叔…房子都抵押出去了,謝雙丰和女友住得好好的,叔侄兩人也鬧翻了,少女才不會先低頭、或煩惱一個成年人的安危。如果不是有人開導過她、讓她知道她傷了叔叔的心,思考後想道歉卻找不到人;就是她聽到什麼謝雙丰出大事的風聲,才可能急急忙忙跑到安琪的店,用擔心的口吻敲門找人。

由於導演沒有交代這個過程,於是最後的「我不是女人,我是他女兒!」的感動被削減了!(當然,不夠逆境的許謝賭局、沒有處理好手抖的來龍去脈加深謝雙丰克服心魔的過程,又配上過多的慢動作鏡頭,也是消弱感動的兇手之一。)


後製期間出現調整電影方向的新聞,片名又從《愛上九號球》變成《逆轉勝》,大概也知道故事的重心恐怕從女主角轉移到男主角身上。《愛上九號球》或是原劇本的《香奈兒九號女孩》,都是側重在小香苦練撞球、打九號球的故事,在這樣的劇本下,小香的家變和逃走的叔叔只是開啟她練撞球的原因;而《逆轉勝》,則是著重在謝雙丰一方面克服心魔,戰勝恐懼,重拾打球的信心;另一方面面對自我,扛起現實中的責任,翻轉人生。雖然都用親情的元素做為電影的基底,但前者是撞球電影、後者是勵志電影;一部已經拍攝完畢的作品,卻要用剪輯來改變主題,可能發生的悲劇,我想不言而喻吧。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1020b.jpeg - blog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The Midnight After
(高雄市電影館 2014尋找心方向影展 10/01 ~ 10/22 )

上映日期:香港 2014.4.10 台灣2014.8.15
導  演:陳果
演  員:黃又南、文詠珊、任達華、惠英紅、徐天佑、林雪、李璨琛、卓韻芝、李尚正、Jan Curious、麥智鈞、陳健朗、顏卓靈、袁浩楊 發行公司:絕色國際

官方臉書



【馬戲Cafe】改變的巴士 –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剛好有在高雄長期關注電影的朋友看到我分享的雜誌文章
通知我10月份的電影館有放映這部片,於是乎和對本片有興趣的朋友約一約,決定到電影館看這一部。

雖然分類是驚悚但也有很多港式幽默……不是香港人好多哽不懂@@
而且對地理位置和居住區的社經涵義都不是很了解……
劇情來說看到中後才發現邏輯不通的地方很多,拍攝手法也從寫實變浪漫,
但是如果是隱喻的話又可能都有意義。有種果然是某人選片的感覺

風中物語:駛向宿命的紅VAN

導演專訪:



看完回做功課,和其他朋友聊,才知道導演只拍了小說的一半
難怪有種沒有完結的感覺。

現在這種情勢,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把下集拍出來。
原著小說的話,我可能讀不懂書中的粵語口語對話內容....還是希望拍成電影啊!
(至少字幕都會換成書面語>"<)


欣賞一下電影內很關鍵的一首歌:David Bowie- Space Oddity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0303.jpg - blog

KANO 上映日期:2014.02.27
導  演:馬志翔、魏德聖
演  員:永瀨正敏、大澤隆夫、坂井真紀、伊川東吾
製作公司:果子電影
發行公司:威視電影發行
官方臉書



除了動畫之外的部分(我懂大家為何一致嫌棄囧)真的很棒!一點也不覺得三個小時很久,而且教練球員的性格在互動中都相當明確又不至於煽情到失去打球的實質,重點是比賽畫面實在拍太好了吧!比賽節奏、球的速度感、團隊合作的畫面……幾乎快當自己在看真正球賽的精彩剪輯了。

P.s.老實說吳最後和中京隊的投手再講一次木瓜我並沒有笑也覺得不好笑,而且我認為安排的很適當,因為那就是農林學校的學生認真的邏輯……

--

看了這麼多社論、影評,失敗者的懷舊與加冕:電影《KANO》與臺灣「棒球魂」最接近我看完的感覺。

有一些影評或是看完電影的社論還蠻好笑的……比如看到二戰時嘉義街道上的中文標語,說電影裡面怎麽安排了閩南語、客語沒有人說中國話……這個真的超好笑。拜託啊閩南語跟客語都是漢民族語系好嗎?電影拍的是去學校唸書的學生當然講當時的官方語言,但民間還是有漢學跟私塾的好嗎?一堆影評臺灣史都不及格囧

有些講國語(北京話)的人好像都忘了臺灣雖然經過日據時期,但本地一樣有漢學、有耕讀世家,而且在皇民化開始實施之前,學校還是有上漢學……某些老一輩的臺灣人不是真的親日,當初人家也很期待回歸祖國啊,只是……(遠目)只能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然後由愛生恨?)

都一樣被殖民/被統治,他們只是選擇了比較不爛的情形來緬懷。

人都是這樣的啦,就像有人在金融海嘯後緬懷七十年代的經濟起飛、稱頌經國先生;有人因現在的媒體亂象,緬懷過去的老三台時代……但這些評價很大的一部分是情感導向,而不是理性思考。

台灣就一個海島,一直被過客拿來利用(咦?)尤其是政權體系……等到不得不留下來經營的時候才會對當地人好一點。講正統歷史都漢民族本位,原住民才最不爽吧…明鄭來的時候也是搶平埔族的地啊,而且明鄭就跟國民政府一樣懷抱著回中原的夢、也沒一開始就把臺灣當自己的家好好經營。那當然荷據、日據時代又更不用說了--本來就是來搶資源的。

所以講臺灣人媚日也蠻奇怪的,難道不仇日=媚日嗎?就算日據時代晚期,人家也不是心甘情願要媚日啊、當年被皇民化洗腦壓根兒就是殖民政府用國民教育強迫中獎好嗎?那現在民智已開,歷史課本也都漢民族本位,KANO這齣電影還能因為緬懷對1930年代的相對穩定繁榮就能洗腦觀眾成皇民嗎?這也太好笑了。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月天的MS贏了,讓我沒心思看兩個直播啊←明明時間就沒有重疊XD
名次沒甚麼意外拉,就單純聽歌一下囉....

 

第一階段是直播隔天看的,沒再補看,憑印象。
花花《紅豆》沒問題,歐豪的《Bad Boy》也OK(還是覺得太短不過隱),
小白《紅蜻蜓》尾音美中不足。

韓國人的表演跳過沒看^^""←其實我不知道他來幹嘛XDDDD

意外《寂寞先生》曹格的聲音厚度變少了TAT
感覺Gary狀態沒有最好,高音有點虛吶,但花花可圈可點。
筆筆的power略小了點?是PA調的關係嗎?
雖然說要突顯小白,不過兩個人較勁的話火花比較出得來啊~
我覺得歐豪《That Power&我們都在改變》有點「讓」給魏晨,
差了那麼一點較勁的味道……
反而小白傻傻的衝+聲音OK,和筆筆搭的就不錯。

合唱部分,花花和Gary>筆筆小白>歐豪魏晨。


芒果台選秀十年...我完全不熟哈哈|||||

歐豪《愛的代價》雖然沒甚麼高深技巧,不過情感是動人的,他星味真的夠!
花花的編曲是阿堯老師?雖然演唱技巧是好,但還沒讓人足夠放心啊,
在處理《I Will Always Love You》這樣的大歌上面(掩面),
大概聽過小胖的詮釋之後,就會覺得至少要有這樣的放心程度吧。
也可能是因為花花演唱的對象是家人,只能說他對家人的感情真靦腆……
小心翼翼的,就不是那麼容易打中觀眾。

我個人喜歡歐豪>華晨宇。


花花選《海闊天空》,一定是找霆峰嘛……經典耶!
但要唱得好真的不容易(遠目)
雖然發音上面有瑕疵,但感情夠滿又控制在失控之前……
理解霆鋒和陶子姐的激動哈哈。
《再見》歐豪最後沒在比賽了吧?
和小白之前幾場好像,但可以理解。
其他部分就沒甚麼好說的了……感性時間拉XDDDD

這部分想當然是華晨宇>歐豪。


最後,期待尼可拉斯‧謝的新專輯拉←咦?XD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我昨天差點忘記看快男囧
五月天好樣的!←咦XD




于湉就像陳坤講的,放開是放開了,但層次不夠好,大家都聽的出來他狀態很不穩,還好林曉培有激他,但是沒人激的話還是危險。寧桓宇真的很幸運,跟毛寧老師這首歌完全就符合他的調性,被毛寧帶著深化詮釋歌曲,表現的不俗。

謝霆鋒謝謝你打80分給華晨宇,我想說的是他真的沒唱好《白色秋天》,副歌的高音衝太多,這應該是在練習彩排的時候就該調整好的。不喜歡曾軼可,主歌我的感覺不知道是真走音、還是刻意的不穩定,讓我聽歌聽到出戲,只能說單純和青澀用這種方式表達,恕我聽不懂。導演組不能因為華晨宇的「怪」就認為所有怪都能放在一起,這樣的合唱夥伴,不能教華晨宇什麼,反而還要華晨宇自己去摸索、配合。

如果其他組的嘉賓合作是幫唱、是加分,華晨宇的搭擋,其實是考驗。而這個「考驗」卻在直播中辯駁,我只覺得可笑。她其實才幫唱一次,而評委看過幾次彩排和現場?也許評委的期待是很大的壓力,但那真的是為華晨宇好。其實大家都是平凡人,霆鋒是、春春是、坤哥是、陶子姐更是,誰站在台前不是用努力換來的、又有哪個表演者不是力求突破、精益求精才能達到一定高度?曾軼可煽情的辯駁,根本太膚淺。

小白給黃媽帶是他賺到,說其實小白還是太嫩,黃媽高音一出來小白就被壓倒了,不過整體上還算有媽媽帶小孩的和諧(大笑)歐豪跟林依輪這個真的很優!歐豪的旋律線又更穩定了!rap雖然略有落詞,但還是很有範兒,跟林依輪是很搭的兩代合作,完全不遜色!

今天謝霆鋒打分很嚴吶。
五進四的部分,嘉賓+選手整體表現:寧桓宇=歐豪>白舉綱=華晨宇>于湉。


情歌的部分。

小白……對不起我剛才進電影院,聽阿信那把帶我進天堂的聲音;相比之下,小白的《突然好想你》我只能說小白你主歌的大小聲處理非常不穩定,而且副歌高音就一直音準略低啊(掩面)華晨宇雖然剛剛才哭過,不過情緒剛好適合《挑釁》的主歌,到了副歌馬上調整,音準和力道都在水準內。我覺得陳坤說的真好!小白太容易受情緒影響,之前幾次比賽,一到有選手要PK、要離開,小白總是情緒失控,影響到音準和發揮,這點是大忌吶~

本來情歌部分有些擔心,但歐豪真的讓我驚艷,唱跳歌手可以做到這種程度,真的有星味!雖然主歌部分低音的穩定度還需要再加強,但副歌的部分,情感真摯;相比寧桓宇敗在一開始進副歌有點情緒失控,後面又太賣弄,技巧好、花腔但不夠動人(總覺得選手有點自暴自棄啊囧)

評委的評分,完全沒有異議,一聽顯而易見。
整體表現:華晨宇>歐豪=寧桓宇>白舉綱


最後PK,小白唱《It's my life》邦喬飛的經典,雖然穩定度好很多,終於把坤哥說的聽進去,但是態度沒出來,我能說這版的It's my life我都軟掉了嗎?寧桓宇的《記得》,相當出色,我希望他記得,把情感注入歌曲,不用太多轉音花腔,就算有一點點哽噎,那也是動人的、也是美的。

大眾評審的結果……(無語囧),就算寧桓宇的心態的確如春春說的還需要再調整,不過,比實力的話(遠目)前三已定,之後應該就是比誰失誤少、誰挑歌挑的好了。看看導演組會不會再出奇招、「平衡」選手實力增加可看性吧囧XDDDD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月天諾亞方舟3D電影
MayDay Nowhere3D

上映日期:2013/09/18
演  員:五月天、言承旭、林依晨、《星空》林暉閔



諾亞方舟 明日重生 腳本與設定





對五迷來說,這部電影可能是回憶參戰的感動
而我這個路人,少了那麼一點歌迷的感性,
保持了一點點距離來觀看五月天演唱會電影.....

我想,媒體上所說,一生一定要看一次五月天的演唱會,所言不假。
就演唱會本身,是很正面的評價!

樂器演奏很成熟,阿信聲音好的時候真的像在天堂XD 
整體娛樂效果也相當好,果然是演唱會之王!

成音方面的確還有可以進步的空間,
但老實說現場混音、音場調整本來就是很難的事(遠目)

--

以下是看完電影後,立即寫的感想:

--

1.請問瑪莎什麼叫從Am到E「哲學性」的轉換?XD

2.果然看電影不但影像特效超清楚,
 Vocal收錄的也是主唱君最好的狀態啊!
 我猜,應該是高雄世運場,主唱君的狀態好棒!
 用鼻腔共鳴拖尾音的情形是最不明顯的!
 不過講話的部分,聽得出來
 台北巨蛋那時候主唱君聲帶狀況不好,聲音好緊好乾TAT

3.成音的部分,主唱君的聲音被推的很前面,沒什麼問題,
 就樂器方面收音有差耶...
 一開始我以為是團長大人說各地的電影院音響的問題,
 所以才重低音+中間糊成一片囧
 後來覺得好像是收音場次的關係,
 比如世運場的缺點,應該就是開放空間造成吉他聲音比較糊
 加上電影院又都是重低音
 三傻到溫柔那段,我猜是收紅磡?
 樂器每一項層次都很清楚!solo聽起來超爽!
 (不過三傻中間有一段bass line收音稍弱了一點,有點可惜)

4.因為收音和影像不一定相合←很多影像是混多場
 話說擁抱聽起來是沒有吉他和鼓,
 可是畫面上成員都在演奏有點囧啊....
 而且團員的合聲幾乎聽不太到耶,
 明明影像上瑪莎唱超用力(遠目)

5.我可以說團長和石爸兩個人
 分別拿Gibson & Fender真是太讚了嘛XD
 Gibson就是俐落帥氣,而Fender是性感....
 
6.冠佑的鼓真的很棒!
 以前覺得虛真的是錯怪他了
 (那也是記憶中十幾年前的鼓聲好嗎囧)

7.很享受一般售票、一個人走進電影院。
 在自己的小世界聽五月天,真的是一件很私密的事。
 但看/聽著演唱會,又能感受到五月天的陪伴,很幸福!


最後字幕打著「你,不曾離開五月天」
但是,其實我的「五月天時間」,
7天前才剛剛從2006年跨到2013年
才用了不到5天聽《第二人生》和《後青春期的詩》...

我雖然不是五迷,我也承認我不是個很專情的人
充其量只是一個喜歡聽音樂的路人
但是,在我受感動的那一瞬間,我會盡力付出我的熱情。

五月天,謝謝你們的陪伴。
謝謝你們給我的感動。
我會看著/聽著你們繼續走下去。

--

9.24增補:

其實我昨天就想補了,但是手賤又沒開自動儲存所以……

這幾天補了很多視頻,很開心在我什麼也不知道的時候就看了電影。
2小時無冷場外,幾個段落若沒看訪問是不會感受到分割,
末日受蝴蝶效應轉為明日,於情於理、大我小我的各種層面,訊息不少;
是細想足夠清晰、但觀影足夠曖昧、不影響娛樂性的節奏,很五月天。

為什麼說很「五月天」呢?
我一直覺得Mayday的風格有趣就在於它不要太教條、不要太激進。
大部分是一根腸子的熱血向上,單純背後又隱含著多面向的思考。

很多人說五月天商業,商業並不是什麼壞事。
但商業下的堅持,那才是價值。

不管是諾亞方舟計畫或入陣曲,你可以說他是商業的包裝手法。
但不能否認,他們歌曲/電影的確可以在聽眾/觀眾心中埋下一點什麼。
那麼,這就夠了。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